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国民革命军的渊源

 兰州家长 2022-04-02

国民革命军的渊源

国民革命军的前身的大部分是建国军,而建国军是辛亥革命后由程度不同地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的南方军事势力在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政府斗争中演变而来的。

(一)讨袁军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加强其独裁统治,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刺杀了国民党的实际负责人宋教仁。孙中山从血的教训中彻底看清了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野心,决定兴兵讨袁,在孙中山指导下,前苏、皖、粤、鄂、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江西都督李烈钧由上海返回江西,7月12日发表讨袁通电,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白任总司令。

7月15日,黄兴也到南京召集第一、第八两师军官会议,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黄兴被推举为总司令。黄兴命令第一、第八两师分兵乘津浦铁路专车到徐州,会同徐州驻军第二师抵御北兵南下。

7月18日,广东都督陈炯明召集师旅军官会议,宣布独立,举义讨袁.为了援助江西讨袁军,将原有军队2师1旅,编成3个支队,以原任师长钟鼎基、苏镇初、旅长张我权分别担任支队司令。

福建许崇智,湖南谭延闿,四川熊克武也先后宣布独立,但是,在袁世凯的进攻下,各地讨衰军遭受锉折,各省“独立”宣布取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护国军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加快了专制独裁的步伐。10月6日,强令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不久,他又解散了国会,成立“约法会议”,废除《临时约法》,炮制所谓《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恢复帝制,19日,成立“大典筹备处”,预备登极。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的反抗.。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衰檄文”,策划武装反衰。孙中山令陈其美、居正、邓铿等分头进行举义.在南洋的李烈钧、陈炯明、熊克武、林虎、龚振鹏、邹鲁等也回国活动。

1915年12月25日,当袁世凯得意忘形地准备登极大典时,云南首先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护国战争开始了。

云南护国战争是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的.当时云南有陆军两个师,约18000多人.中下级军官,大都是留日士官生和云南讲武堂出身,很多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有比较浓厚的民主革命思想。自“筹安会”发生后,滇军中下级军官邓泰中、杨秦、罗佩金、黄毓成、董鸿勋、赵又新等即酝酿反袁活动。1915年9月11日,在团长以上的第一次秘密会议上,一致投票反对帝制;积极提倡爱国精神,整顿武装,准备作战,严守秘密。11月3日,在第三次秘密会议上,推定罗佩金拟定作战方案,计划以滇军一、二两师编为一军,以罗佩金为军长,下辖3个梯团。借剿匪为名,将第一梯团移动到四川叙府附近、第二梯团移动到沪州附近,第三梯团移动至重庆方面,出其不意,一举占领叙、泸、渝三镇,然后宜布云南独立。

12月20日,原云南都督蔡锷冲破袁世凯的重重封锁,潜回云南,立即召开秘密会议,决议组织中华民国护国军(以保护共和国为号召,故称护国军),将现有军队暂编为3个军,军下设梯团(相当于旅),梯团下设支队(相当于团),支队下设营、连、排、班。第一军由滇军一、二两师编成,以蔡锷为总司令,罗佩金为总参谋长,李曰垓为秘书长,辖3个梯团,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第二梯团团长赵又新,第三梯团团长顾品珍,共3000余人。第二军以李烈钧为总司令,统率第四梯团张开儒、第五梯团方声涛、挺进军黄毓成等部。第三军以唐继尧为总司令,共七八千人。

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发表讨袁通电,宣布独立,废除将军巡按使名义,恢复元年都督府制,推唐继尧为都督。决定蔡锷等统率护国军出征。护国军的作战部署是:以第一军为主力,出兵四川,扼长江上游,俯瞰荆襄,相机夺取武汉;第二军出兵两广,相机进攻湘赣,与自四川东下的第一军取犄角之势,待一、二军会师中原以后,再全力夺取华北,直捣袁世凯的老巢;第三军坐镇后方,负责前线补给,同时,戴戟率第一军一部入贵州。

