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和村风物之三十九】温健康:井窖

 健康晓语 2022-04-06

井窖

温健康

温和村的井窖就是温江水老师写的水窖。但在我记忆中,温和村的人似乎多称井窖。

温和村原名温家岗。一个土岗上的村落,远离漳河,又无泉水,吃水靠天。人要天天吃水,天不见天下雨,雨水就得储蓄起来。蓄水的除了村下的麻池,就是村南庙下的净水池。

麻池的水沤麻、饮牲口、洗衣、浇地,净水池的水才是村民的饮用水。一个净水池怎么够全村的男女老少吃水?于是就打井窖。

温和村的人很少在自己家里打井窖。好像只有晋乃和家的院子里有一个井窖。温和村的井窖多打在场边、地边。

村西的西岭场上有两个大井窖,南庙后、武艺场、东场的中间各有一个大井窖,南场里岸跟儿连排着几个井窖。这些井窖都很古老,想是有了村子有了场,就有人打了这些井窖,收积场上的雨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还在不断地打井窖。前垴晋军红的房子所在的地方,曾有一口井窖。打这口井窖时,张解心、李小三、晋录庭这个小组在放炮时出了事,张解心鼻子上为此留下一个大伤疤。

村里最深的井窖是前垴温旺军家房子再往下那块地的那口井窖。之所以打得那么深,是想从那里打出活水。

最有规模的是南庙下场墙跟那一溜井窖,五十多米的地方,紧紧地排了近十个井窖。下场面积不大,积水小,怎么就有这么多井窖?

这是因为这地方在净水池边儿,顺便在这里打了这么多井窖。解放后,村里有了扬水泵,就从村西数里外九峰山廻阳洞下抽清漳河水,把水抽上云垴,顺渠流到北寨坡的一个池子里;再用吸虹原理,把水引到南面虎头山前脸,过上坡栈,到小南峧;然后二次用泵扬水到大岭上,顺渠过栆荒地、刘家坟,到净水池。流满净水池后,顺便把南庙下场墙跟的这一溜井窖也抽满了。

每个井窖上都有石制的井盖,井窖水满了,就盖上井盖。先吃净水池里的水,池里水吃完了,再开井盖吃井窖里的水。

二里地外台庄村的井中是活水,井台上有辘辘。温和村的井窖里是死水,这个井窖里的水担完了,就去另一个井窖担,所以温和村的井台上没有辘辘,去井窖上担水得自己带拽水绳。

担着两个桶,担子的一头再挂上拽水绳。拽水绳一头有一串赤色的铁链。铁链上带三环套,或者是一把有弹性的带夹的铁钩。这是用来系水桶的,用铁打制,桶容易入水。用弹性的铁钩,手劲儿得大些,才能把桶梁套到钩里;那就用三环套。可不是每一个去担水的半大小子都会熟练使用三环套的,于是胡乱地套上桶,把桶卸到井里,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左晃右两,猛地向下松绳子,只听着“咚”的一声,桶入水了,用力往上拽,结果闪了腰——桶掉井里了。然后,家里的大人骂骂咧咧地再捞半天桶。

村边有井窖,地边也有,像大岭上,前垴,都有井窖。地里的井窖是春天栽红薯,或其他临时用的。地里井窖口没有村边吃水的井窖口做工精致,口大,几块大板很随意地盖着,小孩子很少到地里玩儿,也不用担心出事儿。

但也有例外。十多年前,台庄村过庙会唱戏,晋国存的老娘已年老在床,但老人家想去瞧戏;那时,车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晋国存就用独轮车推着老娘去台庄看戏;晚上驻戏往回走时,晋国存一不小心就把老娘推到前垴大路边的那口井窖里了。幸亏去看戏的人多,井窖里没水,大家回家拿绳的,背梯子的,忙了半晚上,才把老人家背上来。也许是晋国存的一番孝心,老人家落进枯井里,上来后竟没一点事!

村边儿井窖口盖得严,也挡不住小孩儿淘气。有一年,温玉和与小侄儿在东场玩儿,不知怎么,小侄儿就掉到东场的那个大井窖里。所幸抢救及时,小孩儿才保住了一条命。

下放前,村里的井窖是公共的。村西的人吃完西岭场井窖里的水,就到南岭场上的井窖里吃水。就近原则,哪儿有水,哪儿方便,就去哪个井窖上吃水。地、树、牲口等下放时,村里的井窖也分到了各家各户了。但村里二三百户人家,哪能一家一个水窖,那就几家人合用一个水窖。我家、秋生家、我舅家、李小五家,这些住在南圐圙的几户分到了南庙后的那个大水窖。刚分到水窖时,我们还借了辘辘,掏了水窖里多年积的淤泥。我年龄小,晋秋生瘦,都身轻,我俩被用大绳绑着,卸到井窖下;我撑泥包,秋生往泥包里铲淤泥;泥包满了,一拉绳子,上面的人就往上拽泥包。现在,我已胖到二百斤了,秋生也……改天回老家再去看看那口井窖去!

分到户的井窖就上锁了。一家配一把钥匙。我们分到的这个井窖是个大井窖,我家的拽水绳不够长,母亲就从炕洞里又掏出一条绳。这是我父亲当年在矿上出事往回运棺材时绑的两条大绳,母亲一直不舍得用,可现在把两条粗绳结在一起,也得找人。曾在一个院子里住的温四牛的老父亲会编大绳,最后找到他老人家,才把两条绳合编成一条拽水绳。

窖是收藏东西的地穴。收藏菜的,叫菜窖;收藏冰的,叫冰窖;收藏酒的,叫酒窖;收藏水的,自然应该叫水窖。但温和人多不叫水窖,而称井窖!

窖如何能收藏井?不能收藏井,却又偏偏称井窖,这又是为何?因为温和人一直深信自己能打出井!他们对井有坚定不移的信仰!

《周易》之四十八卦为井卦,井卦是上上卦,卦辞说:“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人居住的地方一般不易变动,但即使变了,曾打的井也绝对还在那里。井不变,家变了,人迁了,但只要有井在,这里还有人,所以无丧无得,永恒稳定;人来人往,都会使用先人所打的井。因为有井,这里才会生生不息!有井,就有人!因为对井的崇拜,所以温和人很多人不称水窖,而称井窖。

我们这一代人,吃上了村里在南峧横岭跟儿打的活水井,每家的院子里又都打了蓄水池;村外大大小的井窖废的废,填的填的,所剩无几。村里的年轻人也进城的进城,打工的打工,平时只有些老人和一些走不出的人在维持着村里的一些生机。

但,温和村的老辈人中都还称水窖为井窖!

【温和村风物之三十七】温江水:水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