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改变思维,由内而外重塑自我

 新用户49272060 2022-04-05

早在几年前打算看自我管理类书籍时,就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加入书单了,一是因为它还不错的豆瓣评分,二是因为在很多地方都看见了这本书的推荐。

我看的是30周年纪念版,相较最初的版本,内容有所更新。比较大的变动是书中每章最后都增加了史蒂芬·柯维(以下简称柯维)的儿子肖恩·柯维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作为从小在“七个习惯”影响下长大、且之后也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高效能书籍的作家,肖恩·柯维的加入使这本书内容更饱满。

这本书总体读下来,还是有益的。不过和大部分译作一样,有个令人苦恼的问题是,总觉得书中一些词语的英译汉不算精确,与原作有所偏离,故而读起来感觉没到那层意思。所以还是建议英语好的同学直接读原著吧。

文章图片1

图源.豆瓣

在柯维介绍的七个习惯之外,本书还给我两点收获:一是思维角度的重要性;二是个人成长路径“依赖-独立-互赖”的认知。

关于第一点,柯维认为思维方式才是自我改变的根源。

如果不改变思维,那么努力改变再多,也只是表面上的。比如解题,死记硬背一道题的解法,可能就只是如此了,而如果搞清它运用的公式、以及背后的推导、思维过程等等,就可做到举一反三,解决这一类问题。

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就是如此。我认为与其说是七个习惯的培养,不如说是七个观点的觉知。我们需要抓住的,是这七个观点的本质,围绕这七个观点,能衍生出的不只是7个,或许是10个、20个好的习惯。

第二点,是关于人的成熟路径。

柯维认为,人是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这个模式,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发展过程,这里就要结合柯维的七个习惯来看了。柯维认为要先用好习惯一、二、三提升并约束好内在的自我,进而利用习惯四、五、六管理好外界的合作和链接。下图就是他把七个习惯和成熟模式图进行了融合。

文章图片2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接下来,我们就全面了解一下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01 助力个人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

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也是发展的基础,而后才能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就如同耕种与收获的次序无法颠倒一样,七个习惯必须是由内而外依次展开的。

习惯一:积极主动

人生的改变应该是从积极主动开始的。当你有了积极主动的觉知,才具备掌控自我人生的可能性。

什么是积极主动?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心理学上的故事:

“二战”期间,身为犹太人的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其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也在里面受尽酷刑、饱受凌辱。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悟——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即便在最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他都拥有自行决定人生态度的自由。

因此,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他的内心逐渐超越纳粹的禁锢,甚至感化了其他狱友们,帮助他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的思维准则,正是柯维在本书中提到的“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柯维认为,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且积极主动的人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我想到柯维书里有句话,可作为上述故事的注脚——“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积极主动的人,即便身处逆境,依然多的是逆天改命。

积极主动VS消极被动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很多人还在消极被动的沼泽里苦苦挣扎。

什么又是消极被动呢?——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就被称为消极被动(Reactive)。

柯维列出“高效能人士VS低效能人士”的习惯1,可以让我们看到两者直观对比:

文章图片3

“消极被动”一词,在柯维的原书中是“Reactive”,英译中还有个相近的意思是“反应的”。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外界的环境刺激再来做出反应。

柯维对这类人的反应解释很到位:消极被动的人,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卫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

如果说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那么消极被动的人就恰恰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转变

那么如何归类自己属于哪种人?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观察自己平时是说“我能”、“我要”、“我宁愿”这类积极语言更多,还是“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等消极语言更多。

对此,柯维对消极被动的人语言做出分析,消极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

--(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

--(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

--(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

--(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

--(意味着受迫于环境或他人。)

人类的本能就是伪装受害者——因为自己的问题抱怨外界的力量,父母、配偶、上司、天气、政府、环境等等。但怨天尤人或文过饰非没有任何作用,推卸责任的言语只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

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并非受害者,而是生活的主导者,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因此遇到困境,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强大自我,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当然,如果遇到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仍是上上策。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如天气,但我们仍可保持内心的愉悦或外在环境的愉悦气氛。

简言之,“积极主动”就是对能够改变之事全力以赴,对力所不能及之事泰然处之。

习惯二:以终为始

文章图片4

史蒂芬·柯维在开始讲解这一习惯前引用了美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一段话: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固守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怎么理解?就是告诫我们,要找到人生中真正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

