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概述:俺答汗之于蒙古,做出了哪些贡献?

 西一里2l6sluho 2022-04-03

达延汗死后,长孙博迪从三叔巴儿速孛罗手中夺回汗位。不过,论文治武功以及社会影响力,初来乍到且尚未成年的(16岁左右),根本无法与爷爷相提并论。至此,蒙古地区再次陷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文章图片1

达延汗和博迪汗画像

文章的主人公俺答汗(1507—1582),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风云人物。他是巴儿速孛罗的次子,为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统领,初期游牧于今呼和浩特一带。早在达延汗时期,他与长兄衮必利克墨尔根就拥有了较大的势力。

必利克墨尔根死后,他的势力进一步增强,甚至连蒙古大汗所统辖的“本部”察哈尔部,都要避其锋芒、退让三分,一度迁徙至今辽东地区。16世纪蒙古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2

藏于蒙古国历史博物馆的俺答汗画像

促进了蒙古地区与中原的贸易来往

元室退居漠北后,明朝与蒙古(北元)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对抗状态。抵御、削弱和打击蒙古势力,一直是困扰明廷的大问题。不过,尽管双方在政治上剑拔弩张,但经济上的联系却一直比较密切。

原因很简单: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地区,“人不耕织,地无他产,锅釜衣绘之具”,必须仰仗于中原农业地区;而明朝军队的战马和农村的耕畜,也主要依靠于蒙古。

文章图片3

参与贸易的蒙古商队

明朝时期,双方的经济往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朝贡”和“互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进贡”,与我们所认知的“进贡”不同,实际上只是单纯的贸易往来;“互市”则是一种比较明确而且能照顾到一般牧民的贸易活动。

早在1405年,明朝就在开原和广宁开设马市,供兀良哈三卫与中原地区互市。1408年,明朝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处开辟马市,供蒙汉人民进行贸易。随着双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438年,明朝在大同开设马市,并准许将“进贡”后剩余的马匹,“听缘途发卖”。

尽管双方的“朝贡”和“互市”时断时续,但也维持了八九十年之久。不过,到了达延汗时期,双方关系日趋紧张,自1499年以后,双方的贸易关系基本就中断了。

坦诚说,双方的战争,给蒙汉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停止边境战争,完全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双方的贸易关系,成为了两方均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拓展阅读:“来去自如”的朝贡:任性“小王子”达延汗时期的蒙古与明朝

文章图片4

修筑工事的明朝军民

为了解决“贸易难”的问题,俺答汗做出了不少的工作。在贸易中断四十年后的1541年,他主动派遣使者到大同阳和寨,要求与明朝通贡互市,并保证今后“令边民垦田寨中,夷众牧马寨外,永不相犯”。遗憾的是,明朝认为“其请贡不可信”,不仅拒绝了俺答汗的请求,并“磔杀求贡使者,传首九边示众”。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但俺答汗显然“不死心”:

  • 1542年闰5月,俺答汗再次派石天爵到大同请求通贡,结果却被新任大同巡抚龙大有诱杀;
  • 1546年5月,俺答汗又一次向明朝提出了通贡请求,使臣再次被杀;
  • 1547年2月,俺答汗再一次派出“夷使李天爵赍番文至”,再申通贡之请,仍遭到了拒绝。

截止1549年,俺答汗仍没有放弃通贡的要求。

对于俺答汗的贸易请求,嘉靖帝统统予以拒绝

实际上,明朝内部的一些开明人士也认为,“(俺答汗)欲罢兵休民意,频(为)诚恳”,建议接受俺答汗提出的要求。但是,明廷中的顽固派依然抱着排斥、岐视和恐惧心理,坚持拒绝贡市,杀害蒙古使者,不断挑起战端。

与此同时,俺答汗的态度也变得愈发强硬。史料记载,蒙古士兵“束书矢端, 射入军营中”,并放言“以求贡不得,故屡抢。许贡,当约束部落不犯边。否则秋且复入,过关抢京辅。”

1550年6月,俺答汗率兵南下,进犯大同,明军惨败,总兵官张达与副总兵官林椿皆兵败身亡;8月14日,大军入古北口,并乘势南下,围顺义、逼通州,大掠密云、三河、昌平诸地,直取北京,其前锋七百余骑一度逼近安定门以北教场口。

