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迎风流泪为哪般?此有验方或可治!

 xyf4345 2022-04-04

图片

冷泪


眼干和迎风流泪有关系吗?

乍一看来,眼流泪和眼发干像是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人的眼球表面有层润滑膜,即泪膜,正常情况下,眨眼动作可以将眼泪均匀地涂抹在这层膜上,保证清晰舒适的视觉。如果泪液分泌减少或者排出困难,于是导致了眼干和泪膜的不够润滑。不仅如此,由于少量的眼泪无法均匀分布,湿润的地方感觉还好,干燥的地方则好像有沙子在眼球里,会刺激泪腺,使泪液分泌增多,出现流泪现象。迎风流泪,原因也在于此。

如果从中医理论思考,肾主五液,肝开窍于目。

《目经大成》:此症不论何时何风,触之则冷热泪流。若赤烂有翳障,非是。盖水木二经血液不足,不足则窍窦不密,致风邪引出其泪。且肝肾亏,不耐风而惹火,凡泣出微温者,相火劫也。总以左归饮、八味丸、十补丸加枸杞、麦冬,主之

《银海精微》问曰∶迎风洒泪者何也?曰∶肝之虚也,是亦脑冷,迎风泪遂出,拭却还生,夏月即少,冬月即多。后若经二三年间,不以冬夏皆有,此疾乃泪通于肝,肝属木,目乃肝之外候,为肝虚风动则泪流,故迎风泪出,即服补肝散治冷泪。

补肝散 治冷泪。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赤芍药 防风 木贼(四物汤加防风木贼)
上等分。水煎服。

有人使用中药对迎风流泪进行治疗:

一共选择100名患者,双眼流泪79例,单眼流泪21例,流泪最长时间5年,最短半年,平均2年。临床表现:100例中眼睑潮红,且皮肤粗糙者16例。全部病例结膜充血(一),无沙眼。角膜透明,瞳神大小反应均正常。泪道冲洗全部通畅。

100例病人均先用0.1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消炎药,维生素A、B、 C,每天三次,均用二个月,都不见好转,改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是:肉苁蓉30g、巴戟天30g、菟丝子30g、防风30g、菊花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经治疗痊愈8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服药时间最长24剂,最短9剂。

人的泪液循环是由泪腺分泌,经泪腺管排出→上穹窿部→结膜囊→泪湖+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鼻腔。

迎风流泪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泪腺分泌功能过强。中医多为肝肾两虚或悲伤哭泣过久,泪下无时,迎风更甚。第二种是泪道阻塞或狭窄。

本文100例均为第一种情况。冲洗泪道全部畅通。泪腺为三叉神经的分支一泪腺神经所支配,它属于副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脑桥泪腺核。当眼球遇到冷空气刺激,就会引起反射性流泪。本组采用中药治疗流泪,其药用原理: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均有扶正、固本、补肾之功能:防风有祛湿去痰之功效,菊花、甘草有抗炎解毒之功能,故用之取效。

上面这个研究用的方子,我认为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菊睛圆。
原文是这么说的:
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久服补不足,强目力。
枸杞子(三两) 巴戟(去心,一两) 甘菊花(拣,四两) 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所以我们看到了上面的分析,可以大概认为迎风流泪的问题在于肝肾不足,我们可以用四物汤补肝养血,可以用左归丸补肾阴,可以用八味丸、苁蓉巴戟天补肾阳,菊花防风祛风泻火明目。

我们下面看一张验方,大家可以尝试去解构一下他的组成。

图片


首先是熟地、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知母、五味子补肾阴,菊花清肝明目,木通、白蒺藜这对药物我认为是“疏肝疏通”之作用,因为前面说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泪道堵塞导致的眼泪过多,这里用疏肝的药物疏通管道,我认为点睛之笔。干姜、细辛这对药物也值得玩味,《银海精微》言∶迎风洒泪者何也?曰∶肝之虚也,是亦脑冷。我认为这对药物是治疗脑冷的,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所以加干姜、细辛温散寒邪。所以这张方子“温、清、通、补”占全了,确是一张验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