分享

东晋时期的取经人——法显

 泊木沐 2022-04-02

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西域取经的故事,其实,玄奘法师不是第一位前往西域的取经人。在他之前,东晋时期的法显已经到过天竺,并带回大量佛教典籍。法显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德高僧。

法显是山西临汾人,他的父母笃信佛教。法显有三个哥哥在孩童时期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为了让法显可以平安长大将他送到寺庙中出家寄养,希望在佛法的庇佑下让他顺利长大,那一年法显才3岁。法显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是在寺庙中度过的,在佛法的熏陶下,他拒绝了家中让他还俗的安排,接受大戒,成为一名真正的佛门弟子。

佛教东传的“第一站”是洛阳白马寺,此后这里成为汉传佛教的中心。到了东晋时期,洛阳以西300余公里的长安成为佛教中心。法显为了深造前往长安学习,希望能够领悟高深的知识。遗憾的是,当他到了长安才发现,当地的僧侣也有等级高低之分。并且有权有势的僧侣不事生产,靠剥削压榨佃农过着奢靡的生活。法显想要深造的梦想落空了,他萌生去佛教发源地求法取经的愿望,希望带回完整的经律典籍。

法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他不知道如何前往西域。东晋时期战乱频发,有很多小国各自为政,想要从长安前往西域,一路上千难万险,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法显没有放弃他的理想,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工作,这一准备就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到了他64岁那年,他和几位佛门同伴沿着丝绸之路开始了取经之路。

法显行走的路线大概是从长安一路向西,出阳关,穿沙漠,至鄯善国。经过短暂休整前往焉耆,过塔克拉玛干,进入于阗。在这里稍作休整,穿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北天竺。最后由北天竺进入到天竺佛国。酷暑严寒没有击倒他,悬崖戈壁没有挡住他,沙漠雪山没有打垮他,最终只有法显一人到达天竺。

法显在天竺用了几年时间寻访佛门高僧,收集佛门典籍。当他觉得学有所成的时候,就开始思念家乡了,这时他已经年逾七旬。公元411年,法显搭乘商船,带着他收集的典籍画像开始了归家之旅。这一次由于走水路的原因,他只用了一年就回到了中原,在山东沿海登陆。法显稍作休整之后,带着佛教典籍前往东晋的都城进行译经工作。

唐朝的玄奘法师一直把法显当成榜样,在他西行取经的路上,法显的经历一直激励着他不放弃。法显把他取经的过程写成一篇游记《佛国记》,在这篇一万多字的游记中,让人了解到法显西行路上的所见所闻。

拓展阅读

汉武帝手下的匈奴人将领——金日磾

诉说离愁别恨,暗含爱国情怀,杜甫代表作《月夜》

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典籍,《黄帝内经》

鲜为人知的先秦古籍——《文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