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是个不等式

 精读君 2022-08-04 发布于福建

《集齐3颗“龙珠”,养成好习惯》中,精读君提到,根据福格行为模型,同时集齐3颗“龙珠”:动机、能力和提示,就可以养成好习惯。

福格行为模型B=MAP(行为=动机*能力*提示),只是一种视角,并不是全部视角。视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模型公式。

例如,还有一个改变公式,虽然同样是用以描述组织和个人转变,但所提出模型不是一个等式,而是一个不等式:D*V*F>R。

D、V、F分别指什么?和福格行为模型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读友们可以参考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648:改变公式》。全文附后,期待你能读有所得。

精读君



《648改变公式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视觉实验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自动化决策”项目。被试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视觉测试。测试内容是,让他们扮演运动项目裁判角色,例如判断网球是否落在线内。

每次测试之前,被试者都会被告知这一场“默认球”(网内球或者网外球)。在观看时,他们需要按住一个键。如果他们一直按住不放,就说明他们选择默认球。他们松手,就说明他们选择非默认球。

这个测试关键点在于,每一场“默认球”,都会随机在网内球或者网外球中切换。这样一来,维持现状倾向就会被扰乱,研究人员就能了解被试者反应偏差。 

研究人员对以下两个问题感兴趣:一是,选择困难程度,会影响人选择“默认选项”机率吗?二是,是什么促使人们选择默认选项,而不是其它选项?

测试显示,当选择变得困难时,被试者更倾向于选择“默认选项”。至于“默认选项”是网内球还是网外球,根本无所谓。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能自信地做出决策,他们基本上会选择“不做选择”。

当被试者面临困难而选择“默认选项”时,科学家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被试者前额皮质与位于中脑丘脑底核区域,连通性与活跃度都得到增强。

根据相关大脑研究,前额皮质参与决策与自控,而丘脑底核起的是激励作用。前额皮质能够推动,甚至增强丘脑底核活跃度。

这些大脑分析结果表明,面临选择困难时,违背“默认选项”需要某些程度上的自我激励与自信。如果没有这些激励和信心,大脑中的决策者与实干者都会处于麻痹状态,不愿付出努力做出选择。

Q1:什么是改变公式?

A:

1、改变公式(Change equation),由美国组织发展专家理查德·贝克哈德与大卫·格莱西,在1980年代共同提出,用以描述组织和个人转变。公式化表达是:

D * V * F > R

其中:

D是Dissatisfaction:对于现状,有多不满。

V是Vision:对于积极愿景,有多想要。

F是First step:对于达成愿景下一步行动,有多清晰。

R是Resistance:改变过程中阻力。

意即:不满(D) * 愿景(V) * 下一步行动(F) > 阻力(R)。也就是说,只有D、V、F乘积大于阻力,改变才会发生。

2、改变从来都富有挑战

无论是个人改变,还是组织变革,都富有挑战。

例如,很多人看了鸡血文章心头震动,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温水煮青蛙,我要早起、锻炼、学习”,但一两周后就打回原形。

例如,哈佛商学院调查93个发生重大变革组织后发现,74%公司最后都由于发生意想不到挫折,而宣告失败

诸如此类,不用精读君赘述,读友们对于改变之难或多或少都有所体验。原因在于,改变需要巨大能量。

例如,前置思考中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困难决策中,如果对自己思考没有把握,人们就会按默认选项行动,可能陷入不作为偏误,至于默认选项是对是错并不关心。

困难决策,如果想要梳理清楚,需要尽心竭力思考、比较,要消耗巨大能量,与尽量少消耗能量的认知吝啬鬼本能相悖。

如此一来,我们宁愿按既有现状继续过日子,表现出来就是,难以改变。但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今天,如果不能因时而变,很快就会有发展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探讨“怎样改变”这个议题,以促进自身与时俱进。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改变公式,供读友们参考,提高改变能力。

Q2:怎样运用改变公式?

A:

1、保持适度不满足

我们平常说“知足常乐”,这只是一个方面,告诉我们适当克制自己欲望,但并没有说要完全满足,消除欲望。

正如鲁迅所说“不满是向上车轮”,健康、适度欲望能够激发我们力量,形成强大动力,从而推动我们去改变。

历史车轮正是由人的欲望、需求推动,不断向未来前行。如果没有欲望,心如死灰,那只是行尸走肉,而不是鲜活生命。

在这个时代,同时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欲望过度,别一方面是欲望过低。

加上欲望有很多侧面,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每一种欲望都可能过度或者过低,总体上可能平衡或者失衡,交织成一个复杂图景。

比如说,有些人对于金钱缺乏安全感,在金钱上欲望就会过度,把多数注意力都放在赚钱上,在其它方面,例如社交,尤其是亲密关系上,欲望可能就偏低,影响彼此感情。

如果是这样,当这样的人试图去改善亲密关系时,如果本身欲望偏低,并没有觉得特别不满,并不觉得提升感情质量有多重要,这种改变就很难产生。

因此,当我们想要在某个方面去改变时,首要就要诊断,在这个方面,我们到底有多不满足。

例如,有些企业资源很充沛,既有业务现金流强健,那么,要去做有挑战创新业务,往往就很困难。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满足感很强,并没有觉得特别不满。