18日,大同、保定等七镇援兵先后到达北京郊外,但皆“恇怯不敢战”,总领诸军的“平虏大将军仇鸾,甚至“纵兵辫发劫掠百姓”,“民苦之甚于虏”。19日,俺答汗的军队至东直门,21日德胜门、安定门北民居皆被毁。

兵临北京城下的俺答汗,令在通州被俘的宦官杨增,手持其书信返回明廷,称“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22日,他由巩华城(在昌平县)攻诸帝陵寝,转掠西山、良乡以西,“保定皆震”。直到9月1日,蒙古兵才全部撤出明朝境内,这便是历史上的“庚戌之变”。

文章图片6

庚戌之变主题绘作

在俺答汗的武力威胁下,束手无策的明廷不得不勉强答应俺答汗提出的通贡要求。1551年,明朝于大同镇羌堡、宣府新开口和延宁开设马市,但规定只准用马匹换取中原的布帛。

马市的重新开辟,让俺答汗颇为高兴。他不仅向明廷献“九白之贡”, 并告诫诸部首领,在贸易环节“毋耽酒失事,马必身腰长大,毛齿相应,然后入”。

不久,俺答汗提出,“富者能以马易缎,贫者唯有牛羊,请易款粟”。坦诚说,这一要求并无不妥之处;不过,一直对庚戌之变“耿耿于怀”的明廷,认为俺答汗“乞请无厌”,旋即于1552年斩俺答汗求贡使者,并罢各边马市。

“感觉受到捉弄”的俺答汗勃然大怒,他连年率军南下掳掠,长城沿线的汉族百姓深受其害,更让嘉靖帝大为恼火。史载他“苦虏之扰,最厌见'夷狄’字面……世庙晚年,每写'夷狄’字必极小,凡诏旨及章疏皆然,盖欲尊中国卑外夷也”。 直到隆庆初年(1567—1572年),双方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文章图片7

此时的明朝军队,战斗力发生了断崖式的下降

1570年9月发生的“把汉那吉降明”事件,让双方的关系出现了大转机。明朝以“送回把汉那吉”和“交出白莲教首赵全等人”为条件,准予了俺答汗通贡互市的请求。喜出望外的俺答汗闻讯后,立即无条件接受了明朝的“交换条件”。双方息兵和谈,并同意换人,这就是史上非常有名的“隆庆和议”。前后中断达七十多年的贸易关系,终于又一次恢复了。

从1570年开始,明朝陆续在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开设马市十一处,规定每年春天为市期,每期一月。蒙古人以马、牛、羊、骡、驴马尾、羊皮、皮袄等物,换取中原的绸缎、布、绢、棉花、针线索、改机、梳蓖、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等物。

鉴于每年一次马市不能满足广大蒙古牧民的要求,明朝又在大同以西诸地开设“月市(小市)”,允许蒙汉人民自由贸易,进一步满足了两方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

与贸易往来得以恢复的同时,双方的政治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571年3月,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授镀金银印;不少蒙古贵族,也相继被授予都督、指挥、千户等职衔。

文章图片8

“俺答封贡”主题画作

客观地说,俺答汗多次大举袭击明朝边境,劫掠和屠戮宣、大、延绥一线的人民的行为,是应该予以谴责的。不过,倘若明廷能“放下身段”,接受他的贸易请求,双方完全可以提前几十年进入稳定发展的和平局面。

前面提到,俺答汗曾多次派使者到明边求贡,可得到的回答是使者被杀、文书被毁和一系列诸如烧荒、“捣巢”、“赶马”等武装清剿行动。明朝的顽固态度,无疑是引起战争的主要原因。

互市恢复后,俺答汗立即与“诸酋申订盟约”,并制订了一系列贡市细则,命各部遵守,并要求不准犯边。在他的倡导和维护下,蒙汉人民“交易不绝”,“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五千里,无烽火警”。

