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少阴阳郁证 | 四逆散——附思维导图

 道之中 2022-04-05



318

条   


   

   

   

   

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注释

分:同份,指药量比例,凡在散剂中出现“分”者,皆当同“份”。汉时衡重单位尚无分制,至晋,在铢和两之间加了“分”,折6铢为1分,4分为1两。在麻黄升麻汤和《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方剂中,以分作为衡重单位,那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书时的修改,并非仲景原貌。

坼:chè,音彻,破裂、裂开的意思。

这段主讲:论阳郁致厥的证治。

讲解

主症和病机:本条所言主症,就是“少阴病,四逆”,但是虽言少阴病,并不伴见恶寒蜷卧,下利清谷,但欲寐,脉微细等全身虚寒的证候,且治以四逆散,而不是四逆汤,因此本证之四逆不是少阴阳虚,四末失温,而是少阴阳气郁遏于里,不能外达于四末所致。治以四逆散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或见症和病机: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皆为或见症。少阴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少阴阳郁,脏腑失助,或易被寒邪所乘,或易兼水邪内生,因此就出现了诸多的或见之症。如肺失阳助,寒乘气逆,则为咳;心失阳助,水邪上凌,则为悸;三焦膀胱失助,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脾阳失助,寒邪内乘,则腹中痛;中寒气滞,则泄利下重。

鉴别:本证的四逆,应与阳虚阴盛的寒厥、热邪内郁的热厥相鉴别。阳虚阴盛之四逆,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但欲寐,脉微细等症;热邪内郁之四逆,多伴有面赤,烦渴,小便赤,大便于,胸腹灼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滑等症;而本证之四逆,既无阳虚阴盛之典型的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典型的热证,且四逆程度较轻,再参考其他的或然见症,则不难鉴别。

治法

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方剂

四逆散。

方义

柴胡解郁行气,和畅气机,透达郁阳;枳实行气散结;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缓急和中。合而成方,使气机条畅,郁阳得伸而四逆可除。

本方具行气开郁,推陈致新,条达气机之功,后世用于疏肝解郁,开胃行滞颇效,故为疏肝行气之祖方。《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即系在此方的基础上,改枳实为枳壳,并加入香附、川芎、陈皮而成,主治肝气郁结,肋胁疼痛、往来寒热、痛经等症。《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则是将本方和活血化瘀药同用,成为行气化瘀的名方,广泛用于治疗心胸疾病所导致的心胸疼痛。

由于本方是疏肝和脾的基础方,所以现代应用十分广泛,诸如①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②胰腺炎、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胆囊炎;③急性阑尾炎、肠梗阻;④胃炎、溃疡病;⑤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乳痈、输卵管阻塞、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⑥阳痿;⑦肋间神经痛。以上病证凡辨证属肝郁气滞或阳气郁闭所致者,以本方为主而加减化裁,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我则常将其和温胆汤合用,治疗精神抑郁躁狂症的抑郁发作、厌食症、儿童食欲不振;有时也将其作为复杂病证的投石问路之用。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高清导图加小编微信进社群获取

02

漫画说伤寒论


       

       

点击此动图进入漫画版伤寒论


       

03

漫画说金匮要略


       

       

点击此动图领取《图说金匮要略》PDF高清原版


       

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