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构建——线性、轴心和天下

 讲不出再见 2022-04-05

历史事实与历史观念不同,历史事实需要通过历史的构建成为历史观念。历史构建,即将历史事实进行组合以达到自洽的过程。

史料的增加会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产生影响,因而对历史构建产生影响。西方历史哲学习惯将历史进行单线描述。文化扩散是线性观念的重要例证和工具。误认为是古埃及文本的赫耳墨斯文本将摩西和《圣经》置于从埃及祭祀的智慧发端的精神演变路线中;中国的资料使黑格尔强迫精神从中国开始历史征程;埃及和以色列则沦为统治者波斯的附属;人种学资料以“原始人”为开端引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考古发掘使得历史学家着手构建以巴比伦为起源的文化扩散史。当史料无法为其线性史观提供佐证时,人们甚至寻求幻想对其进行补充。

沃格林用历史创生论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单线历史构建的现象,它根源于对神显方式多样性的恐惧,因而通过选择、忽略以及重组的方式,强迫历史的多样化行动导向构建者所认为的唯一路线。

不可否认,历史有其时间维度,但执着于对时间流变的考察,忽略了那些重要的、不沿时间发展的路线。可以说,世界史的发现动摇了单线历史观念。公元前的千年中,以色列的先知、古希腊的哲学家、印度的佛陀、以及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它们在时空上形成一种平行结构——它们都是伟大的精神突进,却在除时间以外的方面没有相似和关联。这样的现实显然不能用文化扩散、亦不能用单线历史进行解释。雅斯贝尔斯正是在单线历史遭到经验性动摇的基础上,提出轴心时代的历史建构,企图对这种平行现象进行回答。在雅斯贝尔斯的理解中,处于轴心时代的精神突进创造出一种关于人性的普遍意识,从罗马到中国的文明中,所有人拥有一个共同框架,历史地形成一种自我理解。人们至今还依赖于轴心时代创造出的根本范畴和宗教基础。从各种广义上说,轴心时代的人类走向大同。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对轴心时代有初步的判断。他认为,雅斯贝尔斯认识到了主要文明中对应的存在飞跃的现象,对人类走上不同的真理追寻之路心怀宽容,并为欧洲中心的、直线式的历史建构提供了横向的广度。但与此同时,沃格林也注意到以摩西和基督为代表的、那些难以放进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建构中的现象。沃格林在早年就认识到,雅斯贝尔斯误解了历史及其结构的症候,包容性和排他性都在为以西方中心论为立场和标准的历史哲学服务。

沃格林在《天下时代》中进一步批判以文化扩散为代表的线性时代及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沃格林认为,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与之前的单线历史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将多元精神中心归约于单一的历史事件,并仅停留于时间层面的探讨。沃格林认为,对历史的构建应该落实于经验性意识的构建,即仔细探查当时的经验意识。由此,他认为并不存在“轴心时代”,因为西方与远东的思想家互不知晓彼此,因而也没有意识到要就所谓的历史轴心加以思考。“轴心时代”是现代思想家采用的符号化表示,试图用于应对“历史的有意义结构”这一命题,而在这片领域中活动的行为主体则对这种结构并无意识。

沃格林在对轴心时代的批判上,进一步探查“人类历史”这一符号化表示象征的内涵。在承认能将多元精神突进解释为人类历史中有意义的结构的前提下,“人类历史”这一符号化表达意味着来自具体事件、出现在具体个人的意识中的洞见对所有人均为有效。精神突进在时间和空间上广泛分布于各个具体社会的具体个人中。在沃格林的历史构建中,尽管本身并不形成可被理解为有意义的模式,平行的多元精神突进仍然构成在历史中的意义的结构。在他看来,平行精神突进的事件群体现的正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维度。

沃格林对线性时代和轴心时代的批判反映了他在《天下时代》中的根本转向。沃格林对以往历史构建的批判集中于时间维度。以往的历史哲学,甚至是早年的沃格林都接受一种以时间序列排布的单线历史结构。但实际上,人们无法根据任何一种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加以排列。历史过程是并不是一个可以从开头讲起讲到其结局的故事,而是一个奥秘,处于启示的过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