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光溜溜的来到世间,又光溜溜的离开人世。 在来到与离开之间的一生中,归结起来大抵主要做三件事---读书、赚钱、运动。 读 书 每个人几乎都有读书的经历。 在七八十年代,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没有幼儿园,那就只能直接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在那时,有些家庭条件差或天生就不喜欢读书的,子女大多念完小学就回家和父母种地,或者就直接涌入打工浪潮,踏上南下的列车,进入到浩浩荡荡的打工行列,撞撞荡荡几十年,仍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苟活,倒也活得逍遥自在。 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子女读完初中,选择参加中专、中师考试,如果被录取,免费就读,不用交学费。毕业就统一分配,可以说毕业后就端上了铁饭碗。 当时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人才匮乏。这些中专中师人才,在那个时代,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本人就是1988年录取的中师,当过16年教师。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读完初中进高中,然后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 九十年代末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专、中师人才的饱和,取消统一分配制度,上高中考大学,成为人们读书追逐的目标。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还得参加公务考试、还得投递简历,还得经过面试等层层选拔。 如今,大学生又开始出现饱和现象,“大学生找工作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考研考博已经成为新一代大学生求索进取的标签。 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每个人要成才,必须经过不断地读书,充实提升自己。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要真正立足于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只有不断地读书,精专苦读,强化工匠精神,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利已利家利国。 读书,应成为已成为每个人一生都在做之事。 赚 钱 钱是生存之本,是事业之基。 亲情、友情、爱情,都需要钱维护。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干什么活,都为了哪几文工资,归根结底,大都为了钱。 “为钱生,为钱死,为钱辛苦一辈子”。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有些不入耳,但细思一下,几乎如此。 人生于世,得解决柴米油盐,得居有定所,得解决吃穿住行,得有钱。 有了钱,才能为子女交书学费,使子女在教育的路上走得远走得高。 有了钱,在父母、家人生病住院时,能掏出医疗费。 有了钱,才能让人活得有尊严。 赚钱,是每个成年人,必须去做的事,并且几乎是一生在做的事。 当然,赚钱须守道,“君子爱才,要取之有道”。 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去赚钱,要在不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去赚钱。这样赚到的钱,才心安理得,用起来才踏实。 要在自己赚到钱的同时,对国家对社会或对他人,有所贡献。 赚钱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擅长的专业出发,才能真正地赚到钱,稳赚钱。 运 动 在生活节奏极强的今天,很多人由于长期劳碌奔波,各种疾病不约而至,亚健康状态普遍出现。 运动,是提高人体素质的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方式; 运动,能让人远离失眠症,让烦躁的心情回归平淡; 运动,能让人不轻易的感冒与中暑; 运动,可以让人不再花钱去减肥、去汗蒸、去排毒; 运动,能让人最大限度地远离医院、远离打针吃药的痛苦; 运动,能赶走亚健康,能抵御疾病的侵蚀。 人要能坚持长期读书,永久赚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支撑。 而一个健康的身体主要来自于运动,只有运动,才能让人保持青春活力,抗拒衰老,抵御疾病。 运动能让人精神焕发,增长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 |
|
来自: 专家视点 > 《AAAAA世事感念与体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