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海钩沉!一张加速入睡的方子,五味药,五个角度,招招精准

 人老颠东 2022-04-08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文老师常说,我就是一个端菜的。

中医先贤们的优秀经验,埋在历史的尘埃里,太白瞎。

文老师不忍,就把它们挖掘整理出来,擦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呈现给我的读者。

如果说,这也算是为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尽一份力,那我情愿一直做下去。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就是一度在业内引起过重视,可如今又少人提及的经验。

这是一张助眠的方子,可以帮我们加速入睡。

什么样的方子呢?但见——

丹参30克,地龙20克,酸枣仁20克,鸡内金20克,乌药20克。

图片

所有这些,水煎服,随证加减。

我要声明,这配伍,可不是文老师琢磨的。文老师,远远没这个造诣。

它的创制者,是杨培根老前辈。杨师,辽宁省鞍山市人,1936年生人,后来在内蒙古悬壶济世,是北国的杏林名宿。上头这方子,就是他老人家创立的,并且在十多年前,于业界公开介绍。可以说,无论是业内还是普通患者,受它帮助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让我们怀着虔诚而感激的心,一同来体会此方吧。

先说一个简单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8岁。初诊时间,是20年前的7月20日。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四年来,心中烦,难以入睡。同时,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酸梦遗。

这些症状,四年来,时轻时重,让他不堪其苦。

后来,也就是在就诊之前,他因为搬家琐事,劳累烦扰,使得夜间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要么难以入睡,要么入睡以后多梦、易醒。多日来,夜间只能入睡1到2小时。

这可怎么办?患者没办法,求治于杨培根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干。

于是,杨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丹参30克,地龙、炒酸枣仁、鸡内金、乌药各20克,黄连10克,肉桂5克。另外,用朱砂、琥珀末各3克,睡前冲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用15剂以后,睡眠质量大大改善,逐渐可以入睡,而且一睡能睡6小时。

这时候,杨师嘱咐,可以停药,不过日后以六味地黄丸巩固。

图片

就这样,患者的生活恢复正常。而且随访一年,患者未曾复发。

这是在2005年,于《新中医》上刊发的验案,特别典型。

这里是怎么一番学问呢?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心阴不足、虚火扰神。

你看,他脉弦细,舌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这显然是阴虚有热啊。心阴不足,虚热扰神,所以患者就睡觉困难。

当然,在这背后,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

一个,是患者连日来搬家劳累操心,这就进一步耗伤了心阴。另一个就是,患者之前多年来头晕耳鸣、腰酸梦遗。这就说明,患者早就肾阴不足了。肾阴不足,无法上济心阴,所以患者有虚热扰神。

不过,这些,眼下都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让患者清心热,安心神,让他睡下来。这就是急则治标。

来看看当时杨师用的配伍吧——

丹参30克,地龙、炒酸枣仁、鸡内金、乌药各20克,黄连10克,肉桂5克。另外,用朱砂、琥珀末各3克,睡前冲服。

这里头,我请你高度重视前面五味药的组合:丹参30克,地龙、酸枣仁、鸡内金和乌药各20克。

这个组合,是杨培根前辈特别喜欢用的药物组合。临证加减,常能起到助眠作用。五味药,五个角度。

丹参,用于活心血,宁心神,并可以清心热,为君药。

地龙,能清热定惊,安神志。

酸枣仁,滋补心肝之血,养阴安神。

鸡内金,可以消食化积,使得脾胃调和,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窘境。

乌药,则可以行气。气行,则血行,有助于体内阴阳二气的顺利转化。

你看,这还是很有特色的吧?我个人认为,这里还是以清心安神为主。对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热邪扰及心神,有治疗意义。

医案中,杨师在此方基础上,加入黄连和肉桂。这显然是模仿交泰丸。黄连,用于清心火。肉桂,用于引火下行。交泰丸本身,也是安神剂里的一把尖刀。

另外,杨师还加入琥珀和朱砂。这两味药,是典型的镇心安神之品,但不能常用。

经过这样的一番调治,患者心火得到清降,心神得以安稳,睡眠自然有所改善。

图片

这以后,就可以治本了。本在哪里?前面说过,在肾阴不足。肾阴,为心阴之本啊。所以在后来,杨师嘱咐,用六味地黄丸善后。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肾阴,从而养心阴。

你看,这就是整个治疗思路。我觉得我说明白了。

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在文老师的这些叙述中,找到一些门道。

临床中,因为心阴不足、阴虚火旺而失眠的人,不少。中医治疗的方法,其实也很多。杨培根老前辈的这个经验,源于临床实践,很有探讨和学习的价值。尤其是地龙的应用,清热定惊,实在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乌药的应用,也别具一格。专业的读者朋友,您可以认真作个借鉴。非专业读者朋友,您也收藏起来。说不定,日后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后,还是那句话,中医前辈的一些老经验、老办法,丢不得。丢了,就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罪过。文老师力争,将其中的精华挖掘出来,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