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山的李白十四行情缘

 花海诗音 2022-04-05


布山的李白十四行情缘

梁圣军

泰山研究和泰安历史研究文献中公认,唐朝李白的诗《送王山人归布山》是赠送给布金山的一个王姓道士的。乾隆《泰安县志·山水》:“布金山,在羽父山西十里许,林木葱郁,汶水横亘如带,古多幽人栖止。唐李白《送王山人归布山》,元好问《送天倪子归布山》皆此。中有太白石刻。”此诗载于《岱览》,不见于《泰山志》《岱史》等书,收录到《全唐诗》第174卷,《李白全集会校汇释集评》卷十三题《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4(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247页)【题解】否认是广西布山县。没有全部考证李白诗集考察此诗载记情况。

李白出川以后的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东鲁瑕丘(今兖州),直至乾元二年(759)再迁梁园,共寄家山东达23年之久。他去过济南,登过泰山,留下著名的诗篇,也曾与朋友在泰山东南的徂徕山隐逸。李白来到泰山西南交通要道边山秀水韵的布金山,没有可以奇怪的。可惜,当前没有李白来过布山的证据,前人也只是说,李白送归的布山指这里。

《送王山人归布山》全诗为十四行,韵式也很特别。其结构有一首律诗、一阕慢词或一篇小品的容量。视野开阔,色彩质感清洌。回环曲折照应,如路山之盘桓往复。起转承和,兼具形象意趣韵味,美不胜收。请品味: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人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言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以上的段式为按韵分节。从诗中可以看到,诗歌肯定不是写于布金山,独往入山的是王山人。第二节是对王山人的寄语,更主要的是李白也有怀归的想法;第三节是对王山人独往的想象;可第四节“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的意思,是表达的自己晚年来此隐居的愿望,而现在如鹤飞蓝天,还是要逍遥漂泊在外的。诗中“长啸开岩扉”的句子,与天宝元年(742)四月《登泰山六首》中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相似,创作应在一个时间段,处于相似的心境下。李白也是道士,与“微言破秋毫”的王山人志同道合,他还有《送范老人归泰山》等诗,从诗意看,范也是道士之流。晚唐刘禹锡有《送东岳张炼师》一诗,也可见当时泰山布山一带道教繁盛。

李白写了一首布山诗,也给布山留下了一件文学、艺术与历史的文物。史籍载布金山上有李白八分书诗碑。我们不能确定这块石碑的刻制时间和刻制主事人,更难知书写者的名字。对李白诗中的布山是泰山西南的布金山,从元好问以来是没有怀疑的。遗山《送天倪子归布山》诗云:“太白诗笔布山头,布袜青鞋欠一游。”天倪子张志纯,是金元之交的全真道士,家在布山下正南的阜上(今张家安村)。全真道本质上是入世的宗教,所以他“入山学道”的地点和晚年隐居地,却是布山东南的北仇村云溪观(昊天观)。元好问也没有来过布山,他说的诗笔,就是李白诗歌描述的人间仙境,不能断定是不是石碑或诗碑。

唐仲冕《岱览》载清朝初年萧今柳的《从北仇砘中望布金山》,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又不闻丹霞坟前石磥砢,谪仙碑上字斓斑。”可以知道,李白诗碑上的字绚丽多姿,也有残缺。布山下元朝的石碑还有几块,至今绝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见李白诗的石碑存在时间很久远了,或者碑石质地有缺陷。王氏父子《泰山丛书》中载清末布金山南汶阳进士汪宝树的诗集《东渠诗存》,其集内《游布金山》一诗云:“山头太白诗,剥落独余纹。”证明诗碑的字迹到清末已经很模糊了。


关于李白诗碑的消失时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1947年前,云阳庵内曾矗立一块八分体书刻李太白碑;有的说李白诗碑在大跃进中被砸碎炼钢铁去了;还有的说李白诗碑在文革破四旧中失去(把一切都归罪于文化大革命,是典型的懒汉做派);另有毁于1974年前的说法(估计是抄别人的资料看花眼了)。其实当代资料没有人说亲眼见到诗碑下落的。不可能从山顶向山下数里的一个村庄运送遍地都是的石头。石碑位于山顶地带,一般砸碎成颗粒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砸成几块,还能见到片段碎块,估计很有可能是碑石上的字迹磨灭了,见到原石也不能辨明了。

据说有布金山之子李正明,重新刻制李白诗碑,安立在布山后。另有把李白《沙丘城下寄杜二甫》说成是在蛇丘所写,同样没有根据,根据诗歌描摹的景物分析作者所处地理特征的做法,是很荒唐的。诗歌是形象地想象的产物,任何语句指实,没有作者的认可,都是猜测而已。云阳庵东侧有两石屋,一个洞口刻“翠华洞”,传为李白的修炼处,一个洞口上刻“萃仙洞”,也称“张仙洞”,传为元代道教名人张志纯隐居之所。都是捕风捉影的说法,可作民俗或逸闻看。

但是有的太白诗集把布山解释为远至十万八千里的广西布山。布山号称广西第一古城,布山县从公元前214年开始设立,至606年并入郁林县,存在时间共820年。清代历史地理典籍《读史方舆纪要》对布山古城做过探讨:“布山:废县,府西五十里。汉县,郁林郡治也。后皆因之。梁析置桂平县,又改置郁林县为郡治,以布山县属焉。隋属尹州,大业初省。”。查李白年谱,青莲没有到过广西,与广西人交往的诗篇也很少见到。此说不足取。


布金山是道教名胜,也是佛教圣地。布金山下大云寺是佛家道场,山上云阳庵的庵是圆形草屋,后作佛寺称呼,多是尼姑所在。二者珠联璧合,互补互配。一般说大云寺建于武则天时代,不知建于何时的云阳尼庵,李白是不会拜访的。前人文字是有分寸的,如唐仲冕《岱览》:“布山,在玉泉山西二十里许,人称布金山,亦称埠山。芩林翳蔚,称幽栖焉。唐王山人隐此。”现在为了旅游和宣传的需要,说李白曾经来过布金山,是没有意思的。至于把张志纯和李白相差四百年的人扯成一块论道的朋友,有侮布金山的名声,也有亏李白的名声。

名山与名人并重,历史首重证据。读前人的诗文,是身心愉悦的修养。把想象当历史,则是走火入魔。甚至编造假民俗山洞和传说。










梁圣军,文化学者。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