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清明|养生有“5忌”,坚持“5个一”,一年都不生病!

 昵称nKNO9 2022-04-05
图片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今年的清明不一般,因为是三节无缝相连,即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民俗专家介绍,上巳节和寒食节,节期与清明节相邻,它们恰如三条并行流淌的河水。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清明逐渐吸收了上巳节、寒食节的内容,原本并流的三条河水汇合在一起,以“清明”之名流淌至今。很多人都了解清明节,但鲜少有人知道另外两个节日的存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

图片
图片

活动

到水滨洗濯宿垢 有祈福的寓意

上巳节的历史十分悠久。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后来,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便沿袭下来。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

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的重要节日。祓禊一般指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寓意。

图片
图片

演变

祓除意义减弱,春游踏青之意浓郁

慢慢地,上巳节祓除的意义逐渐减弱,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

除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等习俗外,上巳节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等活动,其中以临水浮卵较为古老: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即食之。

此前还有说法称,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但也有专家表示,上巳节主要的习俗还是祓禊、辟邪,不能简单看作“古代情人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食节 冬至日后的第105天

图片

由来

与介子推故事有关 告慰逝去亲人

历史上,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今年的寒食节是农历的三月初四,阳历4月4日。寒食节的出现与两个传说故事有关。

故事一:相传晋文公执政后想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大门紧闭,不愿见他。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伤心至极,便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故事二:“冬到寒食一百五,燕子来添土。”  是说在寒食节这一天或前一天,燕子筑巢添土之时,也该为家里的祖先添土修坟了,这不仅是告慰逝去的亲人,还有家中子嗣延绵、儿孙孝顺的寓意。

图片

活动

既有祭拜扫墓 也有插柳踏青荡秋千

扫墓祭祀

寒食节祭拜扫墓在南北朝到唐前期被视为“野祭”。每家每户都会到自己的祖坟上,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寒食小吃)撒于坟顶上滚下来,用柳枝或者起个疙瘩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为沾上先祖的德泽。

踏青郊游

寒食节也叫踏春,始于唐宋。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

图片

荡秋千

最早的秋千多以树丫为架,然后拴上彩带,而后发展成各种绳索加上踏板式的秋千。“荡秋千”以唐代最为普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图片

图片

到了清明

气温变暖,降雨增多

中医认为人应四时

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



图片

清明节,预防这4类疾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介绍,清明节气之后,气温逐渐回升,阳光变得没有以往那么和煦,长时间晒会让体内生热气,肝火旺盛,所以这个节气里尤其要注意养肝。

图片

1.伤风感冒

图片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雨水增多,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出门注意保暖,以防伤风感冒。

图片

2.心脑血管疾病

图片

阳气生发,气温一时下降,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图片

3.腹泻

图片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如果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黄连素、保济丸等药物,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好转。

图片
图片

4.过敏

图片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戴上口罩。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虾蟹、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另外还需当心一些带刺的草和草丛中的昆虫,最好穿长袖衣裤及长靴,避免擦伤皮肤。

图片
图片

清明后,养生记住“5个忌”

1.忌静

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因此,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不可坐卧太久,要多活动。 

2.忌湿 

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正是风邪入侵,湿气较重的时节。有条件应开窗通风。

3.忌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虽然清明节后温度升高,但是不能立即减少衣物,尤其是老人

图片

4.忌酸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脾胃科副主任医师史海霞认为,春季生东风,肝气旺盛,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宜减酸增甘,调养脾胃。可食用大枣、蜂蜜、枸杞、莲子等甘味食物。

5.忌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介绍,整个春天都对应于我们的肝。肝害怕郁闷、生气的情绪,因此这个时候建议大家采取一些措施保持心情舒畅。

图片

此外,清明节,大家要防止思念过度,悲伤过度,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图片

清明后,养生坚持“5个一”

1.一杯热茶——清肝明目 

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认为,春季很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的症状,这是因为春天肝气上升,肝主眼,很容易肝火旺,因此要多喝清肝明目的“菊杞茶”。菊花枸杞茶是一款清肝明目效果很好的饮品,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二者结合,是清肝明目的最佳搭档。

图片

2.一盘野菜——美味营养 

图片

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认为,清明节可以适当吃些野菜。因为野菜不仅味道鲜美,且性偏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其中,马齿苋较容易买到。不过,由于马齿苋中含有较多草酸,在吃之前建议先焯一遍水。

在诸多野菜中,荠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功效,适合春季食用。但荠菜可宽肠通便,便溏者慎食。同时,荠菜性味偏凉所以体质虚寒者不能多吃

3.一个好觉——神志舒畅 

图片

河北省唐山中医院内分泌三科主任李凤红认为,春天重在生发,为了适应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可以适当晚睡一点儿、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阳气而舒畅怡然。

一般来讲,应在23时左右睡觉,7时左右起床。

图片

4.一个穴位——预防感冒 

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谢煜介绍,清明节后,春风正盛,加之春寒未退,体虚之人不免骤感风寒,易出现恶寒、颈项酸痛、鼻流清涕等不适。揉揉我们背上的风门穴,有抵御“寒食东风”之效。

图片

【位置】风门穴处于上背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正坐位,低头时可于颈项后正中线摸到最高突的一椎骨,并可随脖子转动,是为第7颈椎,往下循摸,数2个凸起骨头,即是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起的宽度为三寸,取这个宽度的一半即为1.5寸)。 

【方法】按摩时用指柔法,将手拇指点按风门穴上,用力按揉至微微酸痛感,每次约10~15分钟。

5. 一次踏青——增强免疫 

图片

清明节踏青,处处生机蓬勃,置身山水间远眺,眼内睫状肌舒张松弛,眼球屈光调节肌肉放松。疫情当前,建议大家在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适当出门走走。

图片

图片

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