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汤:名家心得(二)】

 昊晟堂 2022-04-04

图片
图片

张晋峰

温经汤主妇人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带下。水煎。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方多为养血活血,调经暖宫之药,对下痢渐热不甚适应,可能为后人传抄之误。应用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经不调为合适,从方名“温经”二字来理解也应是属于调经药的范畴。
临床上曾系统观察过因患子宫肌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接受手术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
图片

痛经所提示的疾病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经期的腰痛可能是因为子宫后位或其他疾患所致。②经期发烧、下腹坠痛可能是患了盆腔炎。③正常经血呈黯红色,如果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同时体温升高和下腹痛,则可能患上了子宫内膜炎。④如果痛经越来越厉害、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则可能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

膜性痛经是痛经病中较严重的证型之一,患者以室女为多见。临床特征为:经血中有血块如腐肉状,块下痛减,大多在经行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甚者出现厥逆。本证型多由肾阳亏虚,胞宫失煦,外寒乘虚而入,寒瘀内生所致。据其本虚标实之特性,采用经行期以温通化瘀为主,平时以温阳补肾为辅之大法,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以温经汤为基本方药,与肉桂(后入)3克、干姜3克、吴萸3克、细辛(后入)3克、白芍(炒)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制香附10克、五灵脂(包)10克、红花6克等药灵活进退。
方中三棱、莪术在行经期使用,是否有耗气伤血之虑,长期实践中反复使用,从未出现意外的大量出血,而其化膜样血块之效如桴鼓。方中在大队辛温、活血、破血之品中伍以炒白芍30克,是取其缓急敛阴之功,使本方温而不燥,化而不耗,行中有止,散中有敛。对于疼痛剧烈出现昏厥者,还须加入炙蜈蚣2条,以增强其镇疼止痉之力。
图片
图片

冉雪峰

本方主妇人小腹痛,以酒三升渍一宿,旦加水七升,煎取二升。分再取。现代中医临床以汤剂为主,酒剂甚少应用,古代则汤酒并重,因酒是比水好的溶剂,很多不溶于水的药效成分大多能溶于酒,能够更好的发挥药效,特别是宋以前的酒,酒精度较低,一般不超过十度,所以既能起酒剂的作用又能起汤剂的作用,既能借酒力以助药力,又不致因酒精浓度高而出现副作用。本方中土瓜根即萆薢,配合白芍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茯苓、苡仁利湿和中,能调节肠胃蠕动功能,用治妇人小腹痛,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图片
图片

李炳文

温经汤治冲任虚损,血虚有寒所引起的各种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痛经等属西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功能性闭经及子宫发育不良或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等范围。妇女经带及产后诸疾而见月经色淡量少,腰腹不温,舌质黯淡或有瘀斑瘀点,脉虚细或细涩者。凡属冲任虚损,血虚有寒之妇科诸症,使用本方必定有效。具体是:月经不调,表现为经行量少,色黯或淡,或月经延期不至,或经期延长,淋沥不断,或腰痛怕冷者;带下病见带下量多,稀如蛋清,绵绵不断,贪凉饮冷或少腹受寒则加重,伴面色无华,四肢不温;痛经见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或经后腹痛。属湿热下注,阴虚火旺或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妇科诸疾,不宜使用该方。调冲任即调肝肾,故妇人之用温经汤,犹男子之用肾气丸。温经汤所治之证可出现上热下寒、真寒假热之象,如唇口干燥,手足烦热及傍晚发热等,临证之时应详察之,不可因之而辨为阴虚火旺或血瘀证。带下病加紫石英则效果更佳,不孕多加荔枝核。
图片
图片

何同录

温经汤所治阳虚寒凝或寒凝血瘀之月经后期、闭经。舌质淡或淡紫或淡黯或青紫,脉沉细、沉迟或沉细弦。用本方治疗月经不调,在经期尚需配伍温阳补肾之品以促排卵,使月经恢复正常。另外,气血亏虚或肝肾亏损或阴虚血燥所致之月经后期、闭经,不宜使用该方。否则,有耗伤正气、助热伤阴之弊。
图片
图片

赵国章

温经汤化裁治血宫凝寒,黑附片(先煎)10~15克、官桂10~15克、吴茱萸5~10克、香附15克、当归10~15克、川芎10~15克、赤芍10~15克、阿胶(单冲)10~15克、红参5~15克、炙甘草10~15克,生姜为引。
水煎,经前服用。痛经、月经不调由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者。少腹冷痛,经量涩少,色黯有块,舌质带紫或舌淡,面色不华,脉细弱者。热证忌用。本方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及月经不调。临床可酌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元胡、五灵脂等。
本文摘自张晋峰等编著《名医名家方剂心得汇讲  妇科卷》,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