然而人们在做事时往往进入一个误区:目标不明,盲目奋进。

比如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又比如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而忽略了目的、方向与亲情。

「以终为始」就是说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我们可以用雷军那句著名的话来理解:“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以终为始」这一观点,在我的主题书单 #自我管理与成长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本书中也有提到。周岭说在做事之前要先明确目标,他还提到明确目标必须用到两个工具:

「少即是多」原则:选择人生重要项并专注精进。

「元认知」能力:站在上帝的高度看自己。

确立正确的生活中心

「以终为始」需要站在人生的高度,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定下准确的目标。而在此之前,柯维建议——最好先建立起我们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

为什么要先建立生活中心呢?因为你的生活中心很大程度决定了人生的目标与走向。

比如:

-以工作为中心,那么你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为了工作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等也在所不惜;

-以名利为中心,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的人必定终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面对名利高于自己的人相形见绌、逊于自己的人又趾高气昂,自我评价和认识都是飘忽不定的;

-以婚姻为中心,这段关系会成为你的支柱,但也会使你异常脆弱,比如对方的态度举止、教养子女问题、婆家岳家矛盾等,都可能引发争执或给你带来沉重打击……

由此可见,建立一个正确的生活中心是多么重要。

那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活中心?柯维的建议是——以正确的原则为生活中心。

面对疾速变化的世界,权钱名利、人物关系、工作等等都是多变的,而唯有原则恒久不变、历久弥新,是永生、是值得信赖的。

(“以原则为中心”,这个观点我认为是高尚的。但目前的我理解起来还有些吃力,有些抽象不好实践。)

柯维列出了以原则为中心的特征,可供我们思考:

文章图片5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建立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而宣言就是基于上述所谈的生活中心写就。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那么具体而言,我们该如何撰写自己的使命宣言?两条主要思路:

一是确立角色、分类书写目标;

二是真实性(想象你在盖棺定论时希望获得怎样的评价?那就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成功)。

关于思路一,每个人在自己人生里都扮演着多种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等等,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完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

考虑到这一点,柯维建议,在撰写使命宣言时,我们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

按照重要角色写就的使命宣言会维持生活的平衡,并让每个角色清晰地摆在面前。同时,我们可以时时检查,确保各个重要角色保持平衡、没有偏斜。

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这样也便于你掌控全局。只有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的人,才能“有效”努力,准确走向理想人生。

柯维列举了他朋友的使命宣言:

我的使命是堂堂正正地生活,并且对他人有所影响,对社会有所贡献。

为完成这一使命,我会要求自己:

有慈悲心——亲近人群,不分贵贱,热爱每一个人。

甘愿牺牲——为人生使命奉献时间、才智和金钱。

激励他人——以身作则,证明人为万物之长,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施加影响——用实际行动改善他人的生活。

为了完成人生使命,我将优先考虑以下角色:

丈夫——妻子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父亲——我要帮助子女体验乐趣无穷的人生。

儿子/兄弟——我不忘父子、手足的亲情,随时对他们施以援手。

基督徒——我信守对上帝的誓言,并为他的子民服务。

邻居——我要学习像耶稣一样爱和善待他人。

变革者——我能激发和催化团队成员的优异表现。

学者——我每天都学习很多重要的新知识。

依此,我也写出了我的个人使命宣言:

我希望我这一生都善良、正直,能珍惜来这世间一遭的时间,多体会、多做事,爱并温暖我的家人和亲友,也希望为这世界做出点贡献。

对自己:保持健康,终身学习,珍惜时间,保持谦卑,常自省、慎独、坚韧。

对他人:真诚、宽人、知恩图报、不抱有期望。

对事物:追求极简、高效。

不同的角色我期望达到的目标——

妻子:精神伴侣,与丈夫比肩而立,可以互相依赖。

母亲:让孩子感受到爱,陪伴、教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Ta能独立自主生活学习,懂得感恩。

女儿:时常关心父母,多沟通,让父母安心,成为他们有力的依靠。

亲友:真诚、尊重、理解和支持,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同事:高效做事、专业靠谱。

