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种真理之苦旅,巨人们的最后时光

 OK韩cgb5accx7z 2022-04-07

播种真理之苦旅,巨人们的最后时光

——是他们,引领人类的文明进步(系列之十五)

胸宽肩阔的柏拉图——

一位即将踏入婚姻“深渊”的学生邀请他参加酒宴,年逾八十的柏拉图欣然前往。

当众人在欢声笑语中欢度良宵时,这位老哲学家独自来到一处安静的角落,在一只躺椅上小憩。

第二天早上,酒宴散场后,疲倦的人们走过来想叫醒他,却发现老人已然安详地从“小憩”进入“长眠”。

全体雅典人一路送他到墓地——老单身汉柏拉图去世了。

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死亡。

雅典祭司长欧里米登对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老师,提出控诉,指控他曾经教导学生的祈祷和献祭是无用的。

亚里士多德看出自己注定要接受巫师们的审判,而他们比谋杀苏格拉底的那些人更加来势汹汹。

亚里士多德比师爷明智,他逃离了雅典城,说自己不愿意看到雅典第二次犯下对哲学的严重罪行。这不意味着丝毫的怯懦,一个在雅典面临构陷的人永远有选择逃亡的权利。

到达哈尔基斯后,亚里士多德病倒了。

然而,第欧根尼·拉尔修在书中告诉后人,这位年迈的哲学家对形势发生逆转,最终转向不利于自己的一面,感到彻底失望,于是饮下毒酒,走了他“老师的老师”的老路——自杀了。

实验科学鼻祖培根——

1626年3月,他一边骑马从伦敦前往海落特,一边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用雪覆盖的肉体能保持多久不腐坏?

他决心马上试验一下。停在一座小木屋旁,他买了只鸡,杀了之后,用雪塞满。

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浑身发冷、无力,发觉自己病得无法骑回城里,便吩咐把他抬到附近的阿伦德尔勋爵家,安置在床上。

他还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喜悦地写道:“那个实验……进行得十分成功。”

不过,这是他最后一次实验了。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不时复发的伤寒早已将他的生命消耗殆尽。如今,他精疲力竭,衰弱得根本无法对抗逐渐向心脏发展的疾病。

同年4月9日他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虽然有过短暂的婚姻,却未能留下子嗣,只为做了他理想中开创“丰功伟业”的人。

不承认神的斯宾诺莎——

1677年,剧终的一幕到来了。

斯宾诺莎只有四十四岁,可是朋友们知道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家族有肺痨病史,而且他一直生活在租住的狭小空间里,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下工作,这都不利于他摆脱先天的疾患。

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敏感的肺部逐年衰弱。

他已坦然面对即将早逝的现实,只是担心生前因教会禁锢而未敢出版的书,在他死后会丢失或遭到破坏。

他将手稿锁在一个小小的书桌里,把钥匙交给房东,并请他在自己离世后将书桌和钥匙交给詹·利乌威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出版商。

2月20日,星期日,与斯宾诺莎一起生活的房东一家在确定他没有异常不适后去了教堂,只有梅耶尔医生留了下来陪他。

当房东一家回来时却发现,这位对十八世纪法德启蒙运动有着巨大影响,促使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渡的哲学家,已经死在了朋友的臂弯里。

“欧洲的良心”伏尔泰——

在他八十三岁那年,这位“欧洲的良心”,为自由奋斗、颠沛流离了一辈子的老人,隐约看到了生命尽头的“夕阳晚霞”。

——他渴望在死前冒险回巴黎看看。

医生建议他不要进行如此劳累的旅行,而倔强不屈的他说到:“如果我想做一件'蠢事’,没有什么能阻拦我。”

他启程了,历尽艰辛,穿越整个法国,当他的马车到达法国首府巴黎时,他的骨头几乎都散了。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去看望年轻时的朋友让泰尔,笑称“我是放下死亡来看你的”。

第二天,他的房间里就挤满了三百多位访客,人们像迎接国王一样迎接他,就连路易十六都感到了嫉妒。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是来访者之一,带着他的孙子,希望得到伏尔泰的祝福。

这位老人将瘦弱的手放在年轻人的头上,祝福他献身于“自由”。

他病得太重,牧师闻讯前来要接受这位“只爱自由不爱上帝”的老人进行忏悔。

伏尔泰问:“您从哪里来?”“从上帝那儿。”

“很好,很好,您的证件呢?”

