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本质决定了其本就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服务家长上,将教育做成了服务业是教育的悲哀

 读原著 2022-04-02
     诚子日新其德,教学工作也精益求精,以此备受学生尊敬。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学校除了给其安排一些形式化的应付性工作外,还要求其多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家长沟通,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实质上则是要求老师们要变相的将教育做成服务业。
 
    诚子对此甚是鄙视,志不同,道不合自然不相为谋,一纸辞职书下去,立马就准备卷铺盖走人,校长得知后,第一时间来全力挽留,诚子凛然拒绝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大概从不知道教育的根本在哪里,'教,效也’!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成长?当然是拥有一个好的效仿对象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真正好的教师其核心应该总是放在日新其德,精进学问,不断自我完善和升华上,而不应是把精力放在末节的去讨好,营销,哄骗学生和家长上,——把精力放在去讨好,营销,哄骗学生和家长上,除了能得到违心的一点蝇头小利和虚名假誉外,失去却是金钱都买不回的独立人格,教师尊严。当然,这也是缺德的表现,德不配位,福气远离,早晚必有殃灾。

   《论语》《孟子》中也从没有一则一章是记载孔子,孟子去跟其门下弟子父母们沟通的,——父和子一道来孔子门下做学生的倒是有不少,比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儒冉求父子等。     

     圣人孔子为什么总是强调'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老子说得更彻底:'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之事,即是纯粹不带任何目的精诚于自己的良知,精进于自己的所好和工作;不言之教,即是身教,潜移默化,耳濡墨染的无声榜样教育。

    作为一个教师,最该忧的是什么?是家长口袋里的钱吗?是学生那种肤浅的喜欢(而非发自心底的尊敬)吗?都不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这才是一个教师最该忧虑的。

    学校是干什么的?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早就一语中的地道明过:'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觉己觉人,正己化人,上正下效,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以身作则,自己日新其德的同时帮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生命尽性发挥的土壤,成其大德,帮他们日新一日,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周易·系辞上传》中说:“日新之谓盛德。”),这才应是学校和教师的初心所在。
   
   《易·乾》中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教师不明明德,不日进其德,教师不能每天自我反观,完善,更新,升华,进化,又如何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有效仿榜样,能不断超越自我的良好环境?本来大多数学生父母就那一副薄德微才的生命状态,学生成德广才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教师身上了,假如教师也营营苟且,一生只知为稻粱谋,心为形役,把教育当服务业来做,汲汲于利,货,名,食,色等虚妄事物上,那将是整个教育行业,甚至于家国,民族,文明的大不幸。

    再说,学校养其他人是干什么的?不是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吗?教师背后的这些人假如跟家长汇报联系这么一点余事都做不好,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多大的德才就做多大德才的事,何况,教师教学工作做得好,根本也没有那么多需要跟家长沟通的余事要人去做。往本质上说,只要是稍微有些修养,有些智慧的家长,也跟本不屑去听学校或是老师安排给他们的那些所谓的'刻意沟通’,——那个东西里面能有多少诚意,谁不心知肚明!

     学生跟家长喜欢什么,需求什么,你就提供什么,顺着他们的所好,跟着他们的指令去做,这是典型的服务业特点,岂能将其搬来复制到教育这方圣洁净土上?将服务业的理念套用在教育上,是对教育的亵渎,更是对自己,他人,甚至文明,生命的极大不尊重。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只有不断省察克治,端正自身,致其良知,反身而诚,精于所好,好学日新,尽心尽性,不断自我完善,深化,超拔,朝彻,升华,才算是给到了孩子一个真正合格的成长与教育环境。

    教育的最初,本就不是对别人的,而是对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就像成人偶尔也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教学相长,父母和教师应以一种进取不忘其初,慎终如始的赤子之心去跟孩子一道修身进德,发现一个个新的自己,不断省察克治,端正自身,致其良知,反身而诚,精于所好,好学日新,尽心尽性,不断自我完善,超拔,朝彻,深化,升华,这个过程做夯实了,那么参与进来的每个人自然都会立起光明笃定的志向,自然即能生出生机勃勃的创造灵感,自然就有浩然大气的生命,也自然会迎来不可限量的前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