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爱珍与她的爱珍腔(二)

 翔山 2022-04-03
文章图片1

“上党郴梆子是一种传统艺术,但也需要创新。演员不仅要唱戏,更要唱情。《杀妻》就是对上党梆子唱腔做了改革之后推出的一部戏。我对《杀妻》的表演体会是,第一要分清段落层次:第二要抒情动情;第三要张弛有度,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杀妻》这出戏,1984年张爱珍还在高平具上党梆子剧团的时候就开始演出了,那时候的剧本和现在的不太一样。1986年调入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重新加工了这出戏,王玉莲仍由张爱珍扮演,吴汉改由张保平扮演。所不同的是,原来吴汉的扮相为武生,张保平则改为须生(吴汉改画红脸,上党梆子旧称红)。在这年的山西四大梆子青年团调演中,张爱珍和张保平双双荣获主演金牌奖,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尤其是《杀妻》的最后大段唱功戏,每次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当时的场景是,观众席上一片安静,人们专注凝神,不少人泪流满面都忘了擦一下……”(原晋城市上党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吴宝明语)调演结束后,上党戏《杀妻》在省城引起了很大轰动。各种评议和反响也很强烈。有“声震晋阳大地”之说,有“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范例”之说,有“看了戏叫人心神为之一震,耳目为之一新”,“上党戏变好听了,变好看了,再不是过去的'讫吵吵’戏了”,还有不少人说“过瘾啊,着实让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家乡人扬眉吐气一番”、“咱上党人和人谈戏时,头也能抬起来了,胸也能挺起来了,咱的戏、咱的演员再也不比别人差了”等等。之后《杀妻》在全国声学术讨会赴东北拍电影及进京演出时,均获得了役高评价。至今,这出戏常演不衰。粗略估计,《杀妻》演出已达1000多场。

“如果说《杀妻》使我在唱腔艺术上大大地提高了一人层次,那么《两地家书》则使我在表演艺术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悟,对艺术规律和表现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对我些艺术的综合表现特点以及演员在舞台艺术各方面的定位与角色表演上,有了很深的体验和体会。”

演员要想塑造好一个角色,必须先理解好人物。《两地家书》是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她首先请著名京剧导演马科来上表演课,马科详细阐述了关于角色“动作”的重要性之后,她编细揣摩她所饰演的卓文君这一人物,为了准确地把握她的形体语言,她向晋城书法家柏扶疏老师学习练毛笔字,向乐队的演奏员学习弹古筝………… 要想成功塑造一个戏生人物,光有形体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符合人物性格的唱腔。张爱珍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到位。有一次,戏演到了卓文君情深意切、终于盼来了司马相如的家书一折时,她处理得非常细致、准确。拿到这封信,本来非常兴奋,可打开一看,上面只有11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这是什么意思?她思索着,台下的观众也看得非常地忘我,见她还没有想出来,就急急地喊出声来:还不明白,是两个妻!"直令周围戏迷不满地发出了一片“嘘”声。其实,上党郴子的音乐唱腔特点不仅只是高亢激越,不尽是阳刚,它述有秀丽、委婉、阴柔的特点。如果在一出戏里,既有阳刚又有阴柔,既有高亢又有委婉,那オ是真正的视听享受。

“一个演员不能稍有成绩就停下脚步,不能在这一行当唱出了点名堂就满足。只有多方借鉴其他行当的唱腔,你的唱腔艺术才能更加丰满。”“很小的时候,我听上党梆子;稍大一些,我学上党梆子;现在,我唱上党梆子。上党梆子是我一生的最爱,我会用我的一生来演绎上党梆子。

如今,张爱珍已是上党梆子表演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了,她的“爱珍腔”广为流传,她为上党梆子做出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张爱珍的艺术造诣也在不断精进。由她主演的多部剧目,在各种演出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她的表演也逐渐被认可和肯定。进京争夺“梅花奖”就成了她新的追求目标。

此时的张爱珍已经成为晋城市上党戏剧院第二演出团的团长,她的想法得到了文化部门和本院、本团的大力支持。1991年,张爱珍带着精心编排的《杀妻》和《两地家书》踏上了进京角逐“梅花奖”的征程。张爱珍温雅婉转的独特唱腔,与老搭档郭孝明珠联璧合的舞台表演,着实征服了首都的观众,上党梆子的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张爱珍如愿以偿,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梅花奖的桂冠,“爱珍腔”也一下成了戏曲界的关注焦点,全国媒体争相报道,张爱珍成功了。

活跃在戏曲艺术舞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张爱珍所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

1985年9月当选为晋城市第一届人大代表,1987年6月当选为中共山西省委第五次党代会代表,1988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91年1月当选为晋城市第二届政协常委,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3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96年4月当选为晋城市第三届政协常委,2001年5月当选晋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6年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获主演金牌奖。

1988年山西省上党梆子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获优秀演唱奖:同年,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获主演金牌奖。

1991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5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同年,中国戏曲第二届金三角汇演,获优秀表演奖。

1992年获山西省委、省政府“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1995年获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剧协“跨世纪文艺新星”和“戏剧新星”称号;2009年6月被文化部选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传承人。

而今,张爱珍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依然在为戏曲艺术,为上党戏曲努力工作。愿张爱珍和她的“爱珍腔”能够越走越远,发扬光大。

(文·武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