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尚未成功”,千禾味业股东频频减持为哪般?

 调料家 2022-04-08
最近两年,无论从市场层面还是资本层面,调味品行业可谓是整个快消品领域的“香饽饽”,尤其是在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再度彰显出自身刚需、稳健的独特气质。

当然,对于各大调味品企业而言,身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经营方式自然也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禾味业”)就是个典型代表。


放眼整个调味品市场,千禾味业尚未摆脱区域品牌的属性,对外扩张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入2020年以来,千禾味业除了业绩一如既往的稳步增长外,公司股东频频“套现”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千禾味业的“高光之年”

千禾味业能让大家联想到的标签有很多,零添加、高增长、整个西南甚至西部地区酱油领导品牌……

从目前市场形势看,2020年可谓是千禾味业的“高光之年”。

从业绩方面看,千禾味业自2016年3月7日上市以来,业绩也是一路高涨。2016年至2019年,千禾味业营业总收入分别达到7.71亿、9.48亿、10.7亿和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62%、23%、12.37%和27.19%;更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832万元、1.3亿、1.55亿和1.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47.35%、19.39%和17.8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实现营收12.22亿元,同比增长31.45%;同期扣非净利润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71.99%

如此业绩和增速,放眼整个调味品乃至A股市场,千禾味业都可圈可点。


业绩之外,在资本层面,千禾味业依旧称得上“如鱼得水”。
 
通过梳理千禾味业上市至今的股价表现发现,公司上市时发行价为9.19元/股,在经历了近3年的“沉寂”后,千禾味业终于在资本市场迎来爆发,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股价更是一路飙升。


2019年底,千禾味业的收盘价为15.09元/股,而截至今日收盘,千禾味业的股价为37元/股;总市值也从刚破百亿飙升至246.3亿元。较年初翻了两倍有余。在此期间,千禾味业股价最高曾达到46.76元/股,总市值一度突破310亿元

截至目前,千禾味业的年内股价增幅超过200%,甚至高过了调味品巨头的海天味业的股价增幅。

而千禾味业在资本市场的优秀表现,也带动了公司实际控制人伍超群家族的财富增长。据10月2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百富榜》显示,伍超群家族以120亿元的财富,位居榜单466,排名上涨了514位。

图为千禾味业董事长  伍超群

一位长期关注调味品行业的投资人士向《调料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整个股市大行情还是趋好的,这和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系,尤其在调味品领域,在今年疫情影响之下,一些刚需品类的上市企业就会表现比较“抢眼”,所以今年整个调味品市场在股市的表现都比较好。

另外,从千禾味业个股情况看,疫情期间,千禾味业在C端层面的表现非常不错,尤其公司擅长的KA渠道和线上渠道受疫情影响较小,这也带动千禾味业整体业绩上涨,对其股市表现有“加分”。

股东频频“套现”

在高速增长的业绩和股市表现面前,千禾味业的股东们也有些“坐不住”了,纷纷减持套现。

据《调料家》梳理发现,仅在2020年,千禾味业套现操作不仅金额大,频率也较往年有大幅增加。

2020年1月16日至6月16日,千禾味业董事长、总裁、法定代表人、非独立董事伍超群就以21.76元/股-38.45元/股的区间价格,减持813.08万股,合计套现2.44亿元。

2020年7月21日,千禾味业再度公告称,伍超群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在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公司3%的股份。

2020年8月18日、19日,伍超群又连续减持116.4万股、382.9万股。上述两日,千禾味业收盘价分别为40.12元/股、41.99元/股,若以此计算,仅两日控股股东伍超群便已套现超2亿元。

2020年8月28日-2020年9月14日,伍超群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公司股份约207.99万股,减持金额约8939.64万元;同期,伍超群还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458.45万股,减持金额约1.84亿元。上述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累计减持股份约666.44万股,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

当然,除了公司控股股东伍超群之外,千禾味业的其他董监高成员也没闲着。

2020年6月1日,董事胡高宏以减持价格区间38.10元/股-38.60元/股,减持8.72万股,合计套现335.66万元;董秘吕科霖以减持价格区间38.10元/股-38.79元/股,减持5.25万股,合计套现201.77万元。

2020年6月11日至7月7日,董事、财务总监何天奎以减持价格区间为28.24元/股-33.10元/股,减持14.6万股,合计套现451.67万元。

2020年9月3日,千禾味业董事兼副总裁徐毅计划在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所持千禾味业股份,减持数量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5%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011%,即不超过7万股。
而千禾味业最近一次股东减持计划披露就在昨日(11月9日),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董事、伍建勇(伍超群的侄子)拟减持不超过1997万股,减持期限为2020年12月1日到2021年5月30日。

公告显示,伍建勇目前持有千禾味业普通股8175万股,占总股本的12.28%。伍建勇拟在披露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半年内(2020年12月1日-2021年5月30日),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所持股份,减持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3%,即1997万股。

其中,伍建勇2021年3月7日前减持数量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0%,即1635万股。若此期间公司有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股份变动事项,对该数量进行相应调整。并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总股本的2%。

2020年千禾味业高管及相关人员持股变动情况

对于上市企业股东减持,上述投行人士向《调料家》表示,减持并不代表好或者不好,关键要看股东什么时候减、减多少。公司上市哪有不减持的、要不然上市干嘛?

