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日报数字报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4-05

斗富弄它处于城区北部,横断中山北路,东至中华北路为斗富上弄,西至沿江东路为斗富下弄。1935年拆屋拓宽,修筑马路。因紧邻的莲花塘为风景区,故又名“风景路”。解放初拓宽斗富下弄,与风景路接通,名称依旧。1972年铺设沥青路面。1983年中华北路至沿江东路段恢复斗富弄名。市区最大的顶蓬市场“斗富弄农贸市场“曾设在该路段。

据《江面省景德镇市地名志》载,中山北路“元代形成街道”,中华北路“唐代为小街”。且城北地区在唐后期窑场甚多,居民较为集中,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沿河置窑,沿窑成市”的城市,斗富弄西临昌江,北靠中渡口,东连河街(现沿河东路)、正街(现中华路)以及各窑场,具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形成的时间当不会晚于元代。

斗富弄因其是中渡口码头连接闹市窑埸的主要通道,居民集中,房舍鳞次栉比。古代中渡口码头在景德镇是仅次于里市渡的货运码头之一,清人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写道﹕“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由此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

住在此处的陈大妈说,斗富弄以前全是七拐八弯的小弄子,哪能像现在这样都可以通汽车,那个时候就只有黄包车,在弄子里钻来钻去的。

许多人都知道斗富弄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斗富”的故事。那是解放前,斗富弄这一带住的都是有钱的人家,要不就是开店铺做买卖的,要不就是窑户老板专门烧窑的。有一年的春节,相邻的两户人家都觉得自己是斗富弄这一带最富的人,各自斗起气来,于是为了比较谁家更富有,这两家人从那年的大年初一开始,就不停地放鞭炮。并说好,鞭炮要一直放下去,不能间断,如果哪一家先断,哪一家便输了。这下可好,鞭炮放了整整一个月,把两家人都放穷了。斗富弄也因此而得名。

也有资料记录说,斗富弄与“豆腐”是有些关联的。此弄曾有几家豆腐店,为江西奉新籍人所业。店无字号,每家都在自己门前挑一面招幡,上书“奉新豆腐”四字,这也是有别于其他豆腐店所制豆腐的原故,奉新豆腐做工考究,鲜嫩滑爽,深受顾客喜爱。这家奉新豆腐店全是开放式制作,顾客可目睹其操作全过程,每块豆干都用小白布方巾包扎,压榨而成,四方端正,重约四两(16两为1斤的老秤)。原材料上乘,决不参杂使假,由于质优价廉,现做现卖,购者蜂拥,每日寅卯时分开市,巳时便告罄,买不着的只好“明日请早”。读者不要小看了这豆腐,它在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上举足轻重,因为它是窑场坯房乃至红店瓷工们餐桌上每日必备的菜肴,可与现在职工们的劳保福利相提并论。为了争得每日有豆腐吃,历史上就为此打过“派头”(罢工),不少瓷工为了豆腐,坐过牢,流过血,在此就不赘述,待后专文细谈。奉新豆腐既如此有名,久之,此地便因豆腐而得名,称为“豆腐弄”。豆腐弄的奉新豆腐店,究竞延续了多少代,不得而知。据传在北伐军未到景德镇时,镇上观音阁一带驻有北洋军阀的“北兵”,镇民称之为“侉佬”。一天夜晚,月黑风高,“侉佬”巡逻队走至豆腐弄,黑暗中见前面有两盏灯笼闪烁。因近日盛传北伐军马上要打到景德镇,“侉佬”立时拉开枪栓,为头的喝问道﹕“干什么的?”对方停住脚步,打着官腔答﹕“做豆干的。侉佬”误听为“做大官的”,吓了一跳,再问道﹕“做什么大官的?”对方忙答﹕“做酱干的。”“侉佬”又误听成是“做将官的”,哗啦啦转身就跑。第二天一早,镇上的“北兵”踪影全无,漏夜开拔到安徽至德去了。人们说,这是奉新官腔吓退了“北兵”,一时街谈巷议,豆腐弄名震珠山。

斗富弄还有过比较有名的建筑——大众剧场。大众剧场由湖南会馆改建而成,变成了市民看黄梅戏、越剧等各种戏曲的娱乐场所,每每有戏剧开演,都座无虚席。这个剧场在斗富弄存在了40余年,直到1997年被鉴定为危房后拆除。

斗富弄一直是景德镇的繁华的商业地带,还有这里居住的刘大妈告诉笔者, 90年代居住在斗富弄的时候,斗富弄这里就像十八桥一样繁华,一个弧形的钢结构棚子里面,有着各色的门店,大人、小孩的服饰都可以在这里选购。

现如今的斗富弄虽然不再有那时的繁华,但处于商业地段的这条路仍然保持着一种历史跨越的沧桑感,保留着古建筑的样貌,带给我们无尽地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