湖南在黄兴、蔡锷派员策动下,也纷纷组织民军讨袁,先后成立了4个师,以程潜为湘军总司令。

广东在1916年5月8日,成立了中华民国军务院,担任军务院抚军的有:云南都督唐继尧,贵州都督刘显世,广西都督陆荣廷,广东都督龙济光,两广护国军都司令岑春煊,都参谋梁启超,广西护理都督陈炳焜,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第三军总司令李烈钧,浙江都督吕公望,湖南都督汤芗铭,护国第一军左翼总司令罗佩金、右翼总司令戴戟,四川护国军总司令刘存厚,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等,由唐继尧任抚军长,岑春煊任抚军副长,梁启超任政务委员长。军务院的成立,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军务院辖护国军7个军,1个旅,即蔡锷的第一军,李烈钧的第二军,莫荣新的第三军,李耀汉的第四军,谭浩明的第五军,林虎的第六军,莫擎宇的潮军和程子楷的独立旅。

唐继尧参加护国战争的目的,不在于维护共和国,而是力图通过护国战争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在护国战争胜利在望之际,他把云南护国军由3个军扩编为8个军36个团.护国战争结束后,唐继尧又将罗佩金统率的(时蔡锷因病离职)、由护国军改编的第六、七两师和另一个旅,改为由自己直接指挥的“国军“。

护国战争节节胜利,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6月6日,这个做了83天皇帝梦的丑类,在全国皆曰可杀的怒吼中忧恨而死。

(三)护法军

1917年7月,段棋瑞掌握中央政权后,不仅不恢复旧国会,而且要进而废弃《临时约法》,另外召集所谓新国会。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发动了一场护法运动。他于7月6日离开上海赴广州,国会议员也相继抵达广州。广东成了护法运动的根据地。8月25日,国会召开非常会议,31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9月1日,国会开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次日,又选出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为元帅。军政府设财政、外交、内务、陆军、海军、交通等部,分别由唐绍仪、伍廷芳、孙洪伊、张开儒、程璧光、胡汉民等为各部总长、章炳麟为秘书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林葆择为海军总司令,李福林为大元帅府亲军总司令,方声涛为卫戍总司令。

军政府成立了护法军.护法军主要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海军,先是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择率海军抵达上海,7月17日,孙中山亲率海军舰队南下护法.这是拥护孙中山军政府的主要力量。(二)驻粤滇军。它是护国战争时由李烈钧率领到广东来的。驻粤滇军第三师师长张开儒(后为靖国军第三军军长)支持孙中山比较坚决,被孙中山命为军政府陆军部长,张的秘书长崔文藻被任命为军政府陆军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三)警卫军。它是由朱庆澜建立起来的.护国战争后,段棋瑞政府任命朱庆澜为广东省长,是想利用他作为进攻西南的内线。但是,朱到广东后,倾向于联合孙中山,他吸收了一些民军和龙济光系统的杂牌军,组成了警卫军20营。

护法军政府和护法军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其内部却貌合神离,矛后重重。海军总长程璧光,因不见容于桂系军阀,于 1918年2月16日遭到暗杀。

唐继尧、陆荣廷对张开儒等支持孙中山的态度,甚为不满。起初,桂系与驻粤滇军尚能和平相处,但后来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等人反对唐继尧、陆荣廷的扩张政策,因而发生了矛盾。1918年5月4日,滇桂军阀勾结,桂系假唐继尧之命,强行夺取了驻粤滇军张开儒的兵权。12日,桂系莫荣新派兵强行拘捕张开儒和崔文藻,随即枪杀崔文藻,囚禁张开儒,使这支部队落到了亲桂系的政客李根源的手中。

广东督军陈炳焜(桂系)曾以军事指挥权应当统一于督军为借口,令高雷镇守使林虎为接收警卫军的专员。朱庆斓得到滇军和国民党人的支持,拒绝交出警卫军。朱庆斓并与由上海回到广州的李烈钧商议,将警卫军与驻粤滇军改组为中华民国护国第一,二两军,准备北伐。但是,桂系军阀却拒绝提供北伐所需晌械。于是,朱庆澜便将警卫军改称省长亲军,交陈炯明统率,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亲军司令。桂系便集中攻击朱庆澜,同时,陈炳焜派兵包围陈炯明司令部,破使陈逃往香港,朱也被迫向省议会提出辞职,陈炳焜以督军名义接管了省长亲军。这时,北军南下,湘桂边境战云密布,陆荣廷为了缓和与孙中山的矛盾,决定调陈炳焜回广西,以莫荣新(桂系)代理广东督军。孙中山提出以陈炯明复职亲军司令,作为莫荣新督粤的交换条件.从而保住了这支直属军政府的武装力量。

