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只有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爱上自己!

  平凡的人 2022-04-08

01

学会认识自己




什么叫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

  • 用你外在和内在的眼睛,用你所有的感觉来感受你当时的情况,不欺骗自己;

  • 你能领会你所想的、所感觉到的东西,你的身体感觉如何,它要对你说什么,你举止如何,你身上哪些特点很重要,什么使你感到有负担,什么使你感到快乐等等;

  • 你对自己保持清醒和开放;

  • 你不死守一种僵硬的形象,而是愿意一直用新的目光看自己;

  • 你总是再三为你在自己身上所看到的东西而受到触动。


为了做到这几点,你需要与自己有着良好的沟通,需要许多好奇心以及现实地认识自己的要求。

认识自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日益意识到自己,从自己身上得到的感受越来越多。这样你和自己的沟通加深了,你变得越来越清醒了。

你向自己表露多少,你就可以认识自己多少。你对外部世界隐藏什么,你也就对自己隐藏什么。

你认识的质量还和你的发展水平相关联。你越有意识,你在自己身上就认识得越多。同时认识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我在“认识的不同方式”这一节中会详细叙述。只有在认识的过程中你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认识的最终目标就是你观察自己的目光越来越宽广,总有一天你会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总体形象来认识。

你当然不只是你一个个部分的总和。你的整体体现了一个个部分所不能体现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增加出来的就是那些通过你所表达出来的生动而又美妙的事物。

可以这么说,当你窥视内在世界时,你从你身上得到的形象,不能用言语来描绘,而是它引起了你心里的一种感觉,你对自己的本质有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本质构成了你心灵的一部分。

Image





02

自爱,来自爱上“整体的你”




你的身体也由许多部分组成,你肯定绝大部分都认识,可以叫出名字,可是当你一个个观察时,它们在你心里不会引起什么反应。

当你把身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让整个身体对你产生影响时,你就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印象,同时会为此感受到某种确定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取得许多对你整体的不同印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得见你心灵的一部分。

可是迄今为止你认识自己的目光被挡住了,因为你身上的有些东西你不想认识,因此把它们排除在外;这些部分可能既被你认为是“肯定的”,可又被认为是“否定的”。

这就好像在你不想认识的一个个部分前拉上了窗帘。这样你虽然极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它们(或者只是片断地看到它们),但是与此同时你遮住了认识你整体的目光。

正因为如此,你不能做到自爱,因为你只能爱整体的你,爱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是不能隔离开来的。




03

中立的旁观者




如果你要学会自爱,那只有一条道路,即重新感受你身上那一切你为了不再看到它们而从视野中挪开的部分,特别是被你视为“否定”或者“糟糕”的部分,因为它们的“窗帘”最厚而最为阻碍你认识自己。

当你能完整地感受自己的一切,彻底地意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完全表达出你的一切时,你就达到了目标。这就是完好无损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满怀喜悦的状态!

对于这一认识过程,你必须在身上重新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器官”-中立的旁观者。

这个“器官”的任务是观察你,向你提问题以及使你意识到它所看到的东西-在这里不用“好”或者“坏”来对你作出评价,也不评论你甚至批评你。

只有通过它,你才能做到观察你的所有部分,包括你认为“坏”的,你自身拒绝的,你不愿接受的,你一般不想看到的,以及用尽全力隐藏起来的那部分。

通过这一器官你可以把整个人放到意识之中。你让它观察,感受得越多,它就在你身上发展得越多。

为了使这一'器官'能够很好地工作,你向自己开放并愿意每时每刻把自己的真实放在眼里。

如果你不向着你的真实,而是向着你充当的形象的好或坏上,你就会很快地劝阻中立的旁观者不要说出你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歪曲它们使之重又符合你的形象。

你可以把注意力更久地放在自己身上,追踪自己,向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满足于迅速的回答,从而随意加深中立的旁观者每一次的感受。结果总是取决于你想要知道多少。

举个例子——
假定你感受到了失望。在进一步的追踪、考虑之后,你发觉是因为你的朋友没给你打电话而感到失望。

现在你认识到,你盼望着他给你打电话,尽管你们并没有讲好。你会恍然大悟,你不断地盼望着,常常感到失望。你明白了盼望和失望之间的关系。

你因而领悟到:你没有说出自己的愿望。这使阻碍你观察身上的一切;要培养起能够认识并接受身上一切的愿望。

Image





04

那些你放在黑暗里的东西



你之所以从自己身上认识得还不是很多,只是因为你没有把目光对准自身——要么是由于你至今为止还没有这么做的动机,或是你还不想认识它。

而有的东西,你把它们压制在心里或把它们分离出去,因为它们在你身上释放出太多的情绪(如愤怒、奉献、感谢等等)。你极有可能塑造了一个在一些地方不符合自己现实的形象(本我)。

你身上的有些部分,你一个人根本不愿意去看,没有别人你决不会到那儿。此外,你身上肯定有些地方你不想自愿地去看。例如,大多数人决不会自愿地去观察自己的无情或贪欲。

你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的一切,就是所谓的盲点,是你迄今为止放在黑暗里的东西。

这就是说你需要与那些能够认识你,对你作出反应的人进行沟通,从而使你能在身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你迄今为止不能够或不愿意看到的一切。

学会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过程并非永远简单。有些地方会使你感到痛苦,另一些地方你会赤手空拳地维护自己。例如当你的形象受到动摇,或者当你所看到的与以往一贯的形象截然不同时。

如果你要学会认识自己,这一过程无论如何对你都是至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你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你的成长。




05

认识自己包含哪些方面?



