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丨《峄山碑》技法解析

 笨娃 2022-04-09

文 / 颜倩

(首都师范大学)

《峄山碑》是小篆代表作之一,也是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之一。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之后通用的文字,随着文字朝简易方向的发展演变,篆书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不再占据文字书写的主体地位,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作为正体文字一直存在于历朝历代。篆书作为正体文字,也是书法学习者必须了解的。本文以《峄山碑》为例,简要分析小篆的技法。

一、《峄山碑》简介

《峄山碑》是秦代小篆的典型代表,于秦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率群臣东巡登峄山时,传由丞相李斯所书,其内容是歌颂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碑》还有《峄山刻石》《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等别称,碑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如今所能见到的《峄山碑》最好的版本是宋代郑文宝根据徐铉的摹本在长安重新书丹所刻之碑。《峄山碑》的内容由始皇诏和二世诏两部分构成,始皇诏共144字,二世诏从“黄帝曰”开始,共79字,碑阴有郑文宝的题记。《峄山碑》用笔劲挺,每一个字的笔画皆均匀整齐地分布排列,并且粗细一致,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

文章图片1

秦李斯(传)《峄山碑》拓片

二、《峄山碑》的用笔

小篆的笔画主要以线条为主,有横画、竖画和带有弧度的笔画,这些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均呈圆形,书写时要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并在行笔过程中要保证笔画的粗细一致,同时也要注意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要均匀。

文章图片2

秦李斯(传)《峄山碑》(局部)

(一)起收笔的书写

下面所列三字分别是“帝”“能”“初”。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图中例字的起收笔处均为圆形,每个字的笔画粗细一致,遒劲圆润,所以人们又将此种小篆称之为“玉箸篆”。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每一个笔画都要保持中锋用笔,收笔皆要回锋,在临摹时每个笔画的粗细要保持一致,使字内空间划分匀称。

文章图片3

(二)横画、竖画、弧形笔画的书写

小篆横画和竖画的书写技巧一样,除了注意笔画的粗细一致以外,要做到“横平竖直”,并且用笔一定保持中锋用笔,这样书写出来的笔画才会刚劲挺拔,否则会显得绵弱无力,没有精气神。

文章图片4

上述所列三个字分别为:“皇”“在”“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横画和竖画的书写十分平直,并且横画与横画之间、竖画与竖画之间的空间划分几乎一致,让人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秩序感。

文章图片5

弧形笔画的书写一般是由往下舒展的长笔画形成,书写时需要注意弧度的大小,以及在字内所处的位置。在书写弧形笔画时,也要保持粗细的一致。因此,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慢书写速度,通过转动手腕来达到弧形笔画粗细一致的效果。

文章图片6

(三)接笔的书写

小篆中没有点、撇、捺的笔画,这些笔画均被写成带有弧度的线条,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尤其是接笔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峄山碑》中的小篆,接笔处干净、无接笔痕迹留存,看上去犹如一笔完成。我们在书写时,毛笔应该从上一个笔画的内部开始起笔书写,保持与上一笔的粗细一致。临摹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借助在熟宣上书写,使得接笔位置不容易洇墨。书写时,下笔一定要果断,不可在接笔处形成墨疙瘩。

三、《峄山碑》的字形特点

(一)字形呈竖式长方状,上密下疏

《峄山碑》的字形多是方而略长,并且笔画集中在字的中上部分,形成上密下疏的风格特点。在临摹的过程中,为突出这个特点,可以让竖向的笔画尽量拉长,形成长方的特征。

文章图片7

(二)对称性

《峄山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单个字表现出的对称性,从上述所列举的例字可以看出,每个字皆可沿字的中轴线形成对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秩序整齐之感。因此,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称部分的表现,线条的弧度大小以及粗细都应尽量保持一致。

文章图片8

(三)重心位于字中间偏上的位置

《峄山碑》中字的重心一般位于中间偏上的位置,就像人心脏所处的位置。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的把握,往下延伸的长笔画也是为了让字的重心居于中间偏上。

下图所列的四个字,分别是“高”“战”“于”“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笔画较为集中在字中间偏上的位置,下半部分多为长笔画的延展。图中每个字的字内空间被平均分割,疏朗开阔,线条弯曲但又显得刚硬,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感觉。

文章图片9

(四)穿插与避让

篆书虽然是最规矩、排列最匀称的字体,但是在这种规矩和匀称的背后,也有穿插和避让的存在,使得刻板的篆书充满灵动感。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也是通过两个部件之间的穿插和避让等关系产生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字。

下图所列字分别为:“动”“灭”“明”“功”。“动”字由“重”和“力”组成,左边的“重”笔画较多,每一个横画之间的间距几乎一致,写得比较端正,右半部分的“力”为了和左半部的“重”产生联系,利用弧线与左半部分形成呼应,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繁体“灭”字的“氵”和右半部分的穿插避让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氵”的弧度,右边的笔画通过穿插和左半部分形成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小篆“明”字的书写像半包围结构,“月”字最后一笔穿插在左边的“日”之下,使得左右两个部分产生呼应关系。

“功”字左半部分的“工”放置在偏上位置,通过右半部分的弧形笔画来产生两者之间的穿插。

文章图片10

四、偏旁书写分析

小篆偏旁的书写与隶、楷、行、草不同,通过了解小篆对偏旁的处理规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创作小篆,下面就针对《峄山碑》中常用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

