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孩子成长的四个要素,你终于明白,原生家庭论有多假

 新师道 2022-04-08

小明语录

当你问一个成功的人,你有想过失败会如何吗?就如同问一个失败的人,你知道成功的感觉吗?这些问题并不能帮助到对方,人生要踩油门向前,也要准备好踩刹车,还要尽量走远一些,如有可能,还可以顺带捎上一些路人。

01

父母到底能影响孩子什么?

我们今天继续讲社会阶层教育,在讲社会阶层教育之前,就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哪一些要素做一个概念厘清。

西方心理学里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术语范围和内延都是界限非常清楚的。这些内容很多家长都混在一起了。

几乎所有家长咨询我或者在群里讨论问题,任何问题后面都加一句:“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

无数家长大脑里形成了惯性的思维定式,他们觉得通过父母直接操纵和影响可以控制孩子成长的所有要素,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

我一再推荐大家看《基因蓝图》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你父母到底能影响孩子的到底是哪一些?除此之外的部分,比如归到基因影响或者家庭外的因素,其实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

当我们说到心理学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特指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父母关系以外其他的所有要素,一般不归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学院派心理学讨论关于孩子成长问题谈的更多的是早年教养环境。

02

早年教养环境

为什么谈早年教养环境这个词,而不使用原生家庭等词。原因在于原生家庭特指的是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关系对孩子影响只占孩子成长的一小部分要素,所以会用早年教养环境而不会用原生家庭。

早年教养环境是学院派心理学固定的术语概念,它包含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必要要素。

家长不做学术的可能会觉得学术类跟自己没关系。但你仍然需要分清楚自己能影响什么,什么并不是通过你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如果分不清楚这一点你就凡事都想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

家长们总说:“我孩子这样出问题了,那样出问题了,父母该如何引导?”

我每次告诉他们:“父母做不了什么。”当我这样说他们感觉很茫然、很失望。

大多数能给孩子产生影响的是环境要素。比如说同伴影响、学校环境都是环境要素,社会阶层教育也是环境要素。

家长不把这些问题分清楚就觉得,只要父母多陪伴孩子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我经常看到各种各样讲儿童教育的心理网红,只要讲到这些话题就说:“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事实上孩子没有必要的同伴,父母整天代替孩子同伴去陪伴孩子,不仅没有用还会起到坏作用。

道理非常直白,孩子进入到七八岁之后,自我意识开始慢慢生长。

这个时候孩子要和同龄人在一起互相讨论问题、互相玩耍、互相模仿行为,人格要素这些都会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

这个时候孩子整天和你在一起多一分钟就会讨厌你一分钟,到了青春期这个现象会更明显。

03

成长必备的四个要素

父母把功夫花在了学沟通、学爱的五种语言这些。

以为和孩子这样交流孩子觉得很舒服,一切都用讨好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在一起,最后变成低三下四的父母。

不管你做的多完美,孩子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的不是你,你提供一个家等着他回来就行了。

你需要给他提供家庭外更多同伴在一起的环境,这个不算父母的直接引导。

实际上就是父母要允许孩子出去,父母要给孩子搭建孩子们有机会互相在一起活动的桥梁。

为什么要父母搭建呢?过去我们是社区环境,孩子有在一起互相玩耍的环境,所以过去孩子不需要父母管。

现在孩子们不具备这样的社区环境,所以才需要父母们搭建这样的环境。

父母起到间接给孩子们创造环境的功能,孟母三迁也算孟母对孩子的引导吗?

不是,孟母要提供孩子社会阶层的影响要素,所以她就给孩子们改变环境。

父母可以做到的并不是直接引导孩子,你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好改变他的友好环境,孩子们就能在这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我经常对父母说:“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四个必备的成长要素。不是你给他,而是你要给他提供环境影响要素。”

第一,是同伴影响。

经常和同伴、同龄人在一起。

第二,是足够的运动。

不一定是父母陪他运动。只要给他运动的时间、条件他就会去运动了。青春期发展关键阶段运动好,内分泌系统才能平衡,对他的身心健康就很有好处。

第三,是艺术活动。

艺术本身对情绪功能直接影响。几乎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可以叫做情绪功能障。所以一个人通过艺术活动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身心健康就会好很多。

第四,是在自然界里大量玩耍

父母要创造孩子童年在自然世界里玩的环境。自然世界里有一切孩子们感兴趣、好奇的要素,比如虫子、鱼、虾、各种各样的野生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

孩子天生有狩猎的本性、捕捉的本性、捉迷藏的本性。捉迷藏就是躲和藏,它是人类游戏中的核心游戏。

自古以来人类狩猎就是捉迷藏,捉迷藏这个游戏东西方是统一的,没有任何一点差异。全界任何人种的孩子小时候都要玩捉迷藏,这就是本能游戏。

作为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某一种环境让他完成上面的四种活动,那么孩子玩累了回到家之后,你给他把饭做好,他休息好了,洗完澡了,他就会开始学习。

这个时候他对你不会有任何愤怒和厌恶,而且他会把家作为一个真正修养身心的场所。他活动够了学习起来大脑还能保持足够的兴奋。

04

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键、精髓。

现在的孩子从早到晚几乎一直在学习,身体没有任何活动,大脑中枢神经怎么能够达到兴奋的状态呢?所以必然会产生很多情绪困扰,甚至会产生很多暴躁的两极化情绪。

两极化情绪要不就暴躁、愤怒,要不就抑郁、没精神。这一切情绪都会宣泄到父母身上。父母得到这样的情绪之后就来问我:“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

你真的引导不了什么。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环境,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你能给他的,什么是你要通过环境给他的,不分清楚这一点家庭教养的误区、家庭教育的坑你们全踩进去了。

心理网红们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课堂,整天给你们讲的全是错误知识,就是儿童成长中基本上98%的无效因素。1%和2%关键要素他们都没讲到,其中重要的就是环境影响。

孩子是你生的、养的,他的成长因素有60%是由基因所影响控制的,父母两方的性格已经通过基因给他了,你们又想通过教育的方式再给他一遍。

孩子从你身上能够得到的成长要素其实已经很少了,你要给孩子们提供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文化关键、核心中的精髓。

《阴符经》里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叫做“万物人之盗”。

意思是一个人通过盗取世界上的万物来成长,你盗取的越丰富当然成长得越好,这就指的环境要素

05

社会阶层教育

父母作为给孩子提供基因的人已经给了成长性格中60%的东西了。教养中你做的再完美不过是强化了他身上的基因,孩子从你这里得不到新鲜的东西了。

假如说你给他提供了60%基因,孩子们在外面和其他的孩子进行四种活动,因为每个孩子基因都不一样,他和不同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碰撞中甚至在吵闹打架过程中,他不断模仿、学习、融合来互补自己人格要素中那些基因没有给他的东西。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习得”,是通过学习模仿来实现的。心理学教科书说孩子学习的时候特别强调社会模仿学习,社会模仿学习是孩子学习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你们有时候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事实上父母给不了帮助,你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同伴模仿环境。

家长们说:“我孩子玩游戏就是跟同伴学的。”因为你提供的是游戏影响环境,而不是一个学习影响环境。

这种影响环境不能通过学校给,必须是孩子在学校以外有好哥们儿、好闺蜜,然后那个好哥们儿、好闺蜜基因中的东西、性格中的东西、行为习惯中的东西会和你的孩子发生互补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我下节课给大家展开讲我的经历。

本文节选自《限时免费微课——儿童教育终极问题的终极答案59》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