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云端为大家奉上 查展讯、听导览、赏文物 的“一站式”优质服务 喜爱国博的你, 有没有下载呢? 许多观众在后台留言表示, 听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语音导览 对璀璨厚重的中华文明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碍于没有亲临现场,或者是线下游览时间有限 无法饱赏这些瑰丽的古代物质文明 这一次,国博君继春天里,邀您国博APP“云”赏瓷上繁花之后 为您带来APP“云赏”系列第二期 邀您领略贯穿历史发展的 青铜器的魅力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悠久而灿烂,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上自先秦,下迄明、清,其中不乏国之重宝。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容器、兵器、乐器,也有工具、农具、车马器及各种生活用具。它们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次国博君遴选馆藏各时期青铜器精品与您共赏! 国博邀您云欣赏 重轮星芒纹青铜镜 齐家文化(前2500—前1500年) 直径14.6厘米、边厚0.15厘米,钮高0.5厘米 传甘肃出土 此件铜镜镜面略凸,镜背中央钮近圆形,三重凸弦纹圈将镜背分为内外双轮,分饰十三角和十六角星芒纹。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出土的3件圆形铜镜,是目前已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铜镜实物,把我国铜镜出现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填补了早期铜镜资料的空白。这件重轮星芒纹铜镜,就是齐家文化出土铜镜之一。其镜身与镜钮形制为后世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青铜镜所继承。 青铜爵 二里头文化 高13.5厘米,长14.5厘米 1984年河南偃师(今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出土 青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青铜爵的发现在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揭示了青铜冶铸科技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而且青铜爵与斝、觚、尊、鼎等器物组成礼器群,在商周礼制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之一,影响深远。 四羊青铜方尊 商代后期 高58.6厘米,口径44.4厘米,重34.6千克 此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其造型雄奇,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原本造型呆板的器物变得生动传神,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此器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青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地区。 “盂”青铜鼎 西周 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中国古代的礼制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经夏商时期的发展,西周时期建立起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完备礼制。此鼎内壁有铭文19行291字,体现出“礼”在西周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铭文布局规整,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又不失秀美,是金文书法典范。 青铜冰鉴 战国 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2厘米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已从商周时期的庙堂重器走向实用,尽显贵族华美。这件青铜冰鉴的局部采用了失蜡法铸造。其结构巧妙,分内外双层,外层为鉴,内层为缶。方鉴内底的栓钩和缶底部的榫眼可以自动扣合,使缶在鉴内不会晃动。鉴与缶之间留有空隙,夏季将冰块放入其中,可以起到冰镇作用,不仅使酒的口感清爽宜人,还能防止米酒因炎热发酵过度而变质。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 高34.1厘米,长58.1厘米 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尊腹中空,用来盛酒,虽为实用重器,却洋溢着艺术之美。 这些青铜精品 此前我们也曾多次介绍 可称是观众们的“老朋友”了 想要认识“新面孔”? 欢迎下载“国家博物馆”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