你的工作在于认识自己各个部分,同时请来你的指挥(观察者),使之能以利于你发展的方式,领导各个部分及其全体。

在你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许多方面,比如内在的抗拒、恐惧、观点、盲点... 下面,我们将开始逐一进行点评,并提供建议。

  抗拒

抗拒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不让某些对你或对生活的看法、感觉以及人靠近你自己,你投入了某些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它是你想要保护的一种内心界限。

例如,有个同事认为你元币固执拗,你则以“不公平”、“卑鄙”来拒绝这一对你的看法-因为你不愿意被人视为顽固执拗,也不愿意成为顽固执拗。

又如,当你的朋友感到你不自然时,你觉得受到侮辱而退缩-因为你自己并不感到这样,并且不能接受-但却没有去检查一下别人对你的看法究竟有多少正确。

由于你的抗拒,你碰到许多“危险”;认为自己的形象受到攻击;在别人那儿不好;觉得自己不好;感到自己软弱或渺小;让自己受到触动,受到影响,有所领悟;接受对自己或生活的新看法;必须放弃习惯了的思想;让某个人靠近自己……归根结底,总被认为是你自己的什么原因。

如果你对许多事物加以抗拒,你就阻碍了自己学习那些在你的道路上重要和必需的东西。另一方面,你的抗拒向你明确地表明了你不愿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东西,这是否可以使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呢?

  恐惧

恐惧不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并称之为恐惧的是—部分生活动力的暂时缺乏。这种生活动力的缺乏表现在“使”你害怕的情况或想法上。

大多数的恐惧是你在头脑中制造出来的。如果你清醒地面对自己,你就会准确地听到你用哪些想法和情况使自己害怕。

恐惧有许多功能,它向你指出你尚未了解的事物或你还不会做的事情,从而认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

如果你接受了这些东西,你就能坚强起来。恐惧是一个路标,它指向了一条对你的成长来说正确的道路,同时也向你揭示了危险。

  观点-看法

观点和看法大多是你通过听与看或者通过模仿(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往往极少与你自己有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你的观点或看法甚至和你内心的真实也不一致。

比如说,你可能会有这种观点;暴力是恶劣的,然而你还是以暴力对待你的配偶或孩子。

尽管如此,我们往往还是极其强烈地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中,并且认为必须生死保卫这些观点和看法。

观点也往往掩盖了自己的无能。例如,当有人害怕攻击时,他通常认为攻击是恶劣的。

  盲点

盲点是你在自己身上所认识不到的性格、行为方式、感觉、状态等等,因为你拒绝它们,不愿去感受,不接受它们(或者从未反映在自己身上)。

因而你认为它们在你面前是个秘密,对它们加以否认或者压制,把它们在你和别人面前隐藏起来,直至你自己再也感觉不到它们。许多的盲点构成了你的阴影。

  性格

当你常常重复某一行为时,它就成为一种性格。性格的划分使我们能够描绘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谈论一个人的形象。它有助于认识自己和别人。比如,当你称某人吝啬时,他的表现是什么也不愿献出。

性格大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通过习惯而确定下来的,通常刻骨铭心,以至于成为一种模式。在你的生活中,它是无处不在的。

重要的是你不要固定死自己的性格(我就是这样的),而要允许自己每天表现得不同-完全视你遇到的事情而定。

  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待自己和别人所采取的立场。这些态度是你在人生途中通过经验或者由于偏见而形成的。它比内心行为和模式更容易改变。

对待自己的态度表明了你从自己身上得到的形象,比如,我是一个迟钝、能干、乐于助人……的人。

态度也是对某事或某人的一种思想观念,例如,不能相信外国人。然而,当他对外国人有不同的体验时,这种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态度和内心行为可能会相反。通常人们按照内心的(基本)行为来行事。比如, 基督徒对待他周围人的态度理应是博爱、仁爱。当人们当真要求他们接济贫困的人时,许多人身上那种不愿奉献的内心行为就表现无遗了。

  回忆

回忆是与你在过去所经历过,能够重新唤起记忆的思想、感觉和形象相联系的、被贮存起来的经历。

借助于回忆,你可以使自己明白你迄今为止经历了什么,使你目前的体验得到增强。例如,你今天觉得自己很狭隘,同时感到这使你显得多么无力。你在自己的过去寻找事例,确实找到了相似的情况。于是,你认识到你的狭隘对你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你总是走进过去,生活在回忆之中,那么这就会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你在回忆中寻找你在现实生活不能得到的满足,以此来安慰自己;你走回到自己的思想中,从中看不到积极起来的意义,而只是静静地保持着消极。

  期待

当你有所期待时,你就对将来要发生的事以及你愿意经历的事形成了一种设想-也就是说,你的现实会是或该是怎样。期待是欺骗自己的一种好方法。此外,期待挡住了认识真实事件的目光,以至于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现实。

  思想

你所想的一切就是思想。在理想的情况下,它描绘、安排你的生活,同时帮助你理解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

可是由于很少有人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思想,它往往限制或掩盖一个人的现实,带来更多的混乱而不是条理清楚。如果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思想,那么它就有助于搞清现实,给人生一个方向。

思想是现实的最初阶段,但它不应通向现实。我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现实。我可以投入自己的思想,让它使我得到加强或削弱。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阻碍或推动自己的人生。比如,“我什么都能学会”,或者,“我什么也做不到”。

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停留在过去、现在或将来之中。

人们通常把思想和感觉混淆起来,因为在目前,感觉比思想更时髦。人们常说“我感到……”,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这句话把“我”冒充为感受者。尽管如此,我还是仅仅谈论我的思想。

“我感到这儿的气氛不好”这句话也仅仅是一种思想。因为一个人充其量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窘境,或者他的情绪搞坏了,或者他感到惴惴不安,然后在思想上得出结论,这儿的气氛不好。大多数的感觉都来源于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