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镜历史

 芝润斋 2016-06-09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转载]铜镜历史(转帖)

                               铜镜(01)· 以铜为鉴——铜镜的起源

 

  镜子是今天司空见惯的东西,与现代玻璃镜不同,中国古代以青铜为镜,称为铜镜。中国古人将镜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其实这只是一种“圣人情结”,镜子的出现应该受到水的启发。当人们在河边取水时,平静清澈的水面能清晰地照出人影,水就是人们最早使用的镜子。后来,人们用陶盆盛水,放在家中,就能随时照镜了。青铜容器出现后,人们发现,表面光洁的青铜器和水一样能够照影,于是便出现了平整光亮的铜镜。

  《庄子·天道篇》曰:“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这里,“鉴”和“镜”指的都是镜子。鉴是一种青铜容器的名称,大口广腹,用于盛水或盛冰,盛水后的铜鉴也可以当作镜子使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铜镜才广泛使用,之前的漫长时间里,人们大概都以盛水的铜鉴作为镜子,因此,中国古代,“镜”也称为“鉴”,甚至在铜鉴消失后,仍然习惯称铜镜为“鉴”。唐太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里,“鉴”指的就是镜子,而这个时候,铜鉴这种青铜器已经消失数百年了。

 

铜镜(01)· <wbr><wbr>以铜为鉴——铜镜的起源


铜镜(01)· <wbr><wbr>以铜为鉴——铜镜的起源

  

  照理说,玻璃比金属透光性更强,更适合当作制镜的材料,不过在中国古代,玻璃生产工艺一直很不发达,留存至今的古代玻璃制品大多透明度不佳,不能用于制镜。金属材料中,铁制品打磨平整后也能照影,但铁制品容易生锈,自身颜色太深,也不适合制作镜子。铜镜以青铜合金铸造,增加合金中锡的含量,青铜的颜色就会变浅变白,加之青铜不易生锈,所以古代使用的镜子基本上都是铜镜。                    铜镜(02)· 青铜文明的余晖——铜镜的历史


  铜镜是青铜器的一种,但与鼎、簋、爵、壶等青铜礼器不同,铜镜是一种实用铜器,从未作为礼器使用。

  中国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在今天甘肃境内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两面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铜镜。最早的铜镜没有出现在中原地区,而且在随后1000多年中,中原铜镜的出土数量也极其稀少。这一现象需要合理的解释,但不能因此断言,铜镜一定源于中原以外。要知道,商周时期,礼器地位极高,有限的铜材基本上都用来铸造礼器,即便铸造铜镜,数量也一定非常少,至今未能发现更早期的中原铜镜,也在情理之中。

  西周王朝严格的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礼器虽然依旧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各种实用生活器具已经大量出现。在中国青铜文明接近尾声的时刻,铜镜却开始大放异彩。随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封建制度寿终正寝,贵族政治宣告终结,作为贵族等级标志的青铜礼器淡出历史。铜镜不仅没有受到这一变化的影响,反而因其实用性,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

 

铜镜(02)· <wbr><wbr>青铜文明的余晖——铜镜的历史


  两汉时期的400年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分裂,经济凋敝,铜镜产量大减,进入一个衰退阶段。隋唐时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完成和国家的再次统一,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古代铜镜也在这一时期步入发展的巅峰。

 

铜镜(02)· <wbr><wbr>青铜文明的余晖——铜镜的历史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流通货币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大量铜材被用于铸造钱币。此外,两宋时期,中原王朝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铜材作为战略物资,很多时候受到政府的控制。这些因素影响到宋代的制镜业,铜镜生产自唐代的巅峰逐渐滑落。

 

铜镜(02)· <wbr><wbr>青铜文明的余晖——铜镜的历史

  

  元代时,铜镜生产更为衰落。明代初中期,由于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制镜业又迎来一个小小的繁荣。然而,这个繁荣阶段并未持续很久,明代后期,随着西方玻璃镜传入中国,铜镜步入了发展的尾声。清代初期,西方玻璃镜广泛流行,大大挤占了铜镜的市场份额,铜镜产量急剧下降。清代中期以后,中原内陆,铜镜已基本消失,中国古代铜镜在辉煌2000多年后,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铜镜(03)· 方圆有度——铜镜的形状与结构

 

  铜镜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亚”字形等,圆形铜镜最为常见。唐代以前,几乎所有铜镜都是圆镜,仅有极少量的方镜,未见其他形状的铜镜。唐代时,出现了菱花镜和葵花镜,一直沿用至宋代。亚形镜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数量很少,宋代时亚形镜比较流行,数量较多,还出现了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铜镜。一般铜镜背面都有一只铜钮,钮上有孔,供系绳悬挂使用。极少数铜镜铸有镜柄,方便握在手中使用。有柄镜最早出现于宋代,宋元时期屡有出现,此后便不再见到。不同形状的铜镜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一些特殊形状的铜镜便具有了断代的作用。

 

铜镜(03)· <wbr><wbr>方圆有度——铜镜的形状与结构

  

