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与劲的实质区别

 用户云三易 2022-04-03

图片

力与劲的实质区别  /  罗明

  今天和李堂讲起“力”与“劲”的问题。

   部份人对“力”与“劲”的区别不是很彻底清楚,这主要牵涉到练法导致体认的不同进而认识不同。

  《说文解字》记载:“力,筋也。像人筋之形”。筋的本意是指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但古人不仅仅局限这样去认识筋,我们可以看看现代对肌肉的解释:“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筋很形象的表达出肌肉的实质。

因此“筋,肉之力也。”认为筋就是肌肉产生力量的根本。

同时明确的指出了体用关系:“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关于就身体产生力量,相信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个共识:“认为人体力量是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展而产生。”

“劲”在《说文解字》记载为:“强也。”强又是什么意思呢?

“强”在《说文解字》记载为:“弓有力也。”

劲的实质内涵就是:“弓有力也。”,看来“劲”也是一种力,只不过这种力,是像“弓”一样柔韧有弹性。这样的话,我们就有道理认为,劲是一种柔韧有弹性的力。

哪么这种“柔韧有弹性的力”与“肉之力”,两者之间好像各自角度不一样,描述的内容及关注点不一样?

这个逻辑分析下来就是这样一个关系表达。

肉之力包括:

柔韧有弹性的力

不柔韧且没有弹性的力

  这样显而易见地认为我们习拳练武就是要习得和运用这种“柔韧有弹性的力”,问题不就结束了吗?

  显然,我们的古代的武术家对此更深入,更清细。《少林拳谱杂俎》中记载:“陷于肩臂者谓之力,能通达于整体者谓之劲。”

这样,劲,又多了两个属性:“通达、整体。”

  陷于肩臂自然就是局部而不通达,所以称为力。《少林拳谱杂俎》对此进一步的解释:“欲得少林拳术之稳固,结体工整而坚挺,劲力之顺达,攻防敏快自如,故劲力取于根,达于腿,腰为枢纽,传于肩背,贯于手足。”

  总结起来,所谓的通达、整体的意思就是:“起于脚,形于手”。

看到这一大段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呵呵,中国传统武术内在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而不仅仅只是“太极拳”。

  太极拳当中称为掤劲,就是“起于脚,形于手”的一种柔韧有弹性的力。

  但这也没有解决掉力与劲的区别,只是针对练法及结果作出一个判断标准。

  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线索。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清朝的吴殳。他写的《围炉诗话》相信大家十分熟悉,但是对他所写的武术著作却是少有触及,其中两本,一本是《无隐录》,一本是《手臂录》,在武林圈中却声名远扬。

  《无隐录》从运用角度,认为“劲”力形于手,还须要对力方向表达进一步规范,进而达到技击所需的要求。这就是有名的《直力兼横力说》:“扎之力直,革之力横。峨嵋法不然,扎国有横力焉。”

要求横中有直,直中有横。

  《手臂录》中的记载将直力兼横力,横力兼直力基本上讲明白了,“盖世人之枪,戳则用直力,革则用横力,横、直之力,分而不合,故枪法破碎怗滞,不能圆通。敬岩、真如不然!戳中有革,革中有戳,力之直也能兼横,力之横也能兼直,其用枪尖,如有钩者然,能于彼掌中挖而去之。艺技至此,惊犹鬼神也!”一般的人直横两分,没有合二为一,所以尚须练习,将直力与横力整合为一体,使其上下左右前后(六合)六个方向皆有力的指向,浑元一体,敌才不能乘力之势而入。

  哪么这种直横相兼,六合浑元的劲力如何习得?前面讲过,这一切都是站在“起于脚,形于手”的基础之上,先要将这种整体通达的劲力练上身。《少林拳谱杂俎》早就将这其中的练法关键披露出来:“内外相通之法,以意运腿臂,以气贯指足是也。”其后继续阐述这内中精义:“四体百骸自然听命于心,心之所至,气亦至焉。运气之初,自命门达肢体,由膂使臂,由臂使指。”

  据此,柔韧有弹性的力包括了从脚到手的通达,横直合一的整体,最关键是注入了灵魂“心”。

“心之所发为意”,因此这种柔韧有弹性力,我们称为“劲”的求得和运用,关键在于“心”。

  有心,力就有灵魂,力就有主宰。

  心就是力的主帅,有主帅的力才会因为“心应万物”的特性,而具备万变之应。

  《少林五祖拳谱》:“所谓心一动,百肢从令,其心志至,志之所至,气力随之”。这里认为气力本不具有运使功能,必须跟随着心令而行,并随着心志的目标而聚集。这样心就成为了气力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气力就是死的,无法运使。

  《四维拳谱》对此的记载:“手随意运,势与气会,劲藏于中,巧发于端。”“心意者主帅也,劲者将军也。”也强调心意统帅运使劲力的关系,“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总因此在这个区别语境中,劲的实质就是在心意运使控制之下的力。

结起来就是:

1、“力”无心

2、“劲”有心

正是:

使命必达

有赖

东风快递

练拳强健身体的着眼与劲力的习练运使,两者的交汇就在“心”,两者相促而成,武艺与道艺相融不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