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做旧,这些“狠招”一定要知道!

 惠训书院 2022-04-06

近年来,瓷器艺术品收藏非常的火爆,很多人不仅出于爱好,也把它当成了一种投资保值的手段。
但是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多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将做旧的物件当作老东西卖,所以藏友在提高警惕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图片



瓷器的做旧方法


瓷器做旧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将表面的光亮擦去,这道工序持续少则几星期,多则两个月。
然后,将瓷器放入茶叶加碱的水中,煮5、6个小时,使其去掉表面的“贼光”。
最后,将瓷器擦上皮鞋油,然后埋入土中,瓷表面会把泥土“吃”进瓷器,这样古旧的感觉就做出来了。
但是这样的做旧方法用法较久,产出较慢,现在随着科技的先进,做旧的手法也越来越先进。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贼光:用化学物溶液腐蚀釉面,然后用脏东西涂抹釉面使之脏黑显老,骗初入门的收藏者。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瓷器通过某种微酸或微碱的植物汁水煮,如茶叶汁水久煮新仿品,新瓷釉面和没釉的胎骨会粘上浅棕黑色茶水汁,消去新瓷整个新味。
经过这样煮后,新瓷釉面的贼光浑然减弱,没经验的人难以判真假。

图片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
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
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
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仿土沁:用某种化学药拌泥包裹仿古瓷,置入烤炉里,在一定温度内烘烤处理。这方法可去釉面贼光,又在釉面产生如出土器上的土沁,使一些鉴定功底不足的鉴定专家、藏友,对新老出土瓷器分不出真假。

7、新瓷接老底:寻到半节老的器物,特别是器物的完整下半部或找到底部,用新做的上半部对接,把一半老瓷一半新瓷用强力胶咬粘,然后小心补彩修整。
为使釉面色泽统一再加喷强硬度的胶漆在釉上,形成透明润泽的油膜,就成了另一个半真半伪的怪胎瓷,但观感很逼真。
这样处理的技术性很强,没有深厚的鉴定功夫的人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的。
8、陈旧感:器物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虫子,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

图片


鉴别瓷器做旧的秘技


1、用水将器物冲洗干净。
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紫色。
有时用手指醮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2、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器则无这一现象。
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图片

3、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或时间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
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的,剥釉的周围胎釉结合处还是紧密的。
4、用大头针撬缩釉处或破裂的气泡,用放大镜观察其氧化程度。

5、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高倍放大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6、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胎质疏松,有的胎虽然厚,拿在手上却轻飘飘的。

图片

传统的陶瓷鉴定方法,多是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纹饰、器型、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判断。
作伪老瓷器所用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毕竟是伪器,只要仔细去考研它,还是容易辨出真、伪的。
这里顺便也提醒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学习瓷器鉴定知识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死记硬背上面的纹饰特征和器形特征,必须在市场中多实践多学习,避免按图索骥造成损失。
RECOMM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