为了暂时躲避桂系的压力,孙中山把亲军改组为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于1918年1月开赴福建。但是,莫荣新背信弃义,扣发晌械,使之无法向闽进军。孙中山经过力争,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盐余款项,并指示廖仲恺多方筹款.才使援闽粤军勉强维持下来。

经过援闽战争,粤军进行了扩编,全军分为两个军,陈炯明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未另设军部),许祟智为第二军军长,邓铿仍为总司令部参谋长,两军仍以支队为编组单位,第一军有李炳荣、洪兆麟、熊略、罗绍雄、邓本殷等5个支队.第二军有吴忠信、关国雄、蒋国斌、谢文炳等4个支队及孙木戎所率的卢兴邦民军。

孙中山还曾任命邹鲁为潮梅军总司令,讨伐叛将莫擎宇,该军支队长兼前敌司令金国治屡立战功,却被桂系将领沈鸿英无辜杀害。孙中山先后派到各地的募兵委员,也多为莫荣新驱逐、逮捕,甚至杀害。

1918年5月18日,在陆荣廷、唐继尧的支待和政学系政客的把持下,广州非常国会议决改组军政府,废除大元帅制,改为总裁制,随后选陆荣廷、唐继尧,岑春煊、孙中山等7人为总裁(后又推定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虽是七总裁之一,而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便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四)北伐军

孙中山为了继续护法运动,决定驱逐桂系军阀出广州。他把希望寄托于广东民军和陈炯明率领的粤军身上、他派朱执信、古应芬、徐绍祯等分赴广东各地,联络和组织民军。1920年7月,徐绍祯、周子贞等率领广东民军数千人,在江门起义,号称“救粤军’,分五路向广州进攻.孙中山一再致函陈炯明、许崇智、邓铿等人,促其加紧扩编和训练军队,做好一切准备,以期相机而动,回师广东。到讨桂战争前夕,粤军已由20营扩展到108营,约2万余人,孙中山还在桂军中的粤籍军人中进行策反工作,原在桂系旗帜下的粤籍将领魏邦平(广东护国军第五军军长,广州警察厅长)、李福林(福军司令、广惠镇守使)。刘志陆(潮梅镇守使)等人都已发生动摇,倾向粤方。

1920年8月,粤军分三路回粤,以第二军为右翼,由许祟智指挥;以第一军之一部为左翼,由邓铿指挥;以第一军之另一部为中路,由叶举指挥。10月26日,莫荣新逃出广州。28日,粤军克复广州。11月底,桂系全部撤离粤境,败回广西。11月28日,孙中山重返广州。1921年4月,参众两院联合会议决议正式组织中华民国政府,废除军政府。5月,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顾品珍为滇军总司令,卢焘为黔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湘军总司令。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桂林,讨伐陆荣廷。命令陈炯明以“援桂”名义,率部出驻肇庆。进袭梧州;许崇智从北江入桂;李烈钧率滇军、赣军,谷正伦率黔军,分别由滇、湘入桂。6月26日,粤军占领梧州,7月6日,陈炯明就任粤、湘、滇、赣、黔五省征桂联军总司令。8月15日,孙中山令驻桂各军均归陈炯明全权节制.8月,粤军占领南宁。

两广统一后,孙中山即准备北伐,讨伐徐世昌、吴佩孚.12月4日,他抵达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以李烈钧为总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整军北伐.1922年1月14日,孙中山宣布北伐大本营组织条例,次日,宣布北伐军分组7个军团,共4万余人,待命出发。

