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明甫:倾囊相授

 明甫其实 2022-04-05

倾囊相授

/范明甫

教学反思

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特别是老师这个行业,老师都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有时就在想,如果有一根数据线,把自己所学都复制给学生,那该多好啊。

当然这些都是幻想,即使有这样的线,全部复制也不一定好,说不定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开学到现在,学习了因式分解,书上只有两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这是课标要求,也是最基础的两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但是只学会这两种方法,显然对于中考来说,是不够的。而因式分解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我补充了四节课,系统的让学生学习了其他几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因式分解还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如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换元法,配方法等。

分组分解法的处理,我采用了讲解、看视频、做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分组的目的是提公因式或者运用公式,尝试进行分组,不行再换一种分组方法,然后通过洋葱视频进行重点讲解,选择基础训练上的题目进行练习,再从其他资料上找了一些题目进行巩固,基本上掌握了这种方法。

十字相乘法则是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讲起,让学生明白它的原理,再结合洋葱数学进行学习,知道了这种方法的快捷之处,是以后分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必须掌握。这种方法,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难,学生学起来还是挺快的。

一共三类,一类是二次项系数是1且只含有一个字母,这类比较简单;第二类是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可能要尝试很多次才能找到合理的分解方法;第三类是二次项系数不是1且含有两个字母的,要考虑字母也要写上。因为有视频讲解,可以省事不少。为了巩固十字相乘法,我又单独出了一张练习题,共38题,涵盖了所有的类型,通过学生练习,检查发现学生掌握得还可以。

换元法和配方法我用了一节课,给学生以示范,同时结合十字相乘法进行对比,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对于换元法,我带领学生尝试了多种类型,但关键是化归思想,换元的目的是简化和降次,等分解完后,再换回原来的字母,同时考虑是否可以继续再分。我重点强调了化归思想,所有的新知,都要化为以前已知的,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当换元之后,就变成了我们以前会分解的因式,这就解决了问题。

对于配方法,是周测中的一个题目,我从这个题目进行发散,给学生讲了什么是配方法,当然,能用配方法分解的,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分解,例子中的两个因式分解,就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出来,并且很快捷,但为什么还要牵强附会的用配方法呢?因为这是一种方法,并且在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求根公式就是通过配方法推出来的,配方法也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同时,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也经常用配方法,所以我在讲解时,自然就延伸到了二次函数的最值,让学生知道配方法的用途,只有了解了它的用途,才有学习的动力。

后来,我告诉同学们,课标只是最低要求,是要求人人都能学会,但中考具有甄别性质与筛选功能,所以就不能只用最低要求了,所以我们后来学习的这些方法,是让你有能力参加角逐,在竞争中展示实力的方法,所以必须要掌握,让自己增加竞争的资本。

这些内容,在课本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了补充与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思考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我自倾囊相授,愿学生能满载而归。

明甫其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