相反,如果是在这个领域创业小企业,资源稀缺,如果做不好这个创新业务,就要倒闭关闭,不满感很强,反而有更大概率做成这个创新业务。

苹果前CEO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直译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在精读君看来,保持饥饿,就是保持适度空腹感;保持愚蠢,就是秉持自己智慧不足心态。这些都意味着适度不满足,从而为我们改变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美学家蒋勋观察到,乔布斯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眼神有了鲜明改变。后来,乔布斯才做出一系列改变世界创举。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间有限时,会产生强烈不满感,从而全力以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类似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因为忧患中更能够保持不满感,而安乐中更容易陷入舒适区无法自拔。

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些失去而痛苦,例如由于缺乏准备,在公开演讲中栽了大跟头时,我们反而有强烈不满感,增强改变决心。

不过,精读君的建议是,最好不要陷入“不到黄河心不死”境地,非得经历疼痛才产生危机意识和不满足感,而要未雨绸缪,时时观察自己改变欲望。

如果发现自己过于满足现状,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要去寻找更高层次不满足,让自己保持改变的动力。

例如,当过了“穷则独善其身”阶段,要想想怎样才能“达则兼济天下”。如此一来,由于挑战巨大,即便穷我们一生之力,我们也很难满足,从而持续保持适度不满足。

事实上,保持适度不满足和追求有挑战愿景,具有相似性,一正一反,殊途同归。无论是高远目标给的正面信号,还是痛苦经历给的负面信号,最终都能提升我们改变动力。

2、细分下一步目标

对当下不满足、对未来大愿景,这些只是一种想法,但如果要转化为行动,还需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还原法等,制定出具体目标。

例如,一个人愿望是“成为很有钱的人”,一个公司愿景是“成为本土最强广告公司”,这些都仅仅是想法。

如果追问下去“很有钱是多有钱?”、“你当前有哪些可行赚钱手段?”、“第一年你打算赚多少钱?”......“本土范围究竟有多大?”、“有多少竞争对手?”、“在哪些指标上最强?”......

诸如此类,如果不能准确回答出来,即便愿望再强烈,改变也不可能发生。以成为很有钱的人这个想法为例,我们首先要将想法转化成符合SMART原则目标,意即: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限的)。

例如,这个人可能转化生成如下目标:运用复利效应,用20年时间赚到500万;其中,最近的下一步目标是,今年存款增加5万。

这样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可以量化反馈,进行进度管理。接着,这个人可能再进一步拆解,将存款增加5万,细分为3个解决方案。

①考取证书,半年后月薪增加3000元,年收入增加18000元。

②通过已掌握某项技能业务做些兼职,年收入增加24000元。

③取10万存款做理财,年收益达到8%,年收入增加8000元。

如果有必要,这个人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例如,关于考取证书,还可以拆解出,每天学习多少内容。

改变需要耗费巨大能量,如果能够拆解出细分、可执行下一步目标,每天都知道要努力完成多少,我们就可以增强控制力控制感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把精力放在刀刃上,而不是任凭本可避免的压力应激,过多消耗我们身心能量。那么,强烈改变动机,就能顺利转化成改变行动。


3、梳理可能的障碍

根据改变公式,左边不满(D) * 愿景(V) * 下一步行动(F) 乘积,就是改变动力。

通过保持适度不满足,强化对未来愿景,细分出下一步行动,能够有效提升我们改变动力。但想要实现改变,更为关键的是动力要大于阻力。

原因在于,即便动力很大,如果小于阻力,改变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结果有些阻力很强大,甚至是限制性、一票否决制的。

例如,一天只有24小时,即便采用积极休息方法,也很难每天都能投入超过10几个小时,否则精力管理就会出现问题,欲速则不达。

例如,坏习惯力量很强大,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写1千字、跑步3公里,变化幅度过大,身心无法适应,很容易出现报复性反弹。

例如,你自己想要改变,想要成长,可周围环境偏向于不思进取,看到你追求进步,感觉你与众不同,就有意无意地干扰你,阻碍你。

诸如此类,我们在下决心要改变时,往往会过于乐观,忽略很多阻力因素,从而制定出不切实际行动方案。

对此,精读君的建议是,充分评估阻力因素,宁愿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保守制定目标。这么做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阻力:目标小,反弹小。

例如,培养好习惯,可以从培养微习惯开始着手,以希望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为例,一开始只要能做到每日一写就可以,字数等均不作过高要求。

例如,想成为终身学习者,可以阅读精读君通识词典,每天或者阅读一个新概念,或者提升对一个既有概念认知深度,每天进步一点点。

想要改变可以提升动力,也可以降低阻力,最好双管齐下,使得动力大于阻力,促进改变产生。即便改变效果不明显也没关系,只要正向效果持续累积,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改变公式左边是相乘关系。

意思是说,只要其中一项接近于零,左边乘积也接近于零。这提醒我们,影响改变关键因素,我们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都要考虑到,否则改变往往很难成功

后置思考:

①你曾想做过的改变,哪些失败了?有什么教训?

②你曾想做过的改变,哪些成功了?有什么经验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