阅读(分享)者: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勤、慎、谦。

当然,这只是依据我当下的心性、见识和眼界写下的个人使命宣言,宣言不是一辈子不变的,随着个人的成长和角色变化,我们还可以继续优化升级。

另外,个人使命宣言并没有统一格式写法,它更像一部“个人宪法”,指引自我人生方向、约束自我行为。确立个人使命宣言之后,不管是短期小目标、还是长期大目标,都会变得清晰明确起来。

习惯三:要事第一

文章图片6

在确立个人使命之后,下一步就是有效管理和执行计划,以确保生活和设想一致。

如果说习惯二是找到人生顶峰在何处,那么习惯三就是靠近顶峰的过程。

柯维认为,有效管理的精髓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要事第一。

其实“要事第一”的实质就是人生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这一习惯的要点所在。

说到这里,自然绕不开柯维提出的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柯维在本书中也列了出来——

文章图片7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四象限法则”我也是很早就知道,甚至在实践。然而我常常陷入的一个怪圈是:被第一象限的紧迫事务牵着鼻子走、而在松闲之后又投入第四象限的放松娱乐,累和压迫、放松之后又是空虚……因此感觉四象限并没有给我生活带来积极的进步。

不过在看了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四个象限呢?

正确认识“时间管理四象限”

或许,我们只要清楚侧重于每个象限所带来的结果,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柯维列出了以下几种结果——

文章图片8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由此可见,我们花在第一象限的时间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花在第二象限的时间回报指数非常高,花在第三和第四象限的时间则是血本无归。

重点放在“第二象限”

通过上述四象限分析,对于该如何选择,我们大概心里有数。

柯维说,高效能人士总能避免陷入第三、第四象限事务,并且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来减少第一象限事务的数量。

另外,在他看来,时间管理也满足二八法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而这20%的活动,就集中于第二象限。往往是第二象限的事务,让我们更近一步达成个人使命。

动辄扯到人生高度似乎有些遥远,那么就近来说,怎么判定最近哪些事该是你的第二象限事务呢?

我们不妨试着回答柯维提出的两个问题: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

◆学习理财和极简生活。

◆更系统地学习写作方法。

那么道理懂了,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利用“四象限法则”管理事务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一星期为周期、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制订计划。

比如在下周到来前,我们就提前制订一份详细的周计划。可能这份计划会花费你半小时时间,但当这30分钟的提前规划让你未来一周168小时的效率都得以提升,或许你就不会再推辞和懒惰了。

关于列周计划的思路步骤:

1.写下未来一周自己的关键角色

这一步需要用到习惯二中我们写下的“个人使命宣言”,我们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比如,我在“同事”的角色下写上“高效做事、专业靠谱”,那我要思考的就是“在这个角色上,下周我能为靠近这个目标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2.选择目标

思考未来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我们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象限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

比如依据我的个人使命宣言制定的“角色/任务→选定目标”一周计划可能是这样的:

妻子/精神伴侣

→一起看一部都喜欢的电影并讨论

→一次高质量的聊天,谈论事业、生活、时事看法等等

妻子/比肩而立

→看完一本理财入门书籍,开始做家庭理财规划

母亲/让孩子感受到爱和陪伴

→给宝宝讲睡前故事

→陪宝宝去亲子活动

同事/专业靠谱

→看完一本提升写作的书籍

同事/高效做事

→和同事开一个简短会议,沟通下周工作要点

→制订下季度工作计划

3.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02 助力公众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

通过前三个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摆脱依赖、实现自我独立了。而下一步,从独立到互赖,就需要我们学会团体合作。

而这其中的要点——如何实现团体团结、合作与沟通?——正是习惯四、五、六所讲述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情感账户。

何谓情感账户?英国辞典编纂家塞缪尔·约翰逊的解释是: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所以我们平常就要多往情感账户里“存款”,不要去“透支”。

习惯四:双赢思维

文章图片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双赢”这个词,然而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人却很少。更多人看事情是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

其实长远看来,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柯维分享了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接下来我们分开理解这五个方面。

1.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信守承诺。

成熟­——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间找到平衡点: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

知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2.双赢关系

这需要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

3.双赢协议

双赢协议可以使整个合作清晰明确。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常用有四种奖惩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其中金钱奖惩包括薪资、股份、补贴的增减;精神奖惩包括认同、赞赏、尊敬、信任或者相反;机会奖惩包括培训、进修等;责任奖惩一般同职务有关,比如升职或者降职。

以上五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4.双赢体系

双赢精神无法存在于你争我夺的环境中,其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简言之,就是“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一个公司提倡双赢,那么就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