  铜镜的大小尺寸差异不大,圆形铜镜的直径一般都在10厘米至30厘米之间。成年人头部长约20厘米,镜子尺寸太小,面部很难照全,尺寸过大,又不方便携带。

  铜镜都呈薄片状,一面为镜面,另一面为镜背。镜面用于照容,铜镜的镜面都经过打磨,平整光亮,没有区别。镜背多饰有各种纹饰,是最能体现铜镜艺术水准的地方。大部分铜镜的镜背可以划分为二个或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内区、中区和外区。镜背边缘处有一圈凸起,称为镜缘。镜钮位于镜背中央,有孔可系带悬挂,镜钮周围有时有一圈装饰区域,称为钮座。镜背上有时铸有文字,称为镜铭。

 

铜镜(03)· <wbr><wbr>方圆有度——铜镜的形状与结构

                         铜镜(04)· 范铸青铜——铜镜的铸造

 

  铜镜与中国古代其他青铜器一样,都以范铸方式铸造,即事先用粘土制作泥范,然后在泥范对合的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冷却形成器物。

  中空容器铸造时,需要一组内范和一组外范,铜镜是一种实体物件,铸造工艺相对简单,铸造时只需外范,无需内范。铸造铜镜的外范分为两片,一片外范表面平整,对应着铜镜的镜面,另一片外范表面有凹凸的纹饰,对应着铜镜的镜背。将两片外范对合,中间即形成一个薄片状的空腔。往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待铜汁冷却凝固后,打碎泥范,就能得到铸好的铜镜。

 

铜镜(04)· <wbr><wbr>范铸青铜——铜镜的铸造


  铜镜以青铜材料铸造。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合金中铜锡的比例决定了青铜材料的物理性能,铅的存在有助于降低青铜的熔点,增加流动性,便于浇铸,含量很少。青铜合金中,锡的含量越高,青铜材料硬度越大,颜色越浅,但同时脆性变大,容易破碎。铜镜用于照容,当然希望镜面颜色越浅越好。另外,铜镜铸成后,镜面要反复打磨,使之平整,打磨过程中,要求铜镜有一定强度,不能变形。以上因素决定铜镜的铸造材料应为高锡青铜,但含锡量也不能过高,否则一碰就碎,也不能使用。战国《考工记》记载了古代常见青铜器所用材料的合金比例。据《考工记》记载,用于铸造铜镜的青铜合金,铜与锡各占50%。但现代化学检测发现,古代铜镜的合金比例与《考工记》的记载相差较大,一般含铜量60%~70%,含锡量20%~25%,含铅量在10%以下。                       铜镜(05)·“镜”彩纷呈——铜镜的装饰

 

  铜镜呈薄片状,镜面用于鉴容,必须平整光亮,只有镜背能够用于装饰。

  铜镜的装饰主要通过纹饰体现,绝大部分铜镜,镜背的纹饰都是在铸造过程中,与镜体一同形成。铸造形成的纹饰本身就是铜镜的一部分,因为成分、色泽与镜体其他部分完全一致,难以区分,铸造纹饰通常采用浮雕形式,以明显的立体感突出纹饰的中心地位。

 

铜镜(05)·“镜”彩纷呈——铜镜的装饰

  

  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铜镜,在镜体铸造成型后,用其他材料和手段加以装饰。用于装饰镜背的材料通常有金、银、贝壳、玉石、玻璃、颜料等,这些材料都比较亮丽,有很强的光泽,与青铜材质反差很大,用这些材料做成装饰纹饰,使铜镜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铜镜(05)·“镜”彩纷呈——铜镜的装饰


  由于材质不同,这些材料的装饰都只能在镜体铸造成型后进行。根据装饰工艺的原理,这些后期装饰手段可以分为物理装饰和化学装饰两大类。物理装饰是铜镜最常见的后期装饰工艺,即用各种镶嵌手段,将金、银、贝壳、玉石、玻璃等装饰材料粘贴在镜背上,或者用抹绘的方法,将颜料涂抹在镜背上,前者称为错金银、金(银)背、螺钿、镶嵌,后者称为彩绘。化学装饰工艺只有一种,即鎏金工艺,利用金汞合金的化学特征,巧妙地在镜背相应区域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层。

 

铜镜(05)·“镜”彩纷呈——铜镜的装饰                            铜镜(06)· 4000年前的珍宝——最早的铜镜


  齐家文化是以今天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上游地区为中心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齐家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间,相当于中原夏王朝的早期。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铜镜就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

  出土的齐家文化铜镜只有两面:一面为素镜,直径约6厘米,厚约0.3厘米,镜背光素无纹,中央有一拱形环钮;一面为七角纹镜,直径8.9厘米,厚约0.3厘米,出土时镜面完全锈蚀,镜背有弦纹两周,弦纹之间有一不规则的七角星形图案,角与角之间饰以斜线纹。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三角纹铜镜,经鉴定也属于齐家文化铜镜。这枚铜镜直径14.3厘米,厚0.15厘米,镜背饰有两圈三角纹,三角纹内部饰以斜线。

