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觉得人生太难,就读一读史铁生吧

 lpl求知获识 2022-04-05

图片

17世纪的英国,一位名为托马斯·布朗的散文家创作出《翁葬》这一不朽之书,并写下“生命是纯粹的火焰,我们靠我们体内一个看不见的太阳活着”这句颇具哲学意味的话。

20世纪的中国,这轮如火焰般纯粹的太阳在中国另一位作家的体内升起,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燃烧了59年,直至生命最后一秒。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如此频繁地提起这个如铁般倔强的生活勇士——史铁生。

图片



关于地坛




正如很多读者所言,地坛之于史铁生,正如高粱地之于莫言。提起史铁生,必然绕不开他笔下的地坛。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多年后,史铁生回忆起他与地坛的相遇,仍深刻地认为,那是宿命般的存在:“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1972年,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在他21岁那年,踏进了医院大门。一年后出院,他就只能坐着轮椅了。
 
但上帝还是给这个失魂落魄的青年人“安排”了“避难”的好去处。

图片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史铁生《想念地坛》


自此,古园里夏天暴雨过后草木阵阵灼烈而清纯的气味,以及秋天霜降过后落叶熨帖而微苦的味道,都常催促着他到那园子去看看。

以至于多年后他笑言道:“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图片
在这古园里,他反复思考 “死”,也在不断叩问“生”。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那个曾在病床下面藏电线的年轻人正逐渐远去,他也开始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

图片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想念地坛》

当然,地坛也让他遇到了一些人。比如那个他曾出手相助的漂亮但弱智的小女孩,“唱得不怎么样”但依然放声歌唱的年轻人,一对在园中从中年散步到老年的夫妻......
 
史铁生初入文坛时,常害怕因为双腿残疾不能亲近生活而才思枯竭,但与这些不同“人生”一次次碰撞时,上帝早就为这个“不如意”的年轻人埋下了创作的种子。
 
他是注定了要踏进文坛这块土地的,正如他之于地坛:“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图片



关于命运




因为地坛,史铁生闯进了文学这条路;也因为文学,史铁生涌进了无数读者的生命。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从北京插队去清平湾的这个知青小伙,在年少时,是个人人羡慕的小孩,还曾在中学因学校80米跨栏冠军,人送外号“小飞人”。
 
彼时的他,曾因卓越的运动细胞而骄傲快乐着......
 
直到18岁,响应国家政策的史铁生下乡到陕北清平湾。这里民风淳朴,乡亲们心疼这个城里来的“心儿家”,便一致同意给他安排了养牛这个轻活儿。
 
尽管两年清苦的养牛生活给了史铁生极大慰藉,但当时潮湿的养牛环境,也间接诱导了他腿疾的发作,直至一次放牛时的倾盆大雨,直接把他“浇”进了医院。
 
自此,他的病变得愈发严重,他的双腿便背叛了他。
 
多年之后,史铁生重新回望在清平湾的岁月时,他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是后悔不能未卜先知不去喂牛吗?还是觉得人生实苦呢?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后来,史铁生写下这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记录下这个一如地坛般令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梦乡。

图片
 
而文章中那片遥远的土地上,有的只是那些善良淳朴的乡民们一年四季忙于耕种的勤劳身影。
 
那个劳而不怨,憧憬着“一个劲儿吃白馍馍”的美好光景,却从不怨当年没有留在大城市住洋楼的“破老汉”——会因所养的救过人的牛被宰而自责,也会在贫苦日子为他人施以援手的,有着质朴外表却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农民。
 
那只他生命中“高高的肩峰,腰长腿壮,单套也能拉得动大步犁”的红犍牛。
 
它和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一起给史铁生的“伤痕”岁月注入了生气。

图片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苦难逐渐隐退,对“悲欢共生,祸福相依”生命哲学的探索登上人生舞台。

这是一个倔强灵魂在时间作用下,面对无常生命发出的无声之辩;更是经历岁月洗礼后,心情趋于平静与宽释的自然表露。灵魂得到熨帖,生活开始变得从容坦然。

图片
 


关于母亲




在史铁生双腿刚被诊为残疾的住院期间,“偏心”的护士为他安排的窗户朝向大街的病房,以及时常来病房探望的昔日好友的欢声交谈,陪史铁生度过了他二十一岁最惬意的时光。 

有那么一阵子我暂时忽略了死神。朋友们来了,带书来,带外面的消息来,带安慰和欢乐来,带新朋友来,新朋友又带新的朋友来,然后都成了老朋友。以后的多少年里,友谊一直就这样在我身边扩展,在我心里深厚。——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


当上帝为这个曾经健步如飞的青年布下命运的谜时,殊不知也给一位母亲出了一道难题。
 
出院后的史铁生,也曾有过一段“不懂事”的日子。
 
那时的他,觉得所有的不幸都施加在自己身上,人也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他常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去地坛,却不知在他离家的背影后,在他一个人面对的断壁残垣的不远处,母亲是怎样注视着他远去的身影,又是如何在这偌大的园子,沿着他的车轮印苦苦寻觅。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后来,史铁生终于在文坛上开出一条路来,而母亲却先于他获奖的荣耀,长辞人间了。
 
他在《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文章中不止一次提起这个平凡而又隐忍的母亲,也在母亲离世后开始清醒,与这避不开的苦难斗争一二,也开始明白了母亲的那句:“要好好儿活……”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想念地坛》


此后扶轮问路的日子里,史铁生经历了比双腿瘫痪更致命的打击: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但他却如孩子般活得越发明朗了。
 
在“忙于生病”的透析空隙中,他陆陆续续写下了《病隙碎笔》,还给自己来了一场饶有趣味的《好运设计》。

图片
图片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史铁生《好运设计》
图片
图片

他重新审视那些曾以为会绝口不提的苦难岁月,也可以坦然地在众人面前调侃自己“职业是生病,副业是写作”。

图片



关于当下




如今打开网页再搜寻这位伟人的身影,我们看到的,是史铁生那一张张爽朗的笑脸,仿佛那些曾经因病痛留下的痕迹,都不曾在这张温和坚毅的脸庞生出过事端。

一腔笑意下,尽是舒展的热爱与真诚。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在“难”字当头的这几年,在那些疫情呼啸、精神混沌的日子里,我们一如既往地想念这个伟大的作家,热爱他那些拥有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的文字,一如爱这个身体可以升腾起太阳的不屈巨人。

知道大家都在找,现在这本《想念地坛》惊喜上市啦。

图片

作为毕生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代表作《想念地坛》,书中既收录了作者绕不开的《我与地坛》《想念地坛》等散文名篇,又囊括了《奶奶的星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中短篇小说,还有极少被收录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节选。
 
“于无声处听惊雷”。
 
《想念地坛》中所收录的名篇,深刻映照着史铁生那苦难与欢笑同歌的灿烂生命历程。他执笔自问,毫无矫饰的书卷气中,是铅华洗尽后,那颗曾反复咀嚼苦难的伟大灵魂的深刻自省;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倏然间,他已经化作一道光远去了,在“顺其自然”的那个日子里。

他把热爱、坚韧、睿智、豁达留给了我们,继续照亮着无数在人间这条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人,明朗且温暖,一如他的笑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