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看用笔草草,远观景色粲然,方士庶绘《溪山佳趣》

 泊木沐 2022-04-02

江南画家画江南山水,更能画出其中的特色。比如五代时期的名家董源开创了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描绘平淡天真、岚色郁苍的江南美景。后人对他的画作极其推崇,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都曾临仿过他的风格。后代画家根据董源擅用的披麻皴,做出各种调整,让笔下的江南山水更加润泽淡雅。

这幅清代画家方士庶的《溪山佳趣》就是一幅致敬董源的作品。他在画中题写了一段文字,一方面说明他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向世人介绍董源的艺术成就。在学习传统绘画过程中有个重要课题,那就是仿古拟古。用作品表达对古人的崇敬,学习传统技法之余,不忘前辈名家在创作上的功绩。

方士庶 溪山佳趣

方士庶祖籍安徽,长期住在扬州,他和扬州八怪是同时代的画家。他喜欢画山水,尤其喜欢画江南山水。方士庶师出名门,他的老师是江南名家黄鼎。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之下,方士庶先学元朝名家王蒙,后学同时代画坛前辈王原祁。有了这两位名家的风格打基础,他开始尝试挑战。通过临仿董源的作品,他希望在创作上可以更上一层楼。

董源的作品带有一点点西方印象派的特征,近看只会觉得用笔草草,显得没有章法。一旦远观,就会发现画中山水的妙趣,一派粲然夺目的溪山美景出现在眼前。近看和远观竟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吸引后代许多画家悉心揣摩。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方士庶在创作中为了强调温润秀逸的美感,故意弱化了解索皴,着重强调山中林木密集。他用细密的苔点,画出苍茫厚重的滋味。方士庶在山水交互处、山石脉络处施展点苔技法,让画中高山产生出跃然纸上的立体感。画山水江湖、风雨溪谷最怕平淡,画面缺少层次。恰当地运用点苔手法,避免了山水晦明难辨。

如果处处以古为师,未免过于传统。在创作时要有些许变化,才能有自己的风格。方士庶为此在构图上做了一番调整。他采用开门见山的全景式构图,让画面饱满充实,体现视野所及之处,都是辽阔山川。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变与不变是每个画家在创作中都会面临的问题。方士庶为了让作品有时代特征,他借用了清初正统派的笔墨特征,还添加了明末浙派画家蓝瑛喜欢运用的装饰性风格,画出来一派盛世景象。以小见大,以一方山水见证万里河山,用山居佳趣歌颂天下太平。

方士庶在画中点缀民居村落、商旅农夫,借用画中“人气”,提升作品意境。歌颂式的主题,配合江南秀美山水,两者相得益彰。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画画不容易,哪怕画仿古的作品也不容易。要考虑笔墨技法的精准,更要考虑如何画出新意。方士庶画《溪山佳趣》解决了仿古创作中的一系列难题,值得仔细欣赏,如果能临摹一下,一定会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