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之美》读书笔记3

 豆芽悟 2022-04-04
上一篇介绍了4个系统模型图。我们看到有的系统很优雅,即使受到各种限制,依然能恢复正常或保持平衡。

这就是系统之美。它自有一套运作精妙的体系。

在本章中作者总结出了之所以可以这么厉害,是因为有3个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下面我们展开来分别说说

适应力

我们先对这个名词,做下解释。适应力指一个物体在被按压或拉伸后,能恢复原有形状、位置的能力。与其相对的是脆弱性。

以生态系统为例,多个物种相互依存,随着天气的变化、食物的丰俭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具备“学习”和进化能力,从而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一个系统如果一直保持恒定,恰恰是不具备适应力的。人们很少注意到系统的适应力。除非系统遭受大冲击或破坏,否则我们很难注意到适应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而且人们还经常为了稳定或提高生产率而牺牲系统的适应力。

再比如近年来企业推行的“及时生产”模式,目的是做到零库存。但它也使得生产系统更脆弱,容易受到供应端、交通、劳动力等影响。

最后作者对适应力给出了概括:她认为适应力是系统运作的基础,它给了系统一定弹性空间,当系统遇到危险,多了一层有弹力的“墙”可以抵御攻击。

读完这一节,我自己的感悟是:为什么好的系统会刻意预留一定的冗余?比如企业的关键岗位要有AB角,服务器要做raid (数块独立磁盘构成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

在关键节点上,所做的冗余,看似增加了成本,实际是为了防范灾难性的大风险。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很有必要。

自组织

这个名词比较抽象,先举个例子:一个受精卵可以不断生长、分化,最终变成一只青蛙或兔子或人。作者称系统具备这种使自身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的能力为自组织。

对于一个有机系统,自组织是很普遍的,以至于人们认为理所当然。

作者也提出人们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会牺牲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比如把人固定在流水线上,像一台机器;建立官僚体系,让每个人服从各司其职。

自组织的特性会产生出差异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可能演变出新结构,发展出新的行为模式。但这些状况可能令人恐慌,威胁到现有权利结构。

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济政策往往倾向于支持现有大企业,而不是鼓励新型的创业企业。

作者在最后提出一个科学证明,自组织系统可以产生自一些简单规则,但它会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成果。比如所有生命都是由DNA、RNA、蛋白质等组成,不论是红树林、变形虫、大象。

读完本节,我想到了现在互联网招聘中常出现的一个词:自驱力。

在一个讲究创新的组织,不论你是新人还是老员工,这里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怎么做就是对的,只有靠人的自驱力去思考、实践。

可惜我们的学校教育,习惯性告诉学生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大家都认为别人那有标准答案…

层次性

我们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什么是层次性?以人体为例,细胞是某个器官的子系统,这个器官又是身体的一个子系统,而人又是一个家庭的子系统。

系统和子系统的这种包含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作者提醒我们,在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中,各子系统内部的联系要比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强。

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还是看个例子:在一个学校里,同个宿舍的人会更加熟悉,而与其他宿舍或班级的交流通常更少,所以更不熟悉。

如果层级中每个层次内部和层次间的信息连接设计合理,反馈延迟会大大减小,不会出现某个层次的信息过载。这样系统的运作效率就更高。

讲到层次性,我们容易想到第一篇提到的还原论这个概念。但层次性提醒我们要重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基于联系才能看到更高层级。

作者在本节最后提醒我们,层次性原本的目的是帮助各个子系统更好地工作,但是越高层或越低层的层级,越容易忘记这个目的。

说到层次性,就离不开中央控制和各子系统自主权的辩证关系。中央控制协调整体系统目标,而子系统要有足够的自主权,以维持子系统的活力、功能和自组织。

读完本节,我想到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难点:控制与放权。

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章内容就分享到这。我在3篇读书笔记都在吹作者的洞察力,有可能是她的很多观点击中了我想到的问题,但你不一定有同感。

作者和读者之间需要缘分,有时你在某一刻,会猛然间想起当初别人的一句话,瞬间点醒了你。

祝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