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领风骚数百年——名窑的炼成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4-04

提到瓷器,有人想到的是'瓷中君子'元青花;有人想到的是'紫口铁足'宋哥窑;有人想到的是'似玉非玉胜似玉'的宋汝瓷;有人想到的是'黄金有价钧无价'的宋钧瓷;有人想到的是'彩瓷皇后'珐琅彩;也有人想到的是'东方明珠'清粉彩,不一而足。在瓷器的大千世界里,绽放着一丛耀眼的名葩。

九华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越窑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其古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一带。在这片古窑场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见证了这处名窑从东汉开始制瓷,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于宋,延续千余年的兴衰历程。

越窑瓷器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口、葵口形制,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多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越窑最善者为青瓷,颜色微青浅,釉色莹亮,作为茶具颇得神韵,以故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赞道饮茶之器唯'越州上'。

文章图片1

越窑青瓷

在许多文人作品中可见对越窑青瓷的赞誉,如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施肩吾的《蜀茗词》中'越碗初盛蜀茗新'和顾况的《茶赋》中'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都传达出了越窑青瓷的诗意秀雅。

唐代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而作为越窑的扛鼎之作,秘色瓷为唐代诸瓷之冠,非王侯不可得用,可见其地位之高。此秘色瓷绝世罕见,前代便从未见到真品神貌,今陕西法门寺出土了数件存世遗品,其中除有二件为青黄色外,其余皆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真可夺'千峰翠色',不虚盛名。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传说后周世宗柴荣置御窑于郑州,要求其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这段描述使人想象到雨过天晴云层刚破开时,里面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天青色,一种美妙但却绝难复现的颜色。当时的窑工们在千百回烧炼探索后,终于发明新法,研制出这种复色釉的'天青'神品。后人把这座窑称为柴窑,名列五大名窑之首。

文章图片2

柴窑的真品今已罕见,后人只能通过想象去还原它

在今看来,它被称为柴窑是再恰当不过的,不仅是因为它的设窑始因,更是因为它的昙花一现。贡入后周宫廷的柴窑瓷器,在坂荡之后,就玉碎无声,历经几代之后再也没有了痕迹。

世宗在位六年未满,其间生产的名贵柴窑瓷为数估量极珍,在明朝时就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可见在明朝时柴窑瓷器就非常罕见。柴窑瓷器在上个世纪初就被收藏界誉为'瓷皇',足见其地位的尊崇。而柴窑窑址则在其后的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因后人无缘知晓,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于是柴窑五大名窑之首的地位也被取代。进入民国以来,柴窑的碎瓷残片也已经无处寻觅了,我们也只能在历史文献中去想象它的美丽。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生光辉

钧窑,是中国宋元时期的北方瓷窑,又称'均窑'或'钧州窑',窑址在河南钧州,故以此为名。钧窑始于唐代,兴盛于宋朝,经历了宋金元明清朝代,历代皆有产瓷。'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钧窑瓷器素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

传统的钧瓷釉色灵动、变幻微丽,譬如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等,更有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等缤纷色彩,颜色变化可谓是'夕阳紫翠忽成岚'。

文章图片3

钧窑

彩瓷是钧窑中尤为出彩的品类,主要分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上彩,即将彩色纹饰呈现在瓷身的上部,花纹多以点彩为主。在北朝时期,出现了黄釉绿彩、白釉绿彩等变幻的色彩,这些非单纯釉色突破了早期青釉瓷器的窠臼,开启了瓷器釉面彩绘的历史进程。

而釉下彩,则是与釉上彩相反。釉下彩多以器表为白地黑花装饰或釉下黑彩划花、绿釉釉下黑花、白釉釉下酱花等特色纹饰为主,其色靓丽如繁色,多以富贵为寓意。有的还可以在其上书写诗句,发散文化气息。钧窑彩瓷中除了这两大类以外,还有素三彩、青花加彩、色地彩等小类别。

钧窑在唐代兴起时,以花釉瓷器为主要产品,品格不高。进入北宋后,钧窑晋身官窑,实力极大增强,所产出的瓷器,多形如流云,色灿若霞,胎体薄而质不薄,轻巧精致,美感难模。

文章图片4

明初 钧窑玫瑰元 明

直至明清,钧窑依旧窑火不息,能在景德镇之外别出风采。因有人赞云院'雨过天晴润如玉,花留水彩凝成珠。品绿评红幻万象,疑是画圣神笔图。'

釉花雕镂还碧色,轻敲瓷中落玉声

景德镇坐落于江西东北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从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建造窑坊,烧制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各朝都曾派专员到景德镇设瓷局、置御窑,监制宫廷用瓷。青花瓷是景德镇出产的四大传世名瓷之首,又称作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青花即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所成效果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

文章图片5

“景德”二字得名于宋真宗年号

最初问世的唐青花胎质较松,颜色灰暗无光,釉质较粗,器型多为碗罐盖之流,纹饰也介于鱼藻花草纹之间,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曾一度中断。中国的青花瓷直到元代后期,才因国外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渐渐臻于成熟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而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景德镇。

在青花瓷大放异彩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纹图以人物、诗词、珍禽、花草为主,画风行如流水,飘逸洒脱,一勾一画,尽在笔下。进入明清后,青花瓷既到了繁盛时期,又到了衰落时期。

明初,青花偏淡,以蓝色为基调色,多绘流云纹,器型多以碗盘为主。明后期文人画开始进入青花绘笔的世界。在明朝期间,青花瓷还一直处于鼎盛时期。直到清乾隆年间粉彩瓷时兴以后,青花瓷才开始走向衰落。但青花釉色里那种意境幽远的蓝白情调,始终得为后人称赞。

文章图片6

当代景德镇青花瓷

进入现代社会,瓷器那流传于历史长河中的身世故事和脱胎于原始的古朴情调,温润如君子,瑰丽如美人,依旧可以宜人眼眸,感动心灵,这是瓷器能够历经数千年起落而生命不息的艺术力量所在。 在这新一轮历史演进沉定之后,华夏之地上土壤更新,灵气复现,正当时候。往者往矣,数瓷艺风流,还看今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