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4月1日国际爱鸟日、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3.27-4.2)

 文话童心 2022-04-04

小童/播讲

4月1日国际爱鸟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4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回答是“愚人节”,但是你们知道这一天还是国际爱鸟日吗?今年的国际爱鸟日,许多地方都举办了观鸟活动。什么是国际爱鸟日?我们应该怎么爱鸟呢?今天小童就来和你们聊一聊。

国际爱鸟日起源于1902年3月19日签署的《世界保护益鸟公约》。当时的理念认为,只有对人类有意义的鸟是应该被保护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显示,当时人类对“有益”的概念理解很狭隘,认为那些能为农作物吃掉害虫的鸟儿是有益的,吃腐肉的猛禽等则认为是没有益处的。后来,随着生态平衡理念的慢慢深入,人们意识到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到1950年,多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世界保护鸟类公约》,将保护对象从所谓的“益鸟”扩展到整个鸟类。

为什么要保护鸟类呢?其实,作为自然界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方面功不可没。

举一个小例子。过去十年间,印度有一种翅膀展开可以达到3米的兀鹫几乎消失,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狂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是因为兀鹫吃动物死去后的尸体,它们消失就导致了郊外的动物尸体大量堆积,吸引了大量野狗,结果使人被狗咬、患上狂犬病的数量大大增加。而兀鹫消失的原因之一与当地人给牛喂食一种药物有关系,它能够减少牛关节的疼痛,但对兀鹫来说却是毒药。

这就是人类活动对鸟类造成了伤害,最终也伤害到了人类自己。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正是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影响,鸟类种类在加速减少。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显示,自1988年首次全面评估以来,世界鸟类的状况一直在持续恶化,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截至2020年9月时,鸟类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栖息地威胁、生物入侵、气候变化、非法捕猎等。

在2021年全球鸟类红色名录上,全球鸟种共有11,162种,比上一年增加了4种。其中,“灭绝”(EX)159种持平,“野外灭绝”(EW)5种持平;“极危”(CR)共225种增加2种,“濒危”(EN)447种减少13种,“易危”(VU)773种减少25种,受威胁鸟种,也就是包括极危、濒危和易危在内的,共有1,445种,比前一年减少了36种。

小朋友,听到这里,你们可能会为受威胁鸟种数量减少而高兴,但是如果按照IUCN的定义,“极危”意味着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那么就意味着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又有两种鸟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鸟类,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或其他保护鸟类的措施。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鸟种约占世界的六分之一,有一百多种中国特有鸟种。作为世界鸟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鸟类保护工作。从新中国成立直到今天,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通令和办法,来保护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还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了82处国家级保护区。

在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鸟类就达394种,增加了150种。

在这些鸟类中,很多我们常听说的鸟,诸如画眉、红胁绣眼鸟、相思鸟、鹩哥、蒙古百灵、云雀等,这些曾经的笼养鸟种类也被列入名录,意味着未经许可就不能买卖和饲养了,这对于这些鸟类的野外种群保护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爱护鸟类呢?就拿离我们最近的事情来说吧,如果你在公园里看到有可爱的小鸭子游过来,你应该去喂它们好吃的饼干或者面包吗?千万不要这样做。实际上,人类的投喂会对野生鸟类的进食习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家养的禽类,也不建议这样做。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天天让你不停地吃东西,你的消化系统肯定也受不了!鸟类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爱”的名义害了它们,不要觉得它们可爱而关在笼子里,你的不打扰它,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再从远一点来看,保护住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是另一项必要工作。可惜的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扩张,人和鸟“争地”的结果往往是鸟类的离去,鸟种的减少。还记得北京通州最后的大鸨吗?(链接直达:北京能留住大鸨吗?)它们所在的栖息地按照规划要变成公园,一旦开工,必然会对它们的生存产生影响。明年它们是否还会回到北京,就很难说了。北京还有很多其他的湿地,如沙河湿地,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城市经济要发展、城市建设不能停滞,但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也同样迫在眉睫。怎样平衡二者的关系?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了,这几天清明假期,也正好是春季候鸟北飞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走出家门,去欣赏这些美丽的生灵们在空中翱翔的精彩身影哦。

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京举行。

最终入选的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既有备受瞩目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及确定了汉文帝霸陵准确位置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也有迄今青藏高原发现面积最大、地层保存最完好、堆积连续、文化类型最丰富多样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既有新石器时代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也有代表边疆地区考古重要发现的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此外,入选的还有秦代墓葬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以及曾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蓝本的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早在项目终评开始,就有业内人士用“神仙打架”来形容这届考古新发现的项目评选。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一百周年,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多达1700余项,进入年度十大发现终评的20项都超级重磅。像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蚕蛹形象;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的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稻作农耕遗迹;填补姑蔑国考古研究空白的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等等,都遗憾落选。但由此也可见评选项目实力之强、影响力之广。

在日常新闻中,我们时不时地就会听到某地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墓葬、遗址这类的报道。可能在很多小朋友的印象中,考古就像是“挖宝”游戏一样。但其实,这类伴随城市建设的考古发现只是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家实施的一些重大考古研究,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项目等等,都是在有意识地引领和推动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相关的重要考古工作。

作为中国人,我们会关心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起源,我们想知道华夏大地何以中国?而考古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答案,以及很多重要的启示。毫不夸张地说,很多考古发现改写了我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统认识。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解读也将无从谈起。

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多学科合作和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成为一大特色。像此次三星堆的探测挖掘,就综合运用了遥感技术、数字技术、考古方舱等等,还有像3D打印、高光谱成像、古DNA研究、预探测智能机器人等,也让考古工作如虎添翼。相信未来,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现代科技打开更多的“历史之门”,同时也更好地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

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按时代早晚排列)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发 掘 单 位

北京大学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何嘉宁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发 掘 单 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马俊才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发 掘 单 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
郭伟民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发 掘 单 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朱超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发 掘 单 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雷雨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发 掘 单 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梦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
罗运兵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发 掘 单 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马永嬴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发 掘 单 位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
陈国科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发 掘 单 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胡兴军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发 掘 单 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
项目负责人
王志

小童新闻写作课堂

第54期 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点之三

上周我们学习了“预测性消息”写作要点中的“他人预测”,也就是记者本人一般不出面进行预测,只能交待预测的行为主体,对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进行客观反映,以显示新闻的客观性,增强预测的说服力。今天要补充说明的是,“他人预测”也并非是随便什么人的预测,为了发挥决策参谋的作用,这个“他人”应当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人物,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新闻的影响力。

1997年12月18日,美联社发布了一则消息,报道了长期以来,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一直很丰富,但由于工业生产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人口不断增加,水的供应量日益下降。专家们警告说,亚洲必须降低水的消费量并减少浪费,否则将面临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混乱的局面。关于有哪些专家、专业机构发表了怎样的观点,记者引用了世界观察研究所专家、世界银行报告、国际水稻研究所报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秘书长的相关内容及表态。

小朋友们可以看看文中的这篇报道。在730多字的消息中,出现了4个权威性的预测机构和人士,甚至连研究机构设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预测,都交待得十分具体,这就让人不得不对该问题更加重视了。

参考文献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费伟伟.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或在“文话童心”群内说您的看法和孩子的反馈,也欢迎多给我们提改进意见。愿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让孩子不急不缓地健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