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快递】贝伐珠单抗解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后的放射性坏死

 ICON伽玛刀 2022-04-03

Oncotarget杂志 2022 3月 29日刊载(13:576-582.)美国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Eugene J Vaios  , Kristen A Batich , Anne F Buckley , 等撰写的《贝伐单抗解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的放射坏死Resolution of radiation necrosis with bevacizumab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primary CNS lymphoma》(doi: 10.18632/oncotarget.28222.)。

重要性:

放射坏死(RN)是一种放疗治疗后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对于RN的管理没有标准的医疗,由于缺乏对RN的病理力学和分子驱动的深入了解预防和治疗放射性坏死(RN的努力受到限制。本病例系列描述两个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在全脑放疗(WB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推量治疗后出现症状性活检证实的RN治疗结果。

观察:

患者152岁女性PCNSL患者WBRT治疗后再加SRS推量治疗。她出现了有症状的活检证实的RN,最初使用维生素E和己酮可可碱( tocopherol and pentoxifylline)治疗不成功。4个周期的贝伐珠单抗(BV)下获得100%的临床和影像学反应。

患者2,48岁男性PCNSL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和活检证实的RN。最初用维生素E和己酮可可碱经验性治疗不成功。3个周期的BV获得100%的临床和影像学反应。

结论和相关性:

对接受放射治疗的PCNSL患者进行RN监测是有必要的。B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替代糖皮质激素或手术干预的方法。

引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 lymphoma, PCSNL)是一种罕见的高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以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联合减小剂量全脑放疗(reduced-dose whole brain radiationrd-WBRT)已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方法,可在诱导化疗后或复发性PCNSL的背景下改善局部控制。采用该方案,减小剂量的全脑放疗rd-WBRT以每日1.8 Gy的剂量分割照射总剂量23.4 Gy,随后SRS推量治疗。虽然SRS通常耐受良好,但放射坏死(RN)是一种已知的并发症,可在放射治疗后数月至数年发

RN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也没有标准的医疗方案来指导治疗。糖皮质激素在症状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由于其有害的长期副作用而受到限制。抗VEGF - A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BV)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无创治疗方式,可逆转RN引起的神经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皮质类固醇的依赖。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两PCNSL患者的结果,他们出现了症状性活检证实的RN,随后通过短期BV治疗解决。两患者均无其他潜在的合并症,包括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病例报道

病例1

2014年4月,一名52岁女性患者因精神混乱、周边视力下降、眩晕、情绪不稳定数周several weeks of confusion, decreased acuity of peripheral vision, vertigo, and emotional lability.)就诊。几周后,她恶心、呕吐和全身癫痫发作( nausea, vomiting, and a generalized seizure)的症状来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脑MRI示右侧额叶区3.1 × 2.5 × 3.7 cm均匀强化肿块伴水肿。MRI脊柱无明显异常。她做了活检,证实具有高KI-67指数(CD20+, PAX5+)PCNSL。

患者开始接受2周甲氨蝶呤(3.5 gm/m2),6个周期,同时每周使用利妥昔单抗(RTX) (375 mg/m2),共4个周期,然后每2周再使2个周期。在每次甲氨蝶呤输注后24小时开始静脉滴注亚叶酸钙 leucovorin)(20 mg),并继续每日使用地塞米松2 mg。她继续服用左乙拉西坦片(levetiracetam)每日两次,口服500mg预防癫痫发作,每月服用戊烷 pentamidine )预防PCP(卡氏肺囊虫肺炎)。左乙拉西坦在RTX第4周期前的突破性癫痫发作后增加到1000 mg,每天2次。第5周期甲氨蝶呤治疗后复查影像,发现右侧额顶叶病变3.7 × 2.7 × 4.3 cm,周围T2信号异常增加,胼胝体新延伸,提示病情进展。根据我们医院的做法,她接受了rd-WBRT治疗,并接受SRS推量12.5 Gy照射在治疗前1周MRI显示的残余增强体积(图1A和和1b)。她的放射影像学反应完全,没有癫痫复发。

放射治疗结束14个月后,MRI监测显示在放射增强体积内有一个新的增强结节。病灶位于右侧侧脑室前体边缘,靠近活检部位,直径4 × 8 × 12 mm。3个月后再次影像学显示间隔进展,周围血管源性水肿更为明显。症状包括词汇表达越来越难。立体定向活检证实为RN(图2A),她开始服用己酮可可碱400 mg,每日3次,每日维生素E1000单位。

右侧脑室周围白质结节增强/FLAIR信号保持稳定13个月,直到时间略有增加监测成像显示增强强化增加(图1C)。症状包括新出现的左下肢无力和头晕。PET/CT证实病变内存在低代谢活动,重复活检显示为RN(图2B)。她每三周接受BV 7.5 mg/kg,共四次总剂量。她最终获得了完全的放射影像反应,症状消除,无需使用类固醇。4年多来,她没有任何进展的迹象(图1D)。

病例2

一名48岁的男性在经历了一年未解决的视力变化后,于2016年11月被诊断为PCNSL。左侧玻璃体切除术发现单克隆B细胞符合B细胞淋巴瘤。MRI示2个T2 FLAIR高信号结节:左侧岛叶前部8 × 5mm病灶,左侧顶叶7 × 6mm病灶。左前岛叶活检显示高级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根据Glass等人的方案,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和替莫唑胺(MTR)治疗10周。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MTX-R)每2周给药一次,共5个周期。第4、8周给予替莫唑胺(TMZ) 100 mg/m2,连续5天。5个周期的MTR后MRI显示,左侧额叶病变中度增加,左侧顶叶病变接近解决,符合部分反应。然后患者完成两个额外周期的MTX-R和一个五天周期的TMZ。