  齐家文化铜镜尺寸较小,制作粗糙,镜背只有简单的几何线条纹饰,反映了铜镜诞生之初较低的工艺水平。尽管如此,铜镜在当时也是珍贵之物,七角纹镜出土时置于墓主人胸前,与其他陪葬品相比,地位明显较高。

 

铜镜(06)· <wbr><wbr>4000年前的珍宝——最早的铜镜


铜镜(06)· <wbr><wbr>4000年前的珍宝——最早的铜镜                            铜镜(08)· 中原铜镜的萌芽——商周铜镜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甘肃齐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相当于中原夏王朝早期,此后数百年,中原地区也没有发现铜镜的踪迹。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原地区早期铜镜深埋地下,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二是铜镜诞生于中原之外,几百年后才逐渐传入中原。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有待今后的考古发现。

  目前已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原铜镜属于商代晚期,已公开发表的商代晚期铜镜共有六面,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这说明那个时候,铜镜还很珍贵,数量稀少,可能只供殷商王室成员使用。商代铜镜体型较小,纹饰也比较简单,但与齐家文化铜镜相比,出现了叶脉纹等植物造型的纹饰,铜镜的艺术性逐渐增强。

 

铜镜(08)· <wbr><wbr>中原铜镜的萌芽——商周铜镜

 

  西周时期,出土铜镜的数量有所增加,分布地域也更加广泛,说明铜镜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西周早期铜镜多为素面镜,西周中期,几何纹铜镜数量增加,西周晚期出现了动物形态的鸟兽纹铜镜。西周铜镜纹饰的演变喻示着铜镜大发展时代即将来临。

 

铜镜(08)· <wbr><wbr>中原铜镜的萌芽——商周铜镜

                               铜镜(09)· 铜镜的兴盛——春秋战国铜镜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新兴贵族势力迅速崛起,青铜器的教化功能和象征意义日益削弱,生活气息不断浓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铜镜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春秋以前的1000多年,总共只发现了数十面铜镜,而目前已知的春秋战国铜镜,总数已在千面以上。

  与早期铜镜相比,春秋战国铜镜普遍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第一,铜镜质地薄而轻巧。绝大部分春秋战国铜镜厚度仅0.1~0.2厘米,小型镜(直径10厘米以下)重仅数十克,中型镜(直径10~15厘米)重约100多克,大型镜(直径15~20厘米)重约300余克。

  第二,铜镜纹饰种类更加丰富,装饰技法更加多样。春秋战国铜镜中常见纹饰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图案纹四大类,每类纹饰中还包括了多个不同的纹饰品种,常见纹饰种类多达十几种。这一时期,铜镜的装饰技法也突破了单一浅浮雕的限制,出现了透雕、错金银、镶嵌、彩绘、鎏金等多种特殊装饰工艺。

  第三,复合纹饰成为主流。早期铜镜的纹饰没有主次之分。春秋战国铜镜的装饰纹饰一般分为主纹和地纹两种。地纹通常为羽纹或云雷纹,纹饰单元小而繁复,线条浅细,构成整个镜背的装饰背景。主纹通常轮廓鲜明,纹饰单元较大,凸出于地纹之上,是镜背的主要装饰图案。

 

铜镜(09)· <wbr><wbr>铜镜的兴盛——春秋战国铜镜


铜镜(09)· <wbr><wbr>铜镜的兴盛——春秋战国铜镜


铜镜(09)· <wbr><wbr>铜镜的兴盛——春秋战国铜镜

                         铜镜(10)· 春秋战国铜镜——纯地纹镜

 

  春秋战国铜镜上的纹饰一般都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底纹,线条较浅,面积较大,起衬托主纹的作用,上层为主纹,凸出于地纹之上,起主要装饰作用。但也有少量春秋战国铜镜,只以一种地纹作为镜背装饰,称为纯地纹镜。

  春秋战国铜镜上的地纹一般都为羽纹或云雷纹,因此纯地纹镜也分为羽状地纹镜和云雷地纹镜两种。

  龙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常见图案,多条龙缠绕在一起构成的图案称为蟠螭纹。将蟠螭纹中龙身的一部分图案再行分割,便形成一个个涡卷状的图案,称为羽纹。青铜器上由连续方折线条构成的装饰图案称为雷纹。雷本身不具形态,但雷鸣之时通常云层翻卷,雷纹就是对不断运动的云层的一种图案化描述。如果纹饰线条比较柔和,方折不明显,这类纹饰称为云纹,云纹与雷纹统称为云雷纹。

  纯地纹镜出现较早,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以后便逐渐消失。正是在纯地纹镜基础上,发展出了主纹和地纹复合纹饰的铜镜。

 

铜镜(10)· <wbr><wbr>春秋战国铜镜——纯地纹镜


铜镜(10)· <wbr><wbr>春秋战国铜镜——纯地纹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