有数据显示,截至1576年,固原镇地亩新增一千六百三十七顷四十五亩;截至1582年, 宣府地亩新增三分之一。仅仅在贸易恢复后的三四年内,“边疆水陆屯田,悉垦治如内陆”。

文章图片9

贸易,让双方变得更为亲近

1582年,俺答汗去世。除个别地区有过暂时中断外,双方的贸易关系又维持了四十多年。史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替得耕牧”,“自辛未以来,民老死不识兵革,农狎于野,穑(se)人成功保聚”。

恢复了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在俺答汗致力于与明朝恢复贸易的同时,他还在“直辖”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兴建城镇、发展农业,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尽管在辽金元时期,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因为一系列战乱带来的破坏,进入16世纪,这些城镇已逐渐衰落和荒芜,农业生产更已无从谈起。

与其他蒙古贵族相比,俺答汗对于兴建城镇和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明朝前期,被掳来的中原百姓,或迫使其充当奴隶,或贩卖至西域,很少利用他们的技能来发展当地的经济生产活动。

文章图片10

欧洲人眼里的“明蒙双边形势”

俺答汗崛起后,逐渐改变了这种“传统”作法。他不仅热情接待逃入蒙古地区的中原农民,“给瓯脱地,令事锄耨”,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甚至采用考试的办法,委任里面的佼佼者“统众骑”。伴随着进入蒙古地区的汉族百姓越来越多,俺答汗干脆将他们集中安置于丰州(今内蒙阴山以南的大黑河流域),让他们开垦荒地,兴办农业和手工业。

1546年,俺答汗建“砖塔城”,亲自“用牛二犋,耕城约五六顷,所种皆谷、黍、蜀、秫、糜子,又治窑一座”。在他的倡导下,在阴山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良田万顷、“连村数百”的景象。

在这些新兴的城镇中,以“大板升”为最大。1565年,“大板升”“起长朝殿九重,次年“又建朝殿及寝宫七重,建仓房三重,城上滴水楼达五重”。1575年,明朝赐“大板升”名“归化”,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就是在“归化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章图片11

民国时期的归化城城楼

兴建城镇,发展农业,不仅丰富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形式,也加强蒙汉人民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联系,原本剑拔弩张的民族关系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促进了藏传佛教的“梅开二度”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极为尊崇。很多高僧被封为国师、法王,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不过,在元室退居漠北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减弱,广大蒙古百姓主要尊崇传统的萨满教。

拖着阅读:

文章图片12

(疑似)十六天魔舞

实际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梅开二度”,与俺答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俺答汗固然势力强大,但一来不是正统大汗,二来也不具备碾压其他蒙古诸部的实力。只不过,鉴于明蒙之间经常爆发军事冲突的局面,很多蒙古贵族不得不团结在俺答汗的周围,以获得其庇护。

隆庆和议的签订,使得双方的贸易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此时,这些大大小小的蒙古贵族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了起来。坦诚说,这不仅严重威胁到了俺答汗的地位,也严重威胁到了蒙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因此,俺答汗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安定蒙古社会。而当时以标榜消弭“血肉相残”,使“大众共享太平”为目的的藏传佛教,无疑是最佳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经俺答汗等人的提倡,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迅速流传开来。

拓展阅读:

文章图片13

仰华寺会晤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说到其积极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藏传佛教的精神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弭战乱,安定蒙古社会秩序的作用;
  • 打破了蒙古社会沉寂的文化氛围,蒙古文学和历史学有了复苏的迹象,诸如《蒙古源流》、《黄金史纲》等大批蒙古文史籍横空出世,并得到妥善保存;
  • 加强了我国藏族和蒙古族的联系,在维护祖国的统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章图片14

《蒙古源流》中文版封面

不过,藏传佛教的消极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僧俗势力“强强联合”,对广大牧民进行了更残酷的剥削。另外,大量财富耗费于无用的佛事之中,大量青年被剃度出家,不仅妨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人口的增长。

拓展阅读:为什么清末的蒙古人“不能打”了?

结语

俺答汗一生中做了很多事,但前面提到的这三件事,无疑是最为影响深远的。在今天看来,这三件事不仅影响到了蒙古族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言概之,俺答汗不仅是蒙古历史上值得歌颂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卓越政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