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周璐︱“双减”背景下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新用户79795753 2022-04-07

(本文约6195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摘 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凸显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构筑一体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试从“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类型、实施与策略等维度阐述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的设计,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学作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图片

古代教育思想启蒙于“学”,家庭作业被称为“居学”,突出自主、选择、育人的功能,考查的是学生的自学程度,这与“双减”政策倡导的“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优化作业支持,提升作业动机,促学优教”的理念不谋而合。但现实境况是,教师对新形势下的作业功能认识模糊,作业设计缺乏理念支撑。目前,作业设计仍是语文教学中薄弱的一环。

一、基于调研的作业现状分析

在一项有关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

1. 功能窄化

作业只停留在课后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与反馈上,以检测知识与强化记忆为主要目的;作业类型偏重阅读积累,缺乏新意与创造力,无法全面检视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情况。作业只是作为练习的一种课后延伸,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

2. 类型泛化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感知—理解—运用”的言语思维过程。但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仍受“读读抄抄背背”这种“老三样”作业形态的影响,平面复制作业内容,使作业流于“公共性”而缺少独特性,作业面貌千篇一律。

3. 时机固化

作业是调节学习的杠杆,与教学紧密联系。从作业中发现问题,调整设计,精准实施课堂教学,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问卷中,对于“作业设计时机”这一问题,有86%以上的教师选择上完课才思考作业内容,习惯在课后布置作业。可见,教师忽视作业与单元、课程、教学的整体关联,使得作业未能成为组织有效学习的支架与线索。

4. 反馈僵化

从反馈形式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教师选择用“√”“×”“○”“?”等符号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书面的客观评价;25%以下的教师喜欢用激励性评语和漫画式表情包传递评价的温度;38%以下的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作业展示平台,如墙报展、微信群、“百家讲堂”、班级公众号平台等,以放大学生作业的亮点。这些数据反映出大多数教师对作业反馈简单、刚硬,以“完成”和“正确”为导向,追求分数的终极结果,忽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情绪认知、深入思考,以及对其持之以恒品质的培养。

作业和教学、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作业置于课程与教学视域,系统思考目标统领下的学作评一体化作业改革,强调基于真实性、表现性、反思性、激励性为评价导向的作业设计,加快作业与学习的融合,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的设计类型

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界定了作业就是学习活动的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作业融入学习活动指导,发挥作业的诊断、甄别、引导、激励、促学等评价功能,让作业成为诊学利教的教学支架,并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学作评一体化倡导从学情出发,探索基于学情差异的作业设计方案,引导教师在实践中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作业内容、形式,以科学精准的评价获取学生多样化的认知,从而调整教学设计,达到改善学习的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 基础性作业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承担了对读书习字、沟通表达等能力培养的任务,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之路。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上,感受语言、品味语言、实践语言、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指向识记、积累和运用的基础性作业应内化为一种学习程序,以指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

首先,方法引路,明晰学习程序。

学生都希望作业是可预见的,他们想知道每堂课后要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有经验的教师会在作业指导方面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与程序,给出特定的内容与学法建议,注重开掘作业为教学提供方向性的工具与技术,用自评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习惯。表1和表2两张作业清单分别指向预习与复习,清晰地提供了“作什么”与“怎么作”的基本路径,涵盖知识与技能、程序与方法、任务与策略,隐含语文学习内在的概念组织模式。

图片

从学的视角看,预习与复习作业较好地提出了简明、易操作的学习任务,聚焦问题与经验、梳理过程与方法,留给学生思考、联系、注释及应用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例如,识记生字的作业,只给了学生提示与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巩固记忆,取消机械、反复的无意义操练,学生便能结合以往学习经验顺藤摸瓜,自创辨析法、放大法、联系法、替换法、绘图法、组词法、造句法等方法重点巩固易错字。这种举一反三的迁移式学习成功达到了主动学习的目的。

