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

 llljjgg 2022-04-03

欢迎订阅我的头条号:艺术闲趣。

「艺·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6-1336)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第一个伟大代表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他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分水岭、文艺复兴先驱、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欧洲绘画之父,奠定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基础。

他按照现实中的人物表现圣经题材,按照自然法则拉开人物与背景的距离,表现画面的三度空间和体积感。

「艺·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逃亡埃及》

这幅画《逃亡埃及》是乔托主要作品阿累那礼拜堂壁画中的一幅,约作于1305年。阿累那全组壁画共数十余幅,表现基督教有关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生平故事,《逃亡埃及》即描绘玛利亚生基督后,因受迫害而由巴勒斯坦逃往埃及。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构图层次分明,气氛庄重朴实,通过“面向自然”,创造具有现实生活情趣的图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思想。这幅壁画中玛利亚抱着婴儿骑着毛驴的形象和背景的山岳树木虽然还有不少缺陷,却开启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对日后意大利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艺·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犹大之吻》

《犹大之吻》取材《圣经》故事:耶稣的门徒犹大,勾结敌人,愿以30块银币把和耶稣出卖给罗马总管。画中,犹大领了一队兵,还有祭司长和许多差役,手举灯笼、火把、兵器,冲进耶稣的住所。犹大走在前面,直奔耶稣,以亲吻作为暗号:我吻谁,谁就是耶稣。犹大抱着耶稣亲吻,手拿火把、兵器的人四面包围上来,气氛十分紧张。耶稣侧面酷似希腊雕像。犹大身穿黄色的斗篷。黄色,不仅具有视觉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是叛徒的象征。乔托通过这个作品,表现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西方有一句谚语:“犹大之吻”,用中国的成语说,就是“口蜜腹剑”。

「艺·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画中,耶稣遗体四周围绕着一群备感绝望的女圣徒和使徒。圣约翰张开了双臂,俯身凝视着耶稣的尸体,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在向前的姿势中流动着,没有刻意制造的巨大悲伤,没有排山倒海式的愤怒。一群挥舞着稚嫩翅膀的天使,在画面的上方以各异的姿态表达着难以克制的伤痛。圣母马利亚双臂吃力地揽着赤裸的儿子,注视着耶稣平静的面容。一位穿长袍的女圣徒背对着画外,小心翼翼地托着耶稣的头,没有人知道她心里的滋味,因为谁也看不见她的表情。近处的山岗上,一棵树叶残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紧紧地串在一起。而远处,灰色的山崖在寂寞中诉说着无声的绝望……这就是画家乔托给世人留下的一个停顿而感人的世界,无限的痛楚和哀伤在每一位画中人身上肆意蔓延,而他们的神情却一致微露着那古典的高贵和平静。

从绘画历史来看,乔托完成了他的使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乔托以后,西方艺术才逐渐的认识到,只有可视的客观物质世界和现实生活,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这种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冲突的表现方式也启发了之后的无数画家。

感谢订阅我的头条号:艺术闲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