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肪肝与肝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附肝囊肿特效方)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2-04-02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图片

脂肪肝与肝囊肿的中医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脂肪肝是脂肪积聚太多,身体代谢减慢,导致肝脂肪代谢失常,所引起,脂肪肝严重,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肝囊肿是,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所引起,肝囊肿太大,会引起,肝功能紊乱,转氨酶升高,现代医学治疗脂肪肝,主要用,辛伐他丁药物维持治疗,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损伤肝肾功能,停药反弹,现代医学对肝囊肿,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肝脏疾病,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疗效好,没有副作用,安全,张仲景的经方学术,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一

谭小姐,45岁,中山市人,体检发现有二个肝囊肿,一个10mm5mm,一个1mm5mm,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害怕手术治疗,特意求治于中医,舌苔紫暗,心情烦躁,舌底络脉,曲张瘀黑,容易发脾气,口苦,脉弦数。

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

中医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20,白芍20,灸甘草20,枳实10,栀子10,川弓30,丹参30,赤芍10,红花10,桃仁30,地龙10,水蛭57剂,每天一次,药后复诊,口苦消除,心情烦躁改善。

二诊:去栀子,再喝10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经过ct检查,肝囊肿已经消除。

难病分析:肝囊肿是气机升降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引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抓主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二

梁小姐,四川人,40岁,体检发现,脂肪肝严重,甘油三酯8,胆固醇11,医院建议用,辛伐他丁药物治疗,病人害怕西药副作用,特意求治于中医,肝区隐痛,心情烦躁,容易叹气,失眠,乏力,脉弦紧。

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瘀阻络。

中医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30,白芍20,枳实10,灸甘草20,川弓30,丹参40,桃仁30,红花10,赤芍10,郁金3030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已经恢复正常,诸症消除。

难病分析: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高是,气机郁滞,痰瘀阻络,所引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散结,调畅气机升降,消痰破瘀,恢复机体正常运转,药到病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三

陈生,中山市人,60岁,胆固醇高,体检发现,胆固醇13点,吃了很多年辛伐他丁,停药反弹,肝区疼痛,特意求治于中医,舌苔胖大,大便稀烂,乏力,怕冷,脉沉弱。

中医辩证为:脾肾阳虚,痰瘀阻络。

中医治疗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片20,桂枝20,干姜20,姜半夏25,云苓30,黄芪60,人参20,陈皮15,灸甘草30,川弓30,丹参40,桃仁30,郁金4015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怕冷,乏力,改善,肝区疼痛消除。

二诊: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柴胡30,枳实10,白芍10,灸甘草20,川弓20,丹参30,红花10,桃仁30,姜半夏25,干姜10,郁金4515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经过检查,胆固醇恢复正常。

难病分析:胆固醇高是,机体代谢减慢所引起,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病人脾肾阳虚,脾胃虚寒,附子理中汤,温阳散寒,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消脂破痰,人参,黄芪,补气健脾,提高身体代谢功能,脾肾同补,恢复机体正常运转,提高代谢功能,从本论治,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结

  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是痰瘀阻络,气滞血瘀,所引起,机体代谢减慢是根本原因,恢复脾肾功能是治本,活血化瘀通络是治标,临床上,可以标本兼治,肝囊肿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引起,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就可以消除肝囊肿,临床上需要具体辩证论证,随证加减,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郁者疏之。

肝囊肿特效方

中医名家祁文强

当今社会,患肝囊肿的人为数不少,今特总结治疗肝囊肿特效方如下:

散结消囊汤:柴胡12g,鳖甲15g,郁金12g,川楝子10g,青皮10g,莪术10g,防风10g,山慈姑12g,金银花60g,夏枯草15g,白芷10g,赤芍30g,花粉12g,乳香20g,当归10g,浙贝母12g,没药20g,牡蛎15g,皂刺12g,甘草10g,山甲珠10g(研末冲服)。另加生水蛭6g,蜈蚣2条,研粉黄酒冲服。

本病病机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抑郁则气滞,肝气郁滞,湿热蕴结,虫积肝内日久致瘀,瘀滞肝络则疏泄失司,致湿浊阻于肝内而形成囊肿。或饮酒日久,或过食辛辣酿湿生热,致湿热蕴结而形成本病。故拟消囊散治疗本病,其中取柴胡、郁金、陈皮、丹参、三棱、莪术、丹皮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方中主药;黄芩、半夏、山楂、白芥子、莱菔子、川贝母、冬瓜子、茯苓清热利湿,消痰化滞;白术、当归、鹿角霜益气养血,既防理气化瘀药伤正,亦制黄芩苦寒;百部、石榴皮为防肝寄生虫而设,本方旨在使肝气得疏,瘀血得化,湿热得清,虫患得除,正气勿损,则囊肿自消;

