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名叫《我见过最弱的父母,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的文章,没想到,一文激起千层浪! 很多家长表示,自己做得确实不够好,不应该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 ,应该转换视角,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积极地夸奖他们。 但是,还有一些家长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盲目夸奖孩子会让他们更过分,甚至骑在父母头上,他们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起初,我觉得这些家长有些吹毛求疵,我认为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积极的夸奖一定可以激发他们的善意,但随后,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这些家长的顾虑,并不是没有根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反复审视我的文章后,我觉得,确实需要把“夸奖”这个词解释清楚,搞透,搞明白,因此,我得出以下结论: 盲目夸奖确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可能让我们的孩子变自卑,真正的操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两年很流行“鼓励教育”,它旨在激发孩子的内部驱动力,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价值,可我认为,“鼓励”这个词很容易与“夸奖”混淆,我觉得用“欣赏”更容易让家长理解。 首先,我要解释下,为什么盲目夸奖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认为,任何一个方法,如果你不知道它背后的理念,不懂得它应用的边界,那么再好的方法到你手上都是无效的。我认为,盲目夸奖孩子很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问题:
任何人都喜欢被人认可,这句话不假,但夸奖,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思维惯性,变成做任何事情都渴望他人的好评,而不是自己真心想去做。
正如有些家长说的,整日盲目夸奖很可能影响他们的抗压力和抗挫力,要知道,孩子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只有家庭,他们更多时候会待在学校。 可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并不一定会像父母一样,总是正面的回应孩子,很多时候,孩子需要面临各种批评,指责,那么这时候,孩子很可能怀疑自身的价值,他会觉得,自己并没有父母说的那么好,父母很可能是在敷衍自己。 要知道,上小学之后,孩子会更在意家庭以外人员的评价,特别是同龄人之间,如果家庭内外的落差特别大,那孩子会更倾向于外界,并对自我价值产生巨大的怀疑。
孩子的能力自然是有限,他们需要不断地挑战,不断尝试,甚至需要不断地犯错才可以得到真正成长。 可是,我们的夸奖很可能让孩子失去挑战的动力,这是因为,他们更在乎自己的表现,而只有待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他们才觉得自己是hold得住的。 而一旦习惯了夸奖,孩子们很可能产生依赖,不愿意走出能力圈,因为对他们来说,走出去很可能会犯错,也很可能失败,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很多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成长,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都对,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不重视自己的成长,要知道,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以很轻松地从你的表情,眼神,语气,发现你真正想表达的想法,但是这种聪明又很容易误用。 比如,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夸奖,可孩子会误以为我们有所企图。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虽然夸奖可以用于改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转变,但它总归有一些弊端,如果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很容易好心办坏事,正所谓赢了一城一池,却输了整场战争。 可是,如果我们把“夸奖”换成“欣赏”,你会发现,以上的弊端就不复存在了。你看,我说:“我欣赏你”,你会说:“我不需要吗”,这在语句上就不通顺。 再者,“我欣赏你”意味着,让你感觉“自己很好”,可“我夸奖你”意味着,让你觉得“别人觉得自己好”,一个是内在的感知,一个是外在的体验,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夸奖本是就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感觉,有着评判的味道,就好像父母永远高高在上,以一种俯视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做得好,就夸奖,做的不好,就批评。 想想是不是这样,当孩子所做的事情满足了我们的预期,我们用夸奖强化孩子的行为,让他们继续努力,更加符合我们的预期,这不就是一种变向的控制嘛。 可是反观“欣赏”就不一样,孩子也许做的不够好,也许没有满足我们的预期,可是,在过程中,如果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东西:他的努力、专注、认真、执着......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欣赏,怎么做才算是欣赏,我认为,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到欣赏,需要做好两个层面的事宜: 认知层面俗话说“知易行难”,做好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从知道到做到有一个巨大的鸿沟,而很多人之所以止步于鸿沟边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方法背后的理念。 因为没有理念的支撑,原本很好的方法,到你手上全部都变了样,这就是为什么对别人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到你手上,用一个毁一个。 所以,我认为,想要把“欣赏”这件事做好,我们需要从认知上,充分理解它背后的理念。
世界之所以这么丰富多彩,是因为它有数不清的独特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老天刻意的安排,他们彼此不同,各有千秋,有的孩子安静些,有的孩子闹腾些,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有的孩子喜欢运动...... 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跟别人一样,更不应该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相比,咱们应该尊重他们,他们只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咱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我一直觉得,人生需要有酸甜苦辣,才够完整,而一个人有优点,有缺点,才够真实,你不可能只接纳孩子的优点,不接纳孩子的缺点,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需要的不是孩子,而是一台听话的机器人。 因此,我们需要完完全全的接纳孩子,容忍他们的不足,看到他们渴望,由于长期的工作,我们经常面对各类叛逆的孩子,有人孩子殴打父母,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孩子诅咒父母去死...... 可是,当我们问到:“如果可能的话,你是否愿意继续爱自己的父母”?无一例外,他们都说愿意。 所以,别觉得孩子冲你怒吼,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只是在呐喊,你们渴望你的关注。 小结:想要做到真正地“欣赏”,想要帮助孩子积极地转变,我们必须得有以上两个认知,如果你做不到,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看了你也学不会,做不出。 操作层面
常用的“欣赏”模板
小结:在应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欣赏”不仅仅是一个技巧,更是一种亲子的态度,父母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发自内心地跟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居高临下。 如果你的目的是,靠欣赏来控制你的孩子,那么最终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一直强调,孩子的感知能力非常强,他能很敏锐地感受到你是怀有功利心还是真正的欣赏,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孩子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最后,送过大家两句话,同大家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