(一)“宀”部的书写

小篆相对其他书体来说,字形较长,在书写过程中会尽量运用长笔画的下垂来增加字的长度。“宀”部书写的笔顺是先写中间的小短竖,然后写左边的横和竖,再写右半部分的横和竖,形成对称。如果“宀”里面的部件没有可以伸展的竖向长笔画,即以“宀”左右两边的竖画为主笔,如“定”字;如果“宀”里面的部件有可以充当主笔的笔画,“宀”左右两边的竖画不应超过里面主笔的长度,以表达主次关系,如“家”字。

文章图片11

(二)“訁”旁的书写

“言”旁由于没有可以往下伸展的笔画,一般在右半部分选取主笔,例如图中的“诵”“请”“讨”三个字,都是以右半部分的竖画为主笔。如果没有可以往下伸展的主笔,如图中的“诏”字,在书写时,可以适当拉长“言”旁的长度,使左右两个部分的长度接近。在长方形的字格里书写时,可以将篆书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保持字的重心与左右两边字的重心齐平即可。

文章图片12

(三)“纟”旁的书写

“纟”旁的书写是将上半部分的圆圈分成两个半圆来书写,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宀”部的书写相似。“纟”旁的重心要位于中间偏上的位置,在书写时注意“纟”旁下半部分的竖画应该尽量略长于上半部两个圆圈加起来的长度,以达到重心居于中间偏上的效果。

文章图片13

(四)“女”旁的书写

“女”旁在书写时,通过最长弧形的竖向笔画支撑整个字,其余笔画收敛。另外,“女”旁的竖画都是带有弧度的,横画也是微微向右上扬,与字的右半部分形成呼应。

文章图片14

(五)“禾”旁的书写

在书写“禾”旁时,也应注意字中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右半部分笔画较多,应当注意避让,因为“禾”字旁的下半部分有三个竖向的长笔画,在处理时要注意其长短关系以及两个弧笔的弧度大小问题。

文章图片15

(六)“辶”部的书写

在书写“辶”时,首先要考虑左右两个部分之间的搭配,右半部分如有可以充当主笔的笔画,我们可以按照所给图的前两种处理方式书写,如果没有,且右半部分的笔画又较少,就可按照图中“追”字的样式处理。在书写时,我们还要注意横画与横画之间,竖画与竖画之间的距离大体一致,竖画应比横画长,使得“辶”的重心位于中间偏上的位置。

文章图片16

(七)“彳”部的书写

篆书中的“彳”书写如图中所示。在书写“彳”时,如果“彳”旁的字右半部分是笔画较多的字,那么“彳”应尽量收敛,让右半部分成为整个字的主体,把“彳”的书写位置收至左边靠上。书写时要注意“彳”旁笔画的弧度。

文章图片17

(八)“亻”旁的书写

“亻”旁有两种书写样式,都是以长竖为主笔,第一笔相对收敛,第二笔的弧度可以处理成两种形式:一种往内,一种往外。

文章图片18

(九)“氵”部的书写

“氵”的书写要特别注意笔画的弧度大小,并且这些带有弧度的笔画之间的间距是一致的,弧度也大体一致。

文章图片19

(十)“心”字底

“心”字底的最后一笔是支撑整个字的主笔,通过最后一笔的伸展来增加字的长度,如果字上半部分笔画较少,最后一笔的长度可以略长,如图中的“思”和“念”。如果上半部分的笔画较多,可以缩短最后一笔的长度,如图中的“惠”字。“心”字底的最后一笔的弧度均是往右下放。

文章图片20

(十一)“门”字框

“门”字框的书写要点和“宀”两边的竖画处理相似,“门”字框左右两边的竖画微微带有弧度,并且两边相互对称。如果字内部有可以伸展的笔画,“门”字框的竖向笔画不应长于里面的主笔画;如果“门”字框内部无可伸展的笔画,就由“门”字框两边的竖向笔画充当主笔,此时应注意竖向笔画的弧度不宜过于往外伸展。

文章图片21

(十二)笔画较少的字

书写笔画较少的字时,首先要找字内有没有可以往下延伸的笔画充当整个字的主笔,利用竖向笔画的向下延伸增加字的长度,使整个字的重心通过横向笔画来调节。

临摹全包围结构的篆字时,如图中的“曰”字,通过字内空间的疏朗,达到字形略微呈长方形的效果。书写时可将字写在格子中间偏上的位置,以此来达到全篇在视觉上的协调。《峄山碑》中的字整体呈现的是方而略长的形式。对于没有伸展笔画的字,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字的书写位置以及字内空间的疏朗,来达到全篇的统一。

文章图片22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峄山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篆的中锋用笔、字形长方、重心偏上等几个特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多观察相关部首以及字内各个部件的书写,并尝试将不同部件组合成新的字,或者将部首或相关部件应用到新的字形中。在临摹时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临摹,比如:集字创作对联、扇面等不同幅式的形式,这对我们了解篆书和进行篆书创作大有裨益。对于小篆的学习,《峄山碑》是初学者的首选学习对象,并且篆书的学习对于其他书体的书写也很有帮助,因为隶、楷、行、草都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了解和学习篆书,能为学习其他书体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