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如何学习中药,要学会取象比类

 mhyf 2022-04-06

原创:赤脚本人

如果把开方子比喻成带兵打仗,把中药弄明白就是了解你的士兵;如果你连你的兵都不了解,你说你会带兵打仗,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开方子比喻成炒菜,把中药弄明白就是了解辣椒茄子这些食材,如果你从来没见过辣椒茄子,你说你很会炒菜,也是不可能的。

民国神医张锡纯医术了得,人家为什么那么牛?人家基本功很扎实,对医理研究很透彻,对中药了如指掌,才有拿得出手的菜。

中医是一个系统,理法药方,缺一不可。

很多人想走捷径,学中医没有捷径,踏踏实实把每步路走好,才能把中医学好。很多人一上来就学方子,学伤寒,除非是天才,否则都会半途而废的。

很多朋友说:我又不当医生,也不想开方子,学这些中药有什么用?你不当医生,总得下厨房吧,红枣当归黄芪生姜这些总得用吧,如果不懂点基本中药材,吃个红枣鸡蛋都吃不对。

很多朋友又说:学了也记不住,中药好难学。中药就是大自然里的花花草草,本来是不需要记忆的,它只需要你去感受,去理解,去实践。我一直都反对记忆式学习,我自己也从来不记任何知识,我强调的是理解和感受。

比如说:一块生姜有什么样的功效,不需要你去记忆,你只需要尝一尝。辣的,哦,这是辛味发散的;吃多了上火,哦,这是热的。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去用。比如,在外面淋了雨受了风寒,赶紧煮碗姜汤喝。为什么?生姜是发散的呀,能帮你把刚刚受的风寒散出去。如果你一直胃寒,平时炒菜时多放点姜,姜是温热的,热就能驱寒啊。多简单的道理。

学中药还得学会取象,这些东西书本上不教的,但是,一但理解了,中药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取象?简单来说,中药也是生命,生命都得遵循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道的显化就是“象”。天有天象,人有人象,中药有中药的象。

中草药入药,其实就那么几类。

1.枝入药,比如桂枝,桑枝;

2.叶子入药,比如桑叶,橘叶;

3.茎入药,比如柴胡,荷梗;

4.根入药,比如山药,当归;

5.果实入药,比如芡实,红枣。 

6.花入药,比如玫瑰花,菊花。

枝,都是往外散的,所以大多数以枝入药的药材,都具有发散作用,是一种“发散”之象。你自然而然就能想到,他们能把你的气血能量往体表去发散。

叶子,都是往上长的,所以大多数以叶入药,药性都是升浮的,是一种“升发”之象。比如春天的桑叶,就是升肝的;到了秋天采摘的霜桑叶,合了秋收之象,又变成了降肺敛肺的了。

茎,都是向上长的,要把根上吸收进来的营养输送到枝叶,是一种“通达”之象。所以,你看柴胡,就是升肝的,还有通肝气的作用。

根,是向下长的,能吸收土壤之精华,是一种“吸收”之象,所以你看补气补血的大多是土里的根块。根,又分为头、身、尾,你看当归头,它需要把营养往上输送,药性向上,所以当归头能让气血往上部走,我们认为当归头止血;当归身是吸取精华能量最多的,我们认为当归是补血的;当归尾要破土向下生长,药性向下,所以认为当归尾破血。

果实,是植物的精华所在,是一种“包裹”之象。所以,你看核桃、枸杞、韭菜子都是补肝肾的,红枣、芡实、山茱萸这些都是收敛的。

花,是绽放的,是一种“升散”之象。所以,你看生了气之后,你会泡点玫瑰花茶喝喝,身体很快就舒服了。这是什么目的呢?就是想把身体感受的这些负面情绪,像花儿一样散出去。

当你把这些道理真正理解之后,你会发现,这些中药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想把一门学问研究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神农尝百草,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已经少有了。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得多跟他们接触,熟了就自然好办了。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慢慢地就熟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