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人画谈楼柏安现代水墨

 杏坛好歌 2022-04-08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2009年11月30日16:11:29 

楼柏安

 

  又名楼伯安,石璜镇楼家村人,文学硕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中国画院特邀画师、杭州西冷书画院特邀画师。

    近几年的中国画坛空前活跃,在西方美术的启发刺激之下,多种新风格新尝试层出不穷。思潮所及,许多中老年画家都按捺不住,探索起新的路子来。但也有些人似乎不为所动,他们一面静观西潮澎湃,有选择地吸收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一面却仍然脚踏实地,以主要精力孜孜不倦研习传统,充实自己,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面目。楼柏安兄,即是其中一位。

  楼柏安作品的风格,是继承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而来的。这是人们普遍的评论,也是人们赞誉的着眼点。文人画问题,现在已成热门,它之所以被中外美术史论家争相研究,是因为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极端重要性。目前,文人画在多数人眼中还是作为一个流派来看待的,而其实应该说,文人画是一个运动,是中国绘画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封建后期中国画的典型形式。概言之,文人画是中国民族绘画的一个发展阶段。这论点,是否将宫廷院体并和民间绘画都忽视了呢?不是的。正如承认现代派是西方绘画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不排斥同时存在民间画家和古典风格画家;也正如现代派显示了西方绘画发展到二十世纪的最高成就,中国的文人画亦不愧是宋元以后直至近代中国绘画的最高代表。

  说文人画是一个发展阶段,又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文人画从滥觞期到取得统治地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几乎纵贯汉魏六朝以来的中国绘画史。而恰恰是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绘画发展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特征。五千年文明古国,诚可谓“郁郁乎文哉”!中国文人士大夫极早地参与绘画活动,不是孤立的偶然现象,而是文化发达、知识阶层迅速壮大,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必然结果。中国绘画的文人化,正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文明和繁荣。

  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从客观来把握就是“文人气”。这文人,又是中国式的,在独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人。虽然宫廷画家也大多有些文化,但文人却未必都有“文人气”,出于文人之手的画也未必都是文人画。这里有一个评价标准问题,即是说,要体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对于“文”和“文人”的共同观念,体现出伦理、心理、审美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共同价值定向。知识分子是人类的精华,他们标志着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上限。绘画与文人的结合,意味着绘画超越工匠艺人的低层次,而与社会的最高知识成果相渗透相组合,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的学术活动。这正是绘画发展进入升华期的必要条件。

  书法、诗词、金石学兴起以后的篆刻,以及哲学中的儒道经典,佛学中的禅宗奥义,美学中的“神韵”、“野逸”、“简淡”、“自然”、“朴拙”等等范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学术成果。而能将此种种素养集于一身,再加“兼济”之才、“独善”之志,寄情书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成了中国文人最理想的精神生活。而文人画,则是用物化的形式对这种精神生活的肯定和追慕,这就是文人画在思维层次上远远高出于民间绘画的所在,也高出于宫廷绘画的所在,也是直至今日的中外艺术家和知识阶层仍然激赏陶醉于它的原因。

  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复杂系统。它的浅层是受时代局限的封建外衣,而它的深层,则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生活模式。浅层的时代烙印将被扬弃,而深层的精神结构却具有超越时代的未来学意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动态和阶,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核心,又是人类后工业社会所追求的基本趋势,站稳传统和未来的交叉点,中国民族绘画将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楼柏安的聪慧,正在于他透过西化的浪潮敏感到了本土艺术的发展潜力。他所受的书法训练、诗文熏陶、探究前人笔墨意境所下的苦功,更加上沙孟海这样的名师指点,使他的聪慧发展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那些潇洒松灵、洋溢着诗意和书卷气的作品,处处流露出他作为文人画后继者的良好素质。重视继承,好处在于起点高,文人画体系的高层次和完美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可资凭藉的直接范例。而困难之处,在于突破前人,楼柏安的作品,吸收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诸家笔墨而能融入己意,已属不易。近期作品,更有许多带有抽象章味的现代形式处理,结合得生动,不留痕迹。从中可见楼柏安立足于传统,而着眼于求变的匠心。这就是楼柏安的成功之处,而无疑他还将走向更大的成功。在今日的中国,反叛传统需要勇气,坚持传统也需要勇气。在这场竞赛中,唯有大智大勇者,才有希望夺取胜利的桂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