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盖见今人,善或坎坷,恶或寿考,现世所受,种种不一,遂谓有不报之善,因果似不足信焉。抑知世无数百年之人,天有未即结之案。纯善纯恶之人既少,可善可恶之机最圆。念有转移,报宜斟酌。或在本身,或在子孙,或在现世,或在后身。大小迟速,变化迁移,丝毫不错。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几乎所见现世的人,有的为善反而人生坎坷,有的为恶反而延年益寿,我们不能因为现世人们所获的不一样,就说为善不一定有善报,因果报应似乎不足可信。要知道世上没有活到几百年的人,上天也有无法马上了结的案子。纯善或纯恶的人很少,可善可恶的变化最容易互转。由于善恶的互转,上天也得反复考虑以决定取舍。有的报应在本人身上,有的报应在子孙身上,有的在现世,有的在后世。总之大小快慢,变化迁移,是丝毫不会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