北伐军主要由滇军、赣军、黔军、粤军组成。

1、镇军:分滇军和驻粤滇军两部分,1921年11月18日,滇军总司令顾品珍电告孙中山,已任范石生为北伐先遣军总司令,杨希闵为北伐第一路司令,杨秦为第二路司令,金汉鼎为第三路司令,正集中出发,并称将亲自率师北伐。1922年1月13日,孙中山致电顾品珍,促其赶紧拔队前进。15日,孙中山任命金汉鼎代理滇军总司令。16日,顾品珍通电就任北伐军滇军讨贼总司令。由金汉鼎代理宣布出师北伐。原驻粤滇军总指挥杨益谦因接受唐继尧的委任,为参谋总长李烈钧撤职,李委任朱培德为总司令,朱佣护孙中山北伐主张,集中桂林,原驻川滇军由胡若愚率领,也辗转到了广西。

2、赣军:孙中山任命彭程万为北伐赣军总司令,1922年1月15月,赣军赖世璜、李明扬两部奉孙中山命令先期入湘,陆续向永州移动。

3、黔军:孙中山任命谷正伦为北伐军黔军总司令,彭汉章为该军第一独立旅旅长,王天培为第二混成旅旅长。

4、粤军:粤军回粤后,进行了整编。其编制是:总司令陈炯明,参谋长邓铿,参谋处长叶举,总参议黄强(兼),秘书长张国华。第一军军长陈炯明(兼),参谋长邓铿,辖3个师、6个独立旅和5个路;第一师师长邓铿(兼),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第三师师长魏邦平,独立旅旅长邓本殷、翁式亮、杨坤如、熊略、陈炯光,李炳荣,路司令李福林、钟景堂、黄大伟、罗绍雄、黄明堂。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参谋长蒋介石,辖4个旅;旅长吴忠信、蒋国斌、谢文炳、关国雄。拥护孙中山北伐主张的只有第一军第一师邓铿部和第二军许崇智部。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发布北伐动员令,命李烈钧为第一路总司令,统率滇、黔、赣各军攻江西,许崇智为第二路总司令,率本部粤军出湖南,12日,北伐军最前锋部队进入湘境。

但是,陈炯明却和云南唐继尧,湖南赵恒惕相勾结,大谈'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的北代大计,并且暗杀支持北伐的邓铿。因此,孙中山于3月26日在桂林大本营召集各军将顶举行紧急会议,决定改变北伐计划,下令在桂林各军回师广东,移大本营于韶关,改道江西北伐.5月2日,粤军第二军在广州督师北伐.8日,孙中山下北伐总攻击令、令北伐军分三路向江西进军,任命李烈钧为中路总指挥,许崇智为右翼总指挥,黄大伟为左翼总指挥,以李烈钧为北伐总司令,许崇智为三路总指挥。9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13日,北伐军抵南雄者达4万人,第二军许崇智部、第三军朱培德部,第一师梁鸿楷部分别入赣.15日,李福林部誓师北伐。6月15日,北伐军前锋进入吉安,北伐军在韶关大木营举行军事会议,决定第二期作战计划和任务:(一)第一军第一师及福军各部,分两路向万安前进;(二)滇、赣北伐军沿河左岸,向万安前进;(三)第一路军由上犹、社溪等处进占遂川,与以上两军实行夹击。

(五)讨贼军

在陈炯明指使下,叶举乘北伐大军入赣之际,率驻桂粤军50余营东下,擅自移防广州.6月16日,叛军开始围攻总统府.当陈炯明叛变的消息传到赣州时,北伐军将领许崇智、李烈钧、李福林、朱培德、梁鸿楷、黄大伟等即召开紧急会议,多数将领主张停止北伐,回师讨贼。唯李烈钧主张先将南昌攻下,然后班师回粤.后胡汉民由韶关抵达赣州,与北伐军将领再开会议。决定由许崇智率领第二军、梁鸿楷第一师及朱培德、李福林、黄大伟等部回师讨贼,李烈钧以参谋长名义率所部赣军留守赣州,7月2日,许祟智、李福林、朱培德、黄大伟各部皆进入粤境.但梁鸿楷第一师行抵信丰时,即不听命令,擅自出三南,退往东江龙川、河源,按兵不动,该师陈修爵团竟按受陈炯明,叶举之命参加叛变。许崇智被迫退却。许崇智的第二军、李福林的福军及黄大伟部绕道江西退往闽边,滇军朱培德部绕道湘南,退往桂林。许祟智回师失利后,程潜到永丰拜见孙中山,促孙离粤另谋进取。8月9日,孙离开广州经香港去上海.

