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世纪中叶开始,工场手工业先后在英、 法等国连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急欲摆脱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宜扬“自然秩序”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古典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 工场手工业 早期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批判封建主义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合理性提供理论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英国早期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进行了研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市场调节理论等经济理论。自此,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 ![]() 资本主义生产分配规律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等经济理论,阐述了资本积累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完成了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同时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拉姆赛和琼斯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代表,最早明确宣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仅仅是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个过渡阶段。 ![]() 过渡阶段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经济学。“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古典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对剩余价值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索,其理论遗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中古据了重要地位。 ![]() 剩余价值 但是,由于其无法避免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看做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社会制度,因而不能正确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 ![]() 社会经济关系 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和加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化,古典经济学进人后期阶段。其特征之是, 古典学派开始解体,并丧失了自己在经济学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 解体 李嘉图的理论被视为种危险的学说, 马尔萨斯主义者卡泽诺夫就曾明确宣称:“关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学说, 看来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因为它不幸给一些人提供了把柄,他们可以断言一切财产都属于工人阶级,别人所得的部分仿佛都是从工人阶级那里抢来和骗来的。”。 ![]() 马尔萨斯 萨伊、马尔萨斯、西尼尔等人放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三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价值论或生产费用价值论、让渡利润论,节欲论等理论,从而拒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力图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辩护。 ![]() 资本主义 另一特征是西方经济学体系出现混合主义或折中调和的趋势,其典型代表包括完成了经济学首次综合的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经济和谐理论体系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强调阶级利益调和论的美国经济学家凯里,实际上大都是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绘来代替早期古典经济学对生产领城的研究。 ![]() 生产领域 因此,马克思把1830年以后的经济学界定为庸俗经济学,并指出:“资产阶级在法国和英国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试图依据边际分析方法来创立经济学新体系的学者。屠能是现代西方生产区位和工业布局理论以及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创立者。法国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古诺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原理尤其是市场及其价格决定问题的第一人,因而成为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 数理经济 另外,这时期在德国还出现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与英法经济学传统相背离的历史学派。该学派把历史的方法引进经济学,试图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强调保护幼小工业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基础。 ![]() 生产力发展 此外,萨伊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和非生产性消费理论,以及后来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的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穆勒的政府适度干预理论等,也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
|
来自: 淘沙金 > 《社科-社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