不过,该投行人士也向《调料家》透露,上市企业大股东或者高管频繁减持,也会削弱资本市场或者经营市场对上市主体的信心。尤其是大股东这种高频大额的减持影响很大,像高管减持对外还可以有多种合理的解释,但大股东减持就很难让别人不去怀疑。

“一般来讲,对于企业大股东而言,企业本身就是投资行为,那如果自己的企业好,你干嘛要减持套现去干别的?这就不正常,一个人正常的开销能花多少钱?套现不就是减持股份去干别的事吗?那不就说明你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信心吗?”

“革命”尚未成功

目前的千禾味业相对还是成功的,无论是将主营业务从焦糖色转型到调味品还是以“零添加”切入高端市场,但整体来看,千禾味业“区域调味品强势品牌”的帽子并没有摘掉,并且,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虽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攻城拔寨”的“革命“尚未成功。

首先,我们从品类上看。千禾味业的主营业务有三:酱油、食醋和焦糖色。自从千禾味业将主营业务从焦糖色调整至调味品领域后,酱油、食醋两大品类持续向好,焦糖色日渐式微。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2016年至2019年,千禾味业的酱油板块分别实现营收3.69亿、5.06亿、6.09亿和8.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99%、37.17%、20.4%和37.2%;食醋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17亿、1.52亿、1.78亿和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11%、30.06%、17.04和23.61%

与酱油和食醋两大日趋强势的板块相比,千禾味业的发家业务焦糖色却“每况日下”。2016年至2019年,千禾味业焦糖色板块分别实现营收2.28亿、2.19亿、1.85亿和1.67亿,分别下跌3.79%、3.64%、15.5%和10.12%,下滑颓势日趋明显。

不过,这也与千禾味业整体产品战略有关,2008年,千禾味业首次推出头道原香系列,正式进入零添加酱油市场。2018年,千禾更加明晰了“千禾零添加酱油,0添加剂,天然好味道”的品牌定位,并在2018年11月底全国开始统一升级包装,强化零添加概念,提升品牌整体形象。

显然,一边主推“零添加”,一边从事调味品领域添加剂的焦糖色,势必会对公司的全新战略有所冲突。好在,2011至2018年,公司焦糖色业务比重已从44.73%下降至17.37%,与此同时酱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9.09%提升至57.18%,食醋及料酒的销售也在逐步加大。

而从区域上看,2016至2018年,千禾味业将全国分为了7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到2019年简化为5个大区(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和西部),长期以来,以西南为核心的西部地区都是千禾味业的重中之重。在2018年之前,仅有西南、华东和华南三个大区营收过亿(其中,华南大区在2018年下跌28.3%至8206万元),其余几个大区营收均在千万级。

以2019年为例,千禾味业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和西部五个大区分别实现营收2.73亿、8520万、1.04亿、1.74亿和7.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72%、7.76%、75.04%、48.36%和13.78%。实话说,此等业绩和增速在业内也堪称亮眼,但相较于在全国90%以上省份营收过亿的海天味业而言,除了西南地区,千禾味业尚不能与之一“战”。

此外,千禾味业在西部区域之外的市场增幅,很大程度上还是在牺牲了毛利的基础之上获得的。2019年,千禾味业的整体毛利率为46.34%,其中西南地区的毛利高达51.09%,而东部、南部、中部和北部区域的毛利率分别为43.07%、34.77%、35.44%和44.33%,以利润换增长的形式显而易见。

另外,千禾味业依仗大客户来拓展区域市场的意图也较为明显,比如,2019年,千禾味业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就超过2亿元,占到了年度销售总额的14.88%。而在《调料家》走访市场的过程中,保定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曾向《调料家》透露,原本千禾味业旗下的米醋在当地销量不错,但再找厂家业务订货的时候,业务员拿来的却是香醋,客户并不太满意。而该经销商也不知道是产能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在经销商层面,千禾味业经销商数量从2019年的1140家增长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296家。同期,千禾味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中,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为6739家,中炬高新为1329家,均稍逊一筹。

众所周知,调味品的主要消费渠道分为餐饮、家庭和工业,相比之下,千禾味业的优势在于KA、电商等家庭渠道,而对于消费量更大的餐饮渠道千禾味业优势并不明显。即便在千禾味业较为擅长的KA渠道,千禾味业虽说以高端化为产品定位,但五折或者第二瓶半价的促销也四处可见。

而在产品层面,千禾味业还面临“零添加”还能否继续在包装上使用也尚未定论,虽说千禾味业前段时间拿到了“原酿本为酱油”的证明商标,但市场认可与否还有待市场观察。而对于“零添加”,千禾味业虽然在9月份就对投资者表示正在研究跟进并妥善应对,但目前尚未看到有所动作,虽说关于“零添加”的意见稿暂未落地,未雨绸缪未尝不是件好事。
 


不过,截至目前来看,千禾味业依旧是一家比较出色的调味品企业,并且依旧在谋划更广阔的市场。2016年3月,千禾味业IPO募资约3.68亿元加码主业;2017年3月,其又宣布拟发行A股可转债,募资3.56亿元上马年产25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扩建项目。

大股东减持动作频频,虽说是刚刚过去的一轮A股行情里的“常见动作”,但就企业经营层面而言,任何企业都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与发展空间。

千禾味业能做到此种平衡吗?或许只有伍超群本人能回答。

· END ·

喜报:众筹开始,目前新书众筹数量已经近三千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