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青岛田骏 2022-04-02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继康德哲学"哥白尼革命"后,又一次哲学革命。索绪尔把语言视为符号体系,其中能指与所指关系中,语言不再是"指物言事",而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再指向对应的外在实体,只是在句段表示"差异"关系。西瓜,不是那个圆圆绿色的西瓜,而是为了与苹果,橘子,桃子等相区别。这就引申出"任意性"原则。

"任意性"不是语言对实体命名,而是任意"指派"给事物。汉语中的苹果,在英文是Apple,法文中是Pomme,这些词与指认对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约定成俗,可随时替换。这就把语言固定意义解放出来,使能指符号天马行空,可以构造任何意义。胡塞尔说"绿是或者"没有意义。但翻译成法语是"草坪的绿色哪里去了?

"田野中的花儿静悄悄的开着",如果以植物学视野,它就是生命周期的一个环节,别无其它。但如果以任意性原则将其置入"社会文化",女孩将其插在头上是饰物;扎成花圈是"悼念",在商店出售是商品;插在花瓶是美观,还可繁殖为花销,花钱,花炮,花哨,花心,花腔,花生酱…。任意性衍生无数的"文化"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