其次,化难为易,演化思考轨迹。

语文作业的内容来源之一是课后习题。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聚焦语文要素,充分显现了“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实践与拓展”三个维度的导学功能。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手术台就是阵地》描写了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颂了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英雄本色。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课后第一题为“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从文章内容到课后习题,紧扣语文要素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但如果教学中仅将课后习题作为作业题型,学生交流起来难度很大,因为缺少循序渐进的思维探究过程,有悖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的认知逻辑。因此,教师须进行适度的改编,重新设计。

1)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写在问题泡泡图内。

2)通过默读课文,我们已解决了一望而知的问题,如“这是谁的阵地?”还有些问题,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称手术台就是阵地?”等,则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读课文才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并填写鱼骨图。

图片

3)对照鱼骨图,说说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写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并画下来,按照危险指数给句子排排序并说说你的体会。

5)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坚守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了115条生命。再次默读课文,找到打动你的句子,写在泡泡图内。

6)补充齐会战斗历史背景与白求恩的事迹简介,解答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改编后的作业难易度适中,操作性强,充分展现了本课核心目标在单元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分解与实施过程,实现了理解、积累与拓展的整体联动。因此,语文基础性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概括、分析与评价化为形象的图式,以突破表达困境,化解作业难点。

最后,投射生活,创造表达契机。

语文学习以读和悟为出发点,以说和写为归宿。经过实践积累的语言如果仅是长期储存,而缺少表达运用的机会,就会在学生的语言仓库中逐渐退化甚至归于沉寂。语文基础性作业要多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除教材中的小练笔、单元习作与写话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观察大胆创作,不限内容形式、字数、文体,放低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有感而发的信笔涂鸦中养成一种说说写写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个性和创造力。

相比没有任何提示的日记作业,绘画日记、观察日记与心情日记则刻画出一条从自我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言语生命舒展路径,建构与重置带有主观感受和想法的“言语拼图”。其中,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很受学生喜欢,可让学生更加明晰作业目标与成功指标。一旦获得教师“强力推荐”,学生便能产生反应与联结,同化并顺应好作业行为。同时,教师的鼓励和总结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拓展性作业

语文教学不能只限于教材,语文作业同样不能只限于课内作业,还应该有更多可供选择、蕴含趣味的实践性、拓展性作业;要巧妙联结课内外,打通书本世界与真实世界,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舞台,感受自我创造的快乐。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教师可以围绕“白求恩精神”拓展学习主题,设计“白求恩在哪里”等拓展性作业。

上图中,四个板块的作业内容转化为不同类型的任务,以可见的学习成果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建立了跨学科合作研讨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内驱力。这样的作业可结合项目化学习,采用长周期的形式,配以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指标,将理解、运用与迁移知识的能力渗透进“寻访英雄,传承精神”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开放,学习内容更延展,学习过程更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拓展性作业追求从单篇课文、单个点往外延伸,形成与文本信息交互、与学生经验联结、与核心目标呼应的“课文+”作业机制,给予学生选择、协商、互助与探究的机会,再借助评价凸显活动过程,使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围绕主题任务群形成多个维度的联动。

3. 整合性作业

整合性作业强调从单元视角出发,改变单篇教学仅作为单独的课堂教学呈现形态的现状,关注单元内所学内容的联系与统整,系统思考分布在语文要素下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间的衔接与连贯,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与优化,由一篇向一组、一类作业推进,助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经验的迁移,引发其深度思维,提升其学习能力。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习作为例。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奥秘”、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留心观察”、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知识”,选编的是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中感知特点,感受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是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的基础。衔接初步感知观察与说明事物的方法,进一步领会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习得搜集资料、多角度介绍事物的能力,是新增的能力要点。因此,从学习者原有经验出发,根据学习需求打通课程单元各要素间的交叉与关联,整合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教学模块,多维度统筹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目标、内容与活动的高度一致。作业设计路径如下。

