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得税费用底稿计算思路,快来学习吧~

 新用户12603780 2022-04-08

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包含两部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看附注披露:

图片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00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万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0万

(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对所得税费用来说是减项)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00万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万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对所得税费用来说是加项)

如果碰到有下面这种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合并起来的分录,不用慌,按照上面的思路👆拆解开来看即可。

借:所得税费用                     50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万

借:所得税费用                    1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万

所得税费用底稿里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是分开来计算的,今天先写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

由上面的会计分录可知,当期所得税费用是跟应交所得税相关的,应交所得税是交给税务局的,那计算的口径显然应该按照税法规定来算。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事项上税法的口径和会计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坏账准备,计入信用损失科目,减少了利润总额,如果税法不要求调整的话,势必会减少上交给国家的所得税。

为了避免企业通过这种提前计提损失的方法少交税,造成国家税源损失的风险,税法规定,这些还没实际发生的损失不能所得税税前扣除,还有计提的费用亦是如此。

当然税法也并不是光想让你多交税,一些你做了好人好事的支出,为了科技进步发生费用的支出,也都可以免税或者让你多扣除一些,比如符合条件的在比例范围内的公益捐赠支出,研发费用支出加计扣除等。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就是先对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会计口径)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一系列纳税调增调减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适用的税率。

图片
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表一般如下,有点长,分开截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计算表的起点是本期会计利润总额,下面就是会计口径和税法口径有差异的调增调减事项,同时也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的意思就是这次没有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事项,以后年度也不能再继续扣,比如福利费、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政府部门所收的罚款罚金等;这次免除了不用交所得税的事项,以后也不用再补,比如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收入、研发费用加计的部分等。

暂时性差异跟上面刚好相反,这次没有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事项,以后年度实际发生的还能继续扣,比如账面计提的各种坏账准备、跌价准备、超额的广告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另外还有房地产企业的预售房款按照预计毛利计算缴纳所得税,待确认收入时,已交税的部分再进行纳税调减,这部分也是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会涉及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下篇文章再具体讲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下面具体讲解下经常会碰到的一些所得税税前调整事项。

调增事项

1、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减值损失等,但税法规定只有实际发生的损失才能所得税税前扣除,计提的不允许扣除。这些计提的减值损失减少了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但不能减少税法上的,所以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这是暂时性差异,等到实际损失发生时,就可以抵税了。

2、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企业的比例是30%。

这里的营业收入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还有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收入。大部分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都不会超标,但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公司,会提前进行楼盘的广告宣传,如果当年度还未有预售收入,或者是预售收入较少时,就可能存在广告宣传费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情况,超过的部分就只能在下一年度扣除了。(注:房地产企业通过签订预售合同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并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的计算基数)

在以后年度计算抵扣的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

3、业务招待费

本年度营业收入0.5%的比例与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比大小,按照较小的数进行税前扣除,剩余部分纳税调增。

业务招待费肯定会纳税调增,并且是永久性差异。

4、职工薪酬

(1)工资薪金,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提成、奖金等。税法规定在年度汇算清缴之前实际发放的工资奖金等才能税前扣除。这里强调实际发放,如果只是计提了年终奖,但一直到第二年汇算清缴之前都没发出去,那就得进行纳税调增。

(2)福利费,一般是实报实销的,实际发生的福利费超过工资薪金14%的部分就不能税前扣除了,要纳税调增,以后年度也不能扣除。计算的基数就是上面(1)确认的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3)工会经费,超过工资薪金2%的部分需要纳税调增,并且以后年度不能扣除。

(4)职工教育经费,2018年开始超过工资薪金8%的部分当年度不能扣除,以前是超过2.5%的部分不能扣除,超过的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部分特定行业是按实际发生额100%扣除的。属于暂时性差异。

5、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违法经营罚款等

注意是行政的罚款,一般会收到行政处罚通知书,这类都要调增,不能抵税,属于永久性差异。但如果是经营活动中因违反合同规定而支付的罚款,这种还是可以抵税的。

6、捐赠支出

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可以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的部分,在以后三年内计算扣除。

什么是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从税法原文中可找到答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即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捐赠,才可以按照年度利润总额12%的比例去计算扣除,其他的直接捐赠都不可以。

捐赠支出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核实是否为公益性捐赠时,可以检查记账凭证后面的附件,一般公益性组织或政府部门收到捐赠时会给一张票据,据此判断即可。

在以后年度计算抵扣的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

7、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印象中做某个项目时,营业外收入中有几笔小额的供应商打的款,一两万的,摘要写的是年会尾牙款,去问了企业回复说是对方给的年会赞助款。这个公司是收款的,做营业外收入要交税,同时对于赞助的供应商来说,这种就是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不能税前扣除,需要纳税调增,且属于永久性差异。

8、房地产企业当期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房地产企业的预售收入需要按照预计毛利额缴纳所得税,所以也是需要纳税调增的,待结转收入后,预缴的所得税可以抵扣应交所得税,属于暂时性差异。

调减事项

1、免税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从投资企业取得的分红股息等,还有一些符合规定条件的免税补贴收入,这个条件比较严格,要有台账,专款专用。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以按照规定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75%的比例加计扣除。即如果实际发生100万的研发费用,可以再扣75万,一共是175万。

不过要加计扣除的前提是研发费用是实际发生的,有些企业为了能多抵扣一些税,会在研发费用里塞各种不靠谱的费用,所以在对研发费用这个科目审计时,需要着重检查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费用。之前的期间费用审计底稿《期间费用》思维导图里详细说了研发费用审计时的注意事项,忘记的同学记得回去看哈。

3、安置残疾人员工资

如果有安置残疾人员,那支付给残疾人员的工资除了据实扣除外,还可以按照100%加计扣除

4、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一般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时是按照直线法折旧的。税法有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制造业企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制造业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可一次性税前扣除;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业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如果企业选择了适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次性进行税前扣除,那就会产生纳税调减事项,同时和会计口径的折旧形成暂时性差异。

未弥补亏损

除了调增调减事项之外,如果以前年度有未过期的未弥补亏损的,可以先弥补之后再去计算应交所得税。

未过期是指税法规定,当年度的亏损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来弥补,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长不得超过10年。

比如,现在做2020年的当期所得税计算时,对普通企业来说,未弥补亏损最早只能到2015年, 2014年如果还有亏损的话,那就过期了。

未弥补亏损数指的是利润总额经过调整之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数据可以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中的“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中获取,如下图:

图片

一般常见的纳税调整事项就是上面那些了,计算完应纳税所得额后,再乘以企业适用的税率,一般企业税率都是25%高新技术企业有税收优惠,可以减免10%,即按15%计算。小型微利企业也有相应的税率优惠政策。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出来的结果,和企业账上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对比,有差异的做审计调整即可。注意是和当期所得税费用对比,而不是和所得税费用对比,不要取错数据了。

以上做完,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一般就完成了,所得税费用的底稿也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下次再写,已经4000多字了。

先放这一部分的思维导图,下次放全部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