牧师就这样一无所获地悻悻而归。

之后,他又请了一位叫戈蒂埃的牧师过来。

跟此前牧师一样,戈蒂埃拒绝宽恕伏尔泰,除非他签署一份完全信仰天主教教义的文件。

伏尔泰非但没有签,还反其道行之,写了一份声明交给他的秘书瓦格纳:“我至死不敬神,但热爱我的朋友,并不仇恨我的敌人,厌恶迷信。伏尔泰,1778年2月28日。”

图片

虽然病情很严重且步履蹒跚,他还是去了法国科学院。

夹道欢迎的热情的人们爬上他的马车,将俄皇叶卡捷琳娜送给他的贵重披风撕成碎片留作纪念。

媒体一片惊呼:“这是本世纪的历史性事件之一,经历艰苦卓绝战斗而凯旋的统帅也未曾得到过如此礼遇。”

他的戏剧《伊雷娜》正在剧院上演。他不听医嘱,坚持去剧院。

这场戏并不精彩,但是人们惊叹这个人什么都能写。为了表示对作家的敬意,人们大声欢呼,淹没了舞台上演员的声音。以至于最后进场的人,以为自己进了疯人院,仓皇逃到大街上。

当晚,这位文学巨匠、哲学家回到家,他没能战胜死神,最后的日子还是到来了:1778年5月30日。

教会拒绝他葬在巴黎,朋友们只好设法把他的遗体扶坐在车里,假装他还活着,送出了城。

1791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议会逼迫路易十六将伏尔泰的遗体迁至先贤祠。

昔日光辉的余烬穿过巴黎大街,两旁站了六十万人迎接他。灵车上写着:“他给人类动力,他让我们准备好迎接自由!

不断探索的康德——

康德自幼体质虚弱,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养生措施,而他却觉得没有必要看医生,依靠“养生之道”他活到了八十岁。

七十岁时,他还专门写了篇散文《论精神凭借坚定意志克服病痛》。一位传记作者说,康德的一生过得就像规则动词一样,非常有规律。

海涅则说:“不管是起床、喝咖啡、写作、授课、用餐,还是散步,康德都设定了时间。”

当康德身着灰色大衣、手执拐杖走出家门,朝菩提树小道——现在仍被称为“哲学家之路”进发时,邻居们就知道是三点半了。

一年四季,不管是天气阴沉,还是乌云密布风雨欲来,他都坚持散步。

他的老仆人兰普则夹着一把伞步履艰难,焦虑地跟在他后头,像是谨慎的象征。

1724年康德生于柯尼斯堡(今天属于俄国),一辈子都没去过其他地方,一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宁愿孤独也不庸俗的叔本华——

叔本华也没有妻子,只有一条狗作伴。

他把这条小卷毛狗叫作“阿特玛”,但镇上爱开玩笑的人喜欢叫它“小叔本华”。

叔本华通常在一家名为“英伦花园”的餐馆吃饭。每次吃饭前,他总是会把一枚金币放在桌上,吃完后再放回口袋。

最后,也在意料之中,一位愤愤不平的服务员上前问他这个日日不变的仪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叔本华告诉他,这枚金币是他的一个无声的赌注——如果英国官员在吃饭的时候能够谈点职位、金钱、女人或者狗以外的话题,他就把这枚金币投进慈善箱。

尽管年事已高,吃晚饭时,他总会忘情地吹起长笛,感谢时间让他“从青春的火焰中解脱了出来”。

1860年9月21日早晨,他独自进餐,身体还相当硬朗。一个小时后,女房东发现他还坐在桌边,但已经去世。

在以上这些巨人看来,生命不是为幸福,而是为成就而来。如果说成就本身不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么没有成就的幸福又能算得上什么幸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