5.双赢过程

《走向共识》一书的两位作者罗杰·费舍和威廉·尤利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基于此,柯维建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1)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2)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4)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

文章图片10

“知彼解己”就是先去了解对方,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知彼解己在合作中相当重要,可以说只有双方真正的相互理解,才能为良好合作提供“加速度”。

而要想了解对方,学会真正的聆听是非常重要的。

回想一下,通常我们沟通时,是只顾自己说得多,还是听他人说得多?而在听他人说的时候,你通常是哪种态度——

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

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

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

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

五是移情聆听,以理解为目的,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毫无疑问,最好的聆听方式自然是第五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聆听,这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然而这不是一件容易事,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去注意、去反复刻意练习。

关于移情聆听,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移情聆听不是要我们盲目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那如何充分而深入理解对方呢?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和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而在聆听之后的回应,要想让对方感到舒服或更易于接受,一个要点便是——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表达。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 抓住对方的重点语句,去复述;

2) 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语句表述;

3) 掺入个人的感觉,让对方知道自己体会到他的心情;

4) 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适时表态或提出意见等。

这里不得不多提的一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更习惯用各类通讯设备沟通。然而通讯设备常常过滤掉我们用来共情的语调、脸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等,所以如果要处理一个重要、涉及情绪的问题,尽量不要发邮件或短信,一定要面谈或者至少通过电话沟通。

习惯六:统合综效

文章图片11

“统合综效”这词或许看着有点陌生,但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下就懂了。

我们可以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他就职演说里的一段话去帮助理解: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其实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可以按照肖恩·柯维建议的五个简单步骤去试试:

1)定义问题或机会;

2)他们的方式(首先试着理解别人的想法);

3)我的方式(试着通过分享获得理解);

4)头脑风暴(创造新的机遇和想法);

5)快速通道(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03 自我更新-

柯维谈的最后一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讲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

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此水平上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

习惯七:不断更新

文章图片12

首先我们了解下柯维说的“人生四个层面”,其中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文章图片13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柯维说的“不断更新”,意味着要兼顾这四种要素均衡发展。为了提高效能,我们要定期在四个层面“磨刀”。

那到底怎么去做呢?

1.身体层面

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2.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

有些人是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有些人则是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达到同样目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我们只需掌握其核心——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它能够调动人体内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的资源。

比如柯维就是通过每天认真阅读和思考《圣经》(因为这体现了他的价值体系),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

3.智力层面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阅读和写作是柯维提到的两个重要方法——

阅读: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我们可以凭此接触到当前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

当然,也不应拘泥于此,比如用心思考、积极探索身外世界等等也都可以让我们智力进步,积极处世的人总有能力摸索出无数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4.社会/情感层面

如果说前述三个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都是围绕个体提升展开,那么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与人际交流、合作密切相关。

与其他三个层面的更新不同的是,社会/情感层面不用额外花费很多精力,其主要在习惯四、五、六的思考实践中更新。

以下是肖恩·柯维列出的四个层面检测表,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己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达到:

文章图片14

图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另外,根据“习惯三:要事第一”,我们也可以通过列下周计划的形式以督促四个层面的更新。对此柯维也给出了行动建议:

1) 列出一张活动项目清单,帮助你塑造体形。这些活动要贴近你的生活方式,而且要能使你享受其中。

2) 选出一项活动作为你下周个人角色领域的目标。在周末评估你的表现,如果没有达成,是由于目标设定不理想吗?还是你没有专注于实现计划?

3) 再列出一张相似清单,更新一下精神领域的活动。环顾你的社交/情感领域,列出你想改进的关系,或设想一些公众领域的成功所带来更好局面的场景。在每个领域都选出一项活动,作为这周要实现的目标,实施并加以评估。

4) 设置固定时间写下“不断更新”的活动,从四个方面进行,每周评估个人表现和最终结果。

-结语-

如果说,我之前读的一些自我管理类书籍是详细列出自我进阶的每一步具体操作、手把手教改造,那么柯维这本书就是抛出观点,具体改造措施让你自己去规划。

“量体裁衣”,只有自己才能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自我提升之法。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举一反三没什么难的。

另外,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很扎心,因为柯维列出的“高效能人士VS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低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中了4个……叹气,我需要多反思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