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现代应用·战国篇·26 信陵君魏无忌,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君子之一,当时魏王的弟弟。 有人认为,信陵君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德才具备的人物,也是可以称作国士无双的人物。 几十年后的刘邦,将其视为偶像,每过大梁城,必为其扫墓。 但信陵君的晚年,外界传言,在沉溺酒色中死去。 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信陵君? 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正儿八经的贵族。 在魏无忌的年代,魏国已经没落,昔日的霸主地位早已不再,只剩下苟延残喘。 面对秦国的进攻,魏国连战连败,距离亡国越来越近。 魏无忌是个有上进心的、爱国的贵族,面对国家现状,他选择了招贤纳士来壮大国家。 这是他的目标,只有先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看懂他的所作所为。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信陵君的正面评价: 1.礼贤下士,谦虚待人 这一点,是信陵君的招牌,与平原君赵胜不同,信陵君是真心实意的礼贤下士,不管对方是何种身份,只要对方有才能,他都谦虚对待。 关于这点,有两个人物可以验证。 第一位,首都大梁的看门员,侯嬴。 侯嬴的高尚品德在坊间广为流传,为了与这位贤才交朋友,信陵君花了点心思。 第一次,信陵君前往拜访,并且送了礼物。 侯嬴没要,并且说了意见:穷且志坚,不能因为我穷,就送我东西,这种礼物,不要。 信陵君的礼物没送出去,不但没有气恼,还开始了反思。 他是真心求贤。 信陵君想了想,认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 于是,第二次,为了表示诚意,信陵君先大宴宾客,然后亲自乘车去接侯嬴,并且把尊贵的位置留给他。 这次,侯嬴没客气,直接坐了过去。 信陵君也不生气,反而更加恭敬。 这还没完,为了考验信陵君,侯嬴还半路下车,去见了个朋友,把信陵君晾在一边,自己跟好友唠的很开心。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你去请别人吃饭,结果对方磨磨唧唧,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你干等了很久。 性子急的,估计直接打道回府,爱谁请谁请。脾气好点的,忍住,下次谁再请他,谁就是王八蛋。 可是,我们看看信陵君 他非常恭敬的等待着。 果然,礼贤下士,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是第一个人物,侯嬴。 还有第二个人物,准确的是第二、三个人物。 在赵国时,信陵君发现了两位贤才:毛公,薛公。 这两位,身份也十分平民,一位是赌徒,一位是酒店伙计。 然而,信陵君一点没成见,十分热情的去找两人,希望能交个朋友。 这次,倒是没花什么心思,毛公、薛公也是性情中人,与信陵君交朋友,他们也很开心。 不过,这事被平原君赵胜知道了,他深以为耻。 赵胜同为战国四君子,也喜欢养宾客,不过看到信陵君竟然去结交赌徒、酒店伙计,觉得很是丢自己人。 因为他是赵国王叔,同时也是信陵君的姐夫。 由此可见,有些人聚集贤才,是追求名,而信陵君,则是真心想求才,不问出身。 2.能征善战 这一点是说信陵君的军事能力。 信陵君曾两次率兵抗秦,皆以大胜而归。 第一次,是古今闻名的窃符救赵。 在接管过晋鄙的军队后,信陵君先进行了筛选: 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经过整顿选拔,得精兵八万人。 于是,信陵君带着这八万人,奔赴邯郸,救赵! 在邯郸外,魏军与秦军相遇,魏无忌大败秦军,秦军主帅于是撤了对邯郸的包围,开始撤退。 另外,有一名大将郑安平,被困陷入重围,率领2万人向赵国投降。 自商鞅变法以来,90多年,一直是秦军以强大的姿态攻伐他国。 然而,这次秦军竟然向对方投降,由此可见,秦军遭受了重创。 这是信陵君第一次战胜秦军。 