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远观的一幅山水画,方士庶绘《溪山佳趣》

 与春天同行 2023-10-20 发布于青海

这幅画是清代画家方士庶的作品,名为《溪山佳趣》。这幅画有个特点,适合远观,不适合近看。近看,会觉得细节过于丰富,看上去略显凌乱。

远观,会觉得山水罩着一层烟雾,看上去既神秘又浪漫。《溪山佳趣》是一幅立轴山水,古人常把立轴作品挂在厅堂欣赏。

赏画的时候,会与作品保持适当距离,并且要仰视。画家在创作中,必然会考虑到这些要素。

有距离,远观,仰望,这三个特点烙在方士庶心里,他想到了五代董源的作品。他看过董源笔下的仙山阁楼、夏山烟霭、秋山行旅,由于笔墨皴法的魅力,远远望去有了立体感,

有了真实感。他效仿董源的画风,画了这幅作品,希望打破清初山水画的标准画法。

图片

方士庶 溪山佳趣

清代山水画以“四王为尊”,讲究每一笔下去都要遵循古法,仿古山水成为主流。对于有追求、有想法的画家来讲,极大地削减了创作热情。

对于山水画来讲,抒情固然重要,让人看到画作的自然样貌也很重要。方士庶画的是江南山水,云雾环绕,山石苍润,近看草木苍郁,远观山水钟灵。

如果想要画出这种韵味,在师法古人的理念下,首选学习董源的风格。远观《溪山佳趣》杳然深远,青山含黛,色彩变化精妙好像有夕阳余晖洒下。

笔墨技法的重要性,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在一味仿古的操作模式下,方士庶希望画出不一样的仿古山水。

近看“潦草”,远观粲然,古人用八个字赞美这种风格“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图片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溪山佳趣》呈现的奇妙效果,离不开笔墨协调,少不了勾勒皴染的配合。选取画中局部欣赏就能看出来,每一块山石都有“复合面”,这就是“石分三面”。

多个复合面构成立体的大山,形成山水空间。概括自然山水的神貌,先要找到山川之形,再去寻找山川之神。方士庶用董源的方法,画出了江南山水的风采。

在很多画家的心里,董源是画山水的泰山北斗。对于方士庶来讲,他看到了董源作品的进步性,希望画出平淡天真的山水趣味。

图片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溪山佳趣》中的高山,没有崚嶒面貌,多为圆形山峦。山中沟壑纵横,多为雨水冲刷形成的脉络。披麻皴线条细长柔韧,可以还原这种质感。

山石有硬度,细长线条很难表现出硬度。于是方士庶把线条的表现力向韧性靠拢,交错有序的线条,以平行的方式排布,就有了笔墨趣味。

方士庶用枯笔勾画山石脉络,用淡墨渲染山石肌理,无论远山还是近石都有了苍茫韵味。方士庶讲究笔墨意趣,让山水具有律动之美。线条与墨点交织,如同奏响了美妙的乐曲。

图片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远观幽深,生动美妙,让这幅仿古山水画有了生命力。看过《溪山佳趣》就会明白,哪怕要仿古,也要仿名家的标志性风格。有了艺术高度,才能创造更多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