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明甫:我把学生给带偏

 明甫其实 2022-04-05

我把学生给带偏

/范明甫

教学反思

在教研员点评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设计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引导学生举例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听完孙老师的点评,才发现自己设计的内容需要改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例把学生给带偏。

中位数与众数这节课,新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思想,选择正确的统计量进行数据的分析,了解数据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本节课只有两个概念——中位数与众数,与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一起,共同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这节课就是“三数”的选择与分析。

概念没什么难度,不是重点,也不复杂,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即可,老师只是稍作点拨就行。我在让学生举例时,他们举的例子都是实际问题,比如,我们班统计了鞋码,37码的有多少人,38码的有多少人……,然后再说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这些例子都很好,但我却引导学生,想让他们举一些1、2、3、3、4、5,这样简单的例子,来简单的说明这组数据中的众数与中位数。后来,终于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你想让我们举什么例子了,然后就举了一个单纯数字的例子,我还很满意。现在想来,真的是太蠢了。

这是佛山三中的孩子们,他们很可爱,也很厉害,表达清晰,理解透彻,基础很好。

在后来孙老师的点评中提到,这节课是研究统计的,数学味太浓,统计味不足,这也不怪老师,因为老师是数学老师,不是统计老师,讲出数学味也无可厚非。但是老师要有统计的思想在里面。

统计中经常出现数据是近似的情况,比如年龄数据,一组年龄的数据的平均数是13.3岁,那你只能说是13岁,如果平均数是13.9岁,那只能说是14岁,我们没有说小数的习惯。而数据统计过程中,大部分统计的结果都有近似的成分。但是数据是要贴近生活的。所以教材上的例子都是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几个数据。

就像给你5个数,让你说中位数是几,众数是几,没什么意义可言,所以中考时出现这样的题目其实没意义,只是为了考察概念而考试,体现不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举的例子都是实例,真的很好。而老师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例子中体会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想到自己在教学时,一直都是为了考察概念而让学生举简单的例子,跑偏了,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没有统计的思想,只是体现了一个数学老师教数学知识的状态。

在教学中,经过交流,才能全面的理解教材,只有通过专业的指导,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教学中的细节。因为专业才有高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一个老师永远的追求。

明甫其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