为了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孙中山联络粤军、滇军、桂军,.组成东西两路讨贼军:

1、东路讨贼军:10月19日,孙中山电令入闽的粤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祟智,参谋长蒋介石.第一军军长黄大伟,辖4个旅,第一旅(旅长王懋功)、第二旅(旅长陈得平)、第三旅(旅长丘鸿钧)、第四旅(旅长龚师曾);第二军军长许祟智(兼),辖4个旅,第五旅(旅长许济)、第六旅(旅长孙本戎)、第七旅(旅长黄国华)、第八旅(旅长张民达);第三军军长李福林,辖4个旅,第九旅(旅长林驹)、第十旅(旅长吴近)、第十一旅(旅长袁德穆)、第十二旅(旅长郑泳澡),10月29日,黄大伟、许崇智、李福林通电就职。

2、西路讨贼军:孙中山派邹鲁以特派员名义驻香港.负责与广西的滇、桂军及驻西江一带的粤军联络,组织滇、桂、粤联合的西路讨贼军。当时,驻在广西的部队有滇军杨希闵、范石生、朱培德、桂军沈鸿英、刘震寰等部。邹鲁以孙中山大总统名义委任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12月6日,西路讨贼军的滇、桂、粤各军派代表在广西藤县大湟江白马庙举行会议,制定讨陈军事计划,这次会议被称为“白马会盟’。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出讨伐陈炯明的通电。8日,滇、桂军占领肇庆。12日,会合粤军第一师攻克三水。陈炯明率叶举、熊略等残部向惠州逃退。16日,滇、桂、粤联军进入广州。2月21日,孙中山重返广州,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孙中山不再继任大总统,而改复大元帅职,以大元帅名义统率海陆各军。

这时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所辖的军队,先后有三部分:

1、中央直辖军:主要有中央直辖第一军(军长朱培德)、第二军(军长黄明堂)、第三军(军长卢师谛)、第四军(军长梁鸿楷)、第五军(军长李易标)、第六军(军长沈荣光)、第七军(军长刘玉山)。以及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兼广州卫戍司令杨希闵)、中央直辖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中央直辖滇军第三军(军长蒋光亮)、中央直辖赣军(司令李明扬)。

2、讨贼军:包括西路讨城军(总司令刘震寰,总指挥魏邦平)、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第一军军长黄大伟,第二军军长许祟智慧,第三军军李福林)、南路讨贼军(总司令黄明堂)、高雷讨贼军(总司令林树巍)、湘军讨贼军(总司令谭延闿,第一军军长宋鹤庚,第二军军长鲁涤平,第三军军长谢国光,第四军军长吴剑学,第五军军长陈嘉祐,第六军军长蔡钜猷)、湖北讨贼军(总司令孔庚)、湘军〔总司令程潜)、鄂军(司令何成睿)、川军讨贼军(总司令熊克武)、豫军讨贼军(总司令樊钟秀)、山陕讨贼军〔司令路孝忱)和北伐讨贼军(第一军军长陈光逵,第二军军长柏文蔚,第三军军长胡谦).

3、大本营巩卫军(司令朱培德)、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姚雨平)和广东省警卫军(司令吴铁城).

