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心仁爱,欲人于独知之地,为善去恶。因有司过之神,检察人之所犯,量度重轻而夺算焉。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也。”诗书中亦曰:“上帝临汝,日鉴在兹,十目十手,神之听之。”则吾心独知之地,自有鬼神,更严于昭布森列之时矣,此天人合一之理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上天的心是仁爱的,他想让世间的人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的地方,为善去恶。由于有司过之神,经常检察人所犯的罪过,所以司过之神会根据世人的罪过轻重来扣除人的寿数。所以说:“人间的窃窃私语,在上天听来就像打雷一样;在暗处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神的眼睛有如闪电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诗书上也说:“天帝亲临你身边,每天都派遣神明在监视你,有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神明能听到你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只有你一个人的地方,有鬼神在监督你,所以人更应在神明森然罗列公布罪状之前,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