柴胡、当归、陈皮各20g,郁金、半夏、茯苓、山楂、石榴皮、三棱、莪术、丹皮、丹参各30g,黄芩、白芥子、鹿角霜各40g,冬瓜子、白术、川贝母各50g,莱菔子、百部各60g。共研细末,分30包,每天晚餐后温开水冲服1包。头晕乏力者每天以人参5~10g煎汤送服。

唐氏等认为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由于脉络不通或络脉失养,导致肝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其治疗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益气健脾来达到止痛、消囊肿的功效:昆布15g,海藻15g,婆罗子5~10g,炒山甲10~15g,川楝子6~10g,浙贝母10~15g,延胡索10~15g,皂刺5~10g,郁金10g,生薏米15~30g,莪术15~30g,枳实10g,降香10g,白梅花6~10g,玳玳花6~10g,太子参15~30g。

赵氏根据肝囊肿中之内容主要为水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系属“痰饮”范畴。正如《景岳全书》云:“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为痰涎”。故而治疗上采用通阳化饮法。而苓桂术甘汤为治疗痰饮要方,有温中化湿,健脾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用治肝囊肿甚为合拍;朱震亨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故白芥子当不能忘;皂角刺化痰托毒排脓;痰瘀同源,治痰勿忘逐瘀,故用莪术、三棱破血消积,郁金行气活血。诸药同用,使痰饮得化,囊肿自然消失:茯苓15g,桂枝、白芥子、三棱、莪术、郁金各12g,焦白术、皂角刺各10g,炙甘草6g。加减: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各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2g;囊肿偏大者,加浙贝母10g,橘红6g,制半夏9g,泽泻12g。

张氏治疗本病之瘀血内阻,肝失疏泄,肝肾不足证,治以疏肝行气,活血破瘀,养肝益肾,使用六味地黄汤为主加枸杞子、菊花来养肝益肾,加元胡、枳壳以疏肝行气,加三棱、莪术活血破瘀以消积聚,加车前子利水以消囊肿中的液体,从而达到攻补兼施之效。经服49剂之后,囊肿消失,疗效显著。

李氏认为肝囊肿的病因病机为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而成痰饮,流注于肝脏而成囊肿。治疗上采用标本兼治,攻逐痰饮治其标,健脾渗湿治其本。李氏认为用张仲景对悬饮的治疗用破积逐水的十枣汤来治疗肝囊肿过于峻猛,故采用控涎丹治疗本病。并认为先天性肝囊肿的治本之法宜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六君子汤健脾燥湿化痰,加泽泻、猪苓利水渗湿,蛤壳粉、生牡砺有相须之妙,浙贝母化痰散结,其中泽泻为治疗肝囊肿之要药,但久服有消耗真阴之弊。对于肝囊肿晚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先解肝脏之毒治其标,用茵陈、栀子、大黄既可清利肝胆湿热之毒,又可减轻邪热炼液成痰之势。猪苓、陈皮健脾化痰,肝在无痰湿郁结下,也自然能使气机调达,再用槟榔和青皮舒肝行气化痰,气行则痰自消。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虎杖、郁金清气化痰、活血保肝。待肝功能恢复,再治囊肿之本。对肝囊肿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则认为川楝子、半夏等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不能用,而会耗伤肝肾之药物如泽泻,也尽可能不用,当用太子参、猪苓等代替,方可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姜氏提出的辨病位方式,本病属于其所说肝病胁痛中的“肝经痛”范畴,当见胁痛为气滞血瘀和经络不通的状态,姜氏常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亦称金铃四逆散)为基础方治疗本病。由于本病多见胁痛,故根据其对胁痛的部位不同进行的加减,可参考之胁痛在右者,需加入丝瓜络、姜黄;胁痛及左(即两胁俱痛)时,还要加入当归、川芎、赤芍等药。 

魏氏等人则使用塞因塞用之法来治疗较大的肝内囊肿摘除后复发,伴见黄疸患者1例,其辨证为中气不足,囊体阻闭胆管,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温补调达之法治疗,囊肿虽存,但症状未再复发。虽本病多属实证,应以破积散结,化瘀消癜,清利湿热为治疗原则,但本例貌似实证,实为虚极,故用塞因塞

用之法,获得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