1923年11月23日,大元帅训令所有东路讨贼军所属全部和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广东讨贼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高雷绥靖处、钦廉绥靖处、连阳绥靖处、虎门要塞、长州要塞、海防司令等各部队以及姚雨平、朱卓文、李天德、徐树荣、李安邦等所部,凡属于粤军范围,着归粤军总司令许祟智编练整顿,节制调遣,所有属于桂军范围各部队,统归桂军总司令刘震寰编练整顿,节制调遣。

由上述可见,讨贼军的名称自1922年4月命名到1924年1月,沿用长达两年半之久,其内含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讨贼军的名称在陈炯明叛变之前即已提出,1922年4月23日.孙中山在下令讨伐徐世昌的北伐战争的紧张时刻,即在广州任命陈炯明为讨贼军第一军司令,许崇智为第二军司令,李烈钧为第三军司令。25日,许崇智、梁鸿楷、黄大伟等致电各将领说:“奉大元帅命令,着崇智、鸿楷、大伟都率所部,北伐讨贼,兹已整顿部队,即日出发,集中韶关。听候前进。”这时讨伐的“贼”指的是北洋军阀徐世昌.陈炯明叛变之后,1922年冬,孙中山依靠粤、滇、桂各军组织东路讨贼军和西路讨贼军,这时讨伐的“贼’指的是陈炯明。打败陈炯明之后,讨贼军的名称仍然存在,这时讨伐的“贼”,虽包括陈炯明,但主要是指的北洋军阀曹锟了。

(六)建国军

当时集聚在广东的名目繁多的军队达20万人之众,孙中山曾努力改造大元帅府所辖的粤、湘、滇、桂、鄂、豫、赣等各地方军和杂牌军。1923年,孙中山命令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吴铁城将省城挂牌的司令、支队等机关,解散60多处。次年2月12日,又命令取缔那些自行扩充的所谓“游击、别动、挺进、梯团、支队以及各路司令之类名目繁多的部队”。

1924年9月3日,江浙军阀战争爆发,盘踞在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与浙江皖系军阀卢永祥展开争夺上海的战争,双方激战于黄渡、刘河、宜兴和闽边等地.就在江浙战争进行的同时,北方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也开始了。江浙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响应卢永祥,进兵山海关。曹锟发表讨伐张作霖的命令。派吴佩孚为总司令,出兵四路迎战,双方激战于山海关、热河等地.

值此军阀混战之际,1924年9月4日,孙中山在大木营召集北伐第五次军事会议,决定桂军、赣军、豫军、湘军、滇军、山陕军一律参加北伐,编成三路进攻江西。迁大本营于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任谭延闿兼北伐军总司令。

10月13日,孙中山发出训令,指出在此大好形势下,“吾党应集合全力,谋打破此恶劣军阀,再进而图之策”,决定将各军改编为建国军,计有:

谭延闿所部编为建国湘军,杨希闵所部编为建国滇军,许崇智所部编为建国粤军,刘震寰所部编为建国桂军,樊钟秀所部编为建国豫军,何成睿所部编为建国鄂军,李明扬、董福开所部编为建国赣军,路孝忱所部编为建国山陕军,熊克武所部编为建国川军,宋鹤庚所部编为建国湘军,吴铁城所部编为建国警卫军;朱培德所部编为建国第一军,柏文蔚所部编为建国第二军,卢师谛所部编为建国第三军,黄明堂所部编为建国第四军,刘玉山所部编为建国第七军;沈鸿英所部编为广西建国军,唐继尧所部编为云南建国军、唐继虞所部编为贵州建国军,方声涛所部编为福建建国军,郑彦华所部编为大本营卫士部。

同日,孙中山任命宋鹤庚为建国军北伐中央总指挥,卢师谛为建国军北伐右翼总指挥,朱培德为建国军北伐左冀总指挥,樊钟秀为建国军北伐先遣队总指挥,任命唐继尧为副元帅(未就职)兼滇川黔建国联军总司令。

1924年10月16日,孙中山又发出命令说:“讨贼靖国军名目一律取消,均着改称建国军,以归划一”。

11月4日,孙中山令胡汉民留守广州,以代行大元帅职权,并指令:“所有大本营关于北伐事宜,着由建国军北伐总司令谭延闿权办理,北伐各军概归节制调遗”。

虽然用建国军的名称统辖了各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旧军队的积弊,没有真正实现统一。从1913年的讨袁军到1924年的建国军,经历了11年的演变过程,虽然有的部队叛变了,但大部分部队仍然集合在孙中山的旗帜之下,这就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