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考古 | 城隍庙五香豆里的老上海味道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4-07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早年上海著名特产五香豆的一句流行语。老城隍庙的“五香豆制作技艺”也是上海市非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期的海派考古,我们就要带大家去老城厢,品五香豆。

▲上海市非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香豆制作技艺

(视频来源: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追溯历史

老城隍庙五香豆首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郭赢洲18岁独闯上海滩。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独辟蹊径,在研究“茴香豆”制作的基础上,试制成功奶油五香豆而闻名上海。

图片

说起五香豆的发展史,据“老上海”称:原本郭瀛洲是设摊经营五香牛肉和豆腐干的,见做五香豆生意本微利厚,就改行试烧五香豆。凭着他烧五香牛肉“选料好、加工精”的经验,选用了嘉定产的“三白”蚕豆,在配料上动脑筋,加入了进口的香精和糖精,并注重调试火候。后来,他又发现,用铁锅烧豆,表皮发暗,色泽不美,遂精益求精,定制了一次能烧四十斤豆的大紫铜锅,做到色、香、味俱佳,口感呈软中带硬、咸中带甜,深受顾客赞誉,生意越做越兴隆。

图片

此时,正巧商场里的“雷云轩烟嘴店”的老板,因故歇业返乡,委托郭代为看守店房。郭借此机会,利用这间铺面,收摊开店,取名“郭记兴隆号”。在牛皮纸制作的包装袋上,印刷了郭瀛洲的头像和双龙商标。扩大经营后,产品也从零售发展到兼营批发。不仅沪上车站、码头、茶楼、酒馆、影剧院门口出现了设摊和提篮叫卖五香豆的商贩,还开始远销海外。

图片

1956年,“郭记兴隆号”改名为“城隍庙五香豆”,专门经营自产的奶油五香豆,生意兴隆非凡,口碑载道,远近顾客纷至沓来,不久,就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上海风味特产。如今,豫园商城内专设了五香豆商店,附近还有五香豆厂,产品已远超历史最高水平,名声远扬。

图片

制作工艺

制作五香豆要用到黄豆、花椒、白芷、八角、香叶、莨姜、草果,草蔻,桂皮、精盐、香油、花椒油、酱油、芹菜、胡萝卜、甜椒等多种食材,用料讲究,火候适当。

使用的蚕豆皆选自浙江省余姚县,挑选极为严格,黄皮豆和虫蛀豆都不能用,要使用清一色的青皮豆,洗干净用水煮。烧煮用的是双眼灶,上面放一只清水锅,一只糖水锅。当清水锅水温达到摄氏60度左右时候,再把洗净的蚕豆放进去,煮一段时间,豆熟后往糖水锅里捞。

图片

捞豆以前,要先把一定比例的糖精和香草、香精放在糖水锅里,再往捞出的蚕豆上撒点盐,放进糖锅里后要不断地翻动。翻动时,要从锅边周围用笊篱慢慢往下推着翻。这样能把豆煮得均匀入味。半个小时左右,见豆皮上泛出盐花,可以起锅把豆晾在竹丝容器里,凉透、干燥后即为五香豆。

图片

品味非遗

凡是来上海的外地游客总会有一种“走过三关六码头,不能不尝上海五香豆”的感叹。上海老城隍庙五香豆成了上海最有特色的旅游食品,还是招待海内外重要贵宾的佳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访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豫园参观游览时,也都对风味独特的五香豆倍加赞赏,2005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时,也品尝了上海特产五香豆。

图片

上海五香豆商店和“老城隍庙” 五香豆经过多年地精心运营获得一系列荣誉,五香豆商店被上海市区政府命名为上海“名特商店”和“文明单位”,早在1993年就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商店,2011年再次被国家商务部授牌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经营注册的商标曾多次被评为“上海著名商标”,其经营商品还是上海名特优食品,2005——2010年连续6年评为上海名优食品,上海五香豆在2011、2016年被市商委、市旅委、市食品协会评选为上海传统旅游食品。

图片

想品出五香豆的好味道,

还有一些小秘诀

一含

将奶油香豆含在口中,慢慢享有,在舌蕾的品尝下,让豆在口腔中翻动,让咸味伴着奶油相眨时在你的眉宇之间流露出来。

二咬

含约30秒左右以后将豆慢慢咬开,瞬间人有天然植物的口味与甜蜜的芳香在口中荡漾。

三嚼

慢慢地细嚼,咀嚼到越细越佳,使豆中的甜味全部渗透到口腔中。

四回味

闭上眼睛回味从咸到甜的感觉,感受甜到满口生香的过程,使人回味遐想,其乐无穷。

- 地址 -

上海五香豆商店

豫园商城内豫园路104号

来源:黄浦最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