在治疗结束时,MRI再次显示部分反应,左额叶病变没有减。他接受rd-WBRT治疗,12.5 Gy SRS推量治疗左额叶残余病灶(图3A和和3b)。然后他完成了10个疗程的TMZ 150 mg/m2, 5天,28天一个疗程。在治疗6个月后加入玻璃体内注射MTX-R。

玻璃体内注射四个月后,MRI显示在左侧基底神经节前部有一个新的增强结节。这被认为是RN,他从经验上开始服用己酮可可碱400毫克,每天3次,每天维生素E1000单位。3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身性癫痫发作,MRI显示左侧中央前回出现新的14毫米强化病灶。此外,先前可见的左侧包裹内病变体积间隔增大,出现新的中央空化,T2 FLAIR高强度增强提示血管源性水肿,中线从左到右移动4mm(图3C)。他开始服用大剂量类固醇和左乙拉西坦。活检显示左侧内囊有RN(图2C),左侧运动带(motor strip )有复发的DLBCL (CD45 99%, MGMT阳性99%)(图2D)。

在复发性疾病的情况下,他又完成了3个月的MTX-R治疗5个周期,随后TMZ巩固治疗10个周期。由于他的活检证实RN,他还接受了BV 7.5 mg/kg静脉注射,每3周注射3次总剂量。第4次MTX-R治疗后开始BV。在两个周期的BV后,MRI显示其活检证实的RN的体积减小和T2高信号。在随后的影像学检查中,两个病灶持续消退,T2高信号稳定,增强扫描完全消失(图3D)。两年多后,他的临床和影像学保持稳定,没有癫痫发作。

 讨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强调PCNSL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症状性活检证实的RN使用BV后的结果的报告。RN的数据主要来自脑转移患者的研究。建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心血管共存疾病、肿瘤组织学、放疗技术(例如,立体定向放疗)、放疗方式(质子对光子)、放疗剂量、治疗体积、分割,以及同时和/或辅助全身治疗的使用。虽然SRS一般耐受良好,但脑部RN的并发症可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发。由于RN在放射影像学上与复发性肿瘤相似,因此在诊断上存在挑战。除了手术活检外,我们缺乏有效的临床工具来区分RN与复发性肿瘤。此外,RN患者的临床病程是变的,可与显著的并发症率相关。60%以上的RN患者报告有认知功能下降、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升高的象。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自行缓解,但其他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恶化,需要药物和手术干预。

对于RN的管理没有标准的医疗,由于缺乏对RN的病理力学和分子驱动的深入了解预防和治疗RN的努力受到限制。糖皮质激素经常用于减少血管源性水肿和相关的肿块占位效应,这被认为是由辐射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和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然而,使用皮质类固醇受到其有害副作用的限制。其他非侵性治疗包括高压氧、己酮可可碱、维生素E和神经生长因子。在有明显肿块占位效应的患者中,手术干预有时是必要的。最近,位于手术无法达到的,大脑的重要功能区域的病变,或在手术禁忌的背景下,微创技术,如激光间质热疗法(LITT)已被探索作为一种解决方法。

贝伐珠单抗(BV是一种VEGF-A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非侵性替代品,已证实在RN患者中逆转影像学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有疗效。BV的功效源于放射治疗诱导RN的机制。RN被认为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发纤维蛋白样坏死、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周围水肿和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上调。HIF1 α由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促进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脑水肿,并导致缺氧和坏死。因此,BV介导的VEGF结合和下调被认为可以通过阻断组织缺氧的下游效应来缓解脑RN。

BV治疗RN的疗效观察主要来源于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脑肿瘤的研究。在一项针对原发性脑瘤和头颈癌患者的小型随机双盲试验中,BV与神经症状的改善、3个月内类固醇依赖的减少、学习和记忆的改善以及影像学增强和FLAIR信号异常相关。BV的剂量为7.5 mg/kg,每3周给药2个周期,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选择额外的2个周期。在一项包括30名接受分放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系统综述中,Lubelski等人报告70%的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22%的患者出现部分或混合反应。所有患者均能减少对地塞米松的依赖,BV以每2周5-10 mg/kg的输注方式给予,平均持续4-8周。最近一项对脑转移患者的荟萃分析类似地报告了BV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停用类固醇。然而,单例病例系列报道了脑转移和原发性胶质瘤患者在BV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获得性耐药和矛盾性神经系统恶化。此外,BV可伴有全身毒性,包括严重高血压、静脉窦血栓形成、肠穿孔、肺栓塞和伤口裂开。考虑到BV治疗的经济成本,正在进行的对其成本效益和临床疗效的研究是值得的。

 据我们所知,这个病例系列是第一个报道在有症状PCNSL患者中活检证实RN使用BV的病例。人们已经注意到,BV在治疗多种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转移瘤和间充质肿瘤)中具有优势。这项研究通过证明BV也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受益,增加了这些见解。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种肿瘤可以假设与血管和脑实质有不同的病理关系,每一种肿瘤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暗示着对BV的辐射敏感性和反应。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PCNSL患者中RN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该患者人群中治疗RN的最佳BV剂量和持续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