第一,以《中国科普号》说明文专刊特招小记者为情境驱动作业,尝试在“预习导学课”的基础上介绍一种事物。第二,整合相关的“作业本”练习与课后“初试身手”的电视塔资料,设计“看例句填写准确的说明方法”的题目,并让学生选择一种身边的事物,画一画,试着用2~3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第三,整合《太阳》与《鲸》两篇课文,画出思维导图,落实“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特征”的说明文写法。第四,结合学生预习作业《三角龙》和《玫瑰花》,整合文本素材、视频资料改进作业内容,落实“运用恰当的资料将事物介绍准确、清楚”这一说明文写法。第五,整合课文《松鼠》的课后练习,对比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与布封的《松鼠》,区分常识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完成“初试身手”第二题“将散文《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体会不同”。第六,结合以上五个环节的作业练习,完成本单元习作提纲,并和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可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我打算介绍的是……我会从以下(方面/步骤)去介绍说明……我打算用上的说明方法有……”修改完善第一次习作内容。最后,围绕目标设置四个评价指标监测本单元的学习效果,体现学作评一体化作业实施效度。评价指标可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能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第二,能借用资料,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第三,能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第四,语言准确、通顺、有条理。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整合性作业时,首先,要分析教材中课文原有的教学逻辑顺序,探寻学生的认知心理,立足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建构语文能力生长点。其次,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聚焦整体性场景,整合学习任务,优化各要素组合,指向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指向性评价统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形成教与学的整体呼应。

4. 素养性作业

素养性作业是从全课程角度去思考语文作业的全息融合,融入多学科的学习,重视对高阶思维、语文素养和超学科能力的培育。

如一位教师以“打卡地标建筑,探索江心屿之旅”为作业主题,抓住温州市作为2022年亚运会分赛区将受到各界人士关注这一契机,设计“探索温州地标江心屿”这一素养性作业。作业以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为源头,展开对四个篇章的学习探索。篇章一,信息篇。搜集岛屿信息,增加对江心屿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为实地考察做好知识性储备,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篇章二,交通篇。结合江心屿景区导览路线图、搜集的资料和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一个江心屿行程打卡线路图,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篇章三,人文篇。从江心屿又称“诗之岛”入手,搜集历代文人墨客咏叹江心屿的文章,开展诵诗文、赏美景的活动,寻访诗文藏身之地;拍美景、写故事,抒发心中真情,以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篇章四,爱国篇。重点锁定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革命历史纪念馆两处景点,设计“铭记历史,立下志愿”“解说景点,推广景点”“献计献策,放眼未来”三个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链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主题的一组文章,拓展阅读红色主题征文,设计诵《少年中国说》、写红色人物解说词、配纪念馆藏品简介、策划江心屿改造提升工程文案等内容。

上述素养性作业打破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壁垒,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有效统整学生的数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人文等素养,以真实的任务作为问题驱动,实现跨界学习。因此,素养性作业可超越单学科,联结多学科,实现跨学科统整,以提升儿童适应未来的超越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的实施策略

1. 回归学习本身

“双减”背景下有关作业的研讨热火朝天,但教师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变革不在于单纯地将量减下来,而要系统思考如何“减量提质”。有学者指出,在小学阶段,作业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微弱的正相关甚至是零相关。因此,作业设计要从狭隘的单一视角中跳出来,立足学习本质,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作业对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培植兴趣、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及具体的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语文作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须立足整个学习系统,依学定作,作学融合,发挥其诊学、导学、拓学的功能,让作业成为教师备教、学生备学的资料,以推进学习活动的高效进行。

2. 提供思维工具

汉语作为表意性文字,音、形、义相统一,其语言、结构与逻辑表现极具思维挑战性。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积极探寻用“有意味的形式”表现“言外之意”,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如表格、辐射图、流程图、导图等建构语言文字的表达机制,化繁为简,将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降低作业难度,增强作业趣味性,优化学习成果。

3. 强化作业属性

无论是基础性作业还是拓展性、整合性与素养性作业,作业设计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文本等。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从单元视角俯瞰整体,着眼篇与类、点与面、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生活与生长之间的素养,确定最适合这一个文本、这一个单元、这一类主题的作业设计思路,即特定形式与特定内容的完美结合点。再由此展开系统思考,从作业目标、学习水平、题目类型、难易程度、预计完成时间及作业评价角度聚焦作业属性,把握作业,设计关键问题,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周璐浙江省温州市新田园小学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2年2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