第二次,是率军救魏国。 在窃符救赵之后,虽然信陵君立了大功,但对魏王来说,他窃取兵符,是犯了大罪。 于是,信陵君不敢回国,选择了继续待在赵国。 结果,秦国看能打仗的信陵君不在,便开始不断的攻击魏国。 魏王被打的没脾气了,只好请信陵君回去。 一开始,信陵君怕是阴谋,要骗自己回去问罪,没敢回去。 是毛公、薛公的劝说,让他醍醐灌顶,立即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国之后,魏王与信陵君抱在一起,兄弟俩感慨哭泣。 魏王将信陵君任命为统帅,与秦军对抗。 魏军较弱,信陵君派人向各国求救。 结果,赵、韩、楚、燕等四国一听信陵君回来了,并且当了主帅,纷纷派兵来援。 于是,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迎击秦军蒙骜。 蒙骜战败而逃, 信陵君继续扩大战果,率军攻到了函谷关,秦军打不过,只好紧闭关门,不出关迎战。 在此之前,秦军将各国吊打,然而魏无忌此战,却将强大的秦军打回关内,属实让人佩服。 此战之后,魏无忌名震天下。 3.组织力强 这一点,说的是信陵君靠着自己的宾客,组织起强大的情报网。 有一件事可以反映。 某次,魏无忌正跟魏王下棋,北方边境忽然传来了警报。 “赵国发兵进犯,即将进入边境。” 魏王慌了,立即放下棋子,准备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但魏无忌却不慌不忙的说道:“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 说完,魏无忌继续思考棋局,仿佛无事一般。 魏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非常紧张,根本没心思下棋。 又过了一会儿,北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 魏王听后很惊讶:“你是怎样知道的?” 魏无忌答道:“我食客中有个人能探知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 由此可见,信陵君在组织能力上,是比较强的。 但在这件事上,信陵君漏了一环,导致了自己后来的悲剧。 这也是信陵君的缺点之一。 1.不懂人性 我们看到,信陵君依靠三千宾客,是有获取情报能力的,但实际上,他没有用好。 具体来说,是他只用在了敌方,而忽略了己方,也就是魏王。 他太相信自己的大哥了,既然是血亲,怎会受到他人的离间? 事实告诉他,是可以的。 当铺天盖地的造反消息传到魏王耳边时,他信了,虽然这是假的。 但实际上,依靠魏无忌的能力,他可以阻断这些信息。 再不济,信息没阻断,他可以安插一个自己人在魏王身边,如有不利言论,能有人帮自己说话。 魏无忌盲目的相信大哥,什么自保措施都没做。 关于这件事,有个成功的案例。 齐国的田单。 田单在复国之后,功高卓著,但受到小人的陷害,齐王以为田单要造反,差点要把他处死。 关键时刻,田单安插在齐王身边的貂勃起了作用。 他于情于理的向齐王分析了田单不会造反,让齐王看清事情真相。 反省后的齐王,将那几位小人斩首,并且恭敬的请回了田单。 信陵君,显然没顾及到这一点,所以当秦国收买了魏王身边的小人后,没人为信陵君说话。 即便在开始,魏王不相信,但久而久之,周边的人都在说信陵君要造反,魏王不敢不信。 涉及到王位,涉及到性命,即便是兄弟,又如何? 信陵君显然太相信自己的哥哥。 但大哥不信他。 所以,不懂人性,没有自保手段,是信陵君的缺点之一。 这也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在受到自己哥哥猜忌后,信陵君心灰意冷,开始自暴自弃,每日沉溺在酒色中,只求速死。 但总体来说,信陵君的一生,瑕不掩瑜,他是一个爱国的、有能力的君子。 在他出生的年代,秦国数次犯境,魏国连战连败。 然而,在魏无忌掌兵时,数次大败秦国,打的连秦王都开始恐惧,不得已,才用这种反间手段除掉他。 对魏无忌,李白曾写诗盛赞: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魏无忌,真国士也! 我是一分,是历史应用派。 |
|
来自: 快乐的思考者 > 《历史 诗词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