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9. 还敢高龄独居吗?

 EmmaSong24 2022-04-09

上海这波疫情,有太多太多可以讨论的点了,都是些日常就看在眼里的细节,可真的没想到,你以为这些问题已经常见到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可在压力之下,WTF,都是问题。

前几文已经讨论了一些,今天来说说老龄化问题。

都说上海和深圳不一样,同样是在3月初曝出零星案例,深圳已经摘星,上海却沦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人都说,上海和深圳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承载的经济地位不一样、港口货运量密集度不一样、常驻人口数量级不一样,最关键的关键,我看是老龄化程度不一样。

关于老龄化,谈得太多了。老龄化对财政的压力、老龄化对劳动人口结构的压力,balabalabala,等等等。

这次诸多细节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高比例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难题。

1、高龄独居老人在家隔离,吃饭问题解决了没?

2、老人不会上传抗原结果、不会抢菜、无法上门指导,怎么办?

3、发生突发的病症,或摔倒,谁来救?怎么及时救治?

4、在大家都情绪低落的环境中,冲突高发,老人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5、老人更易在这种低落情绪氛围中受影响,甚至网络暴力,他们的情绪管理谁来扶持?

关于1、今天就有个新闻,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妹妹爆料姐姐两天没吃了,还好是个误解乌龙,老人领到了大礼包,家里也有存粮,但确实提醒大家,独居老人没有接到妹妹电话,妹妹也没法上门确认状况,产生误解也在情理之中。

解决方案?

对于高龄独居老人,平日里靠街道居委会和人民警察的时常关照,已然困苦(前不久就有老人上楼时突然摔倒,在五楼和六楼之间坐了30个小时,还好等到警察叔叔例行上门慰问才解围),更不用现在资源吃紧的窘境了。

关于2、这是本次疫情中,被谈得最多最频繁的,老人家确实不会操作,也不再愿意学习如何操作,他们要的只有手把手的帮衬,志愿者没法上门,就陷入无奈的尴尬(比如我们这栋楼封控管理,实在没办法),最后只能由志愿者替他们把拍到的图片上传、替他们抢菜、替他们加入团购队伍,这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排队慢呢?因为前面都在帮老人家们调出待扫二维码,若十个人里八个需要帮助,免不了速度就慢了。

解决方案?

网络操作一而再,再而三的简化,用户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流程更加简明。从一个APP产品开发人员的眼中看,目前的流程中有太多值得优化的步骤。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好不容易大家都学会的健康云,忽然就失效了,再转回支付宝,这个麻烦的啊;还有抗原结果上传的平台,我就被告知过三次平台的切换,有那么难决定用什么平台吗?还有对于老年人,微信是他们之前已经掌握的工具,既然如此,为何不把生产二维码直接植入微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化的时间。

关于3、不用多谈,早有很多研讨方案,比如家中放置一部关爱热线,可一有异样情况就主动拨打,同时居委会定期拨打,万一多次未接,就得上门查看是否已经出事之类,但我的经验是,我给父亲的手机,十个电话七个打不通,并非出事,多半他在烧饭他在买菜他在清理房间,老人不会像我们这样,手机不离手(不过现在是越来越网瘾严重化了)

解决方案?

手机是做不到绝对的陪伴的,而且忽然的摔倒,可能手机就不在身边,难以取得而无法报警。多位老人的共居,我认为是更靠谱的方案。不管是养老院,还是居家模式。但是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相对于生活的日常,太低频了。很多老人因为无法容忍别人一起生活,而情愿承担这万一的风险。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多评论。

关于4、前天就有个很奇葩的新闻。一位老人做志愿者,看到自己侄女的孩子插队,予以制止,结果也不知道是肢体冲突造成,还是老人突发心脏病,倒地而亡,连续剧也不敢这么编啊,可这就是真实的事件。

解决方案?

在年轻的时候多多体育锻炼,是不是很俗套,可就和有些老人年轻时就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他们不用现在你叫她如何抢菜一样,要想自助,多学习、多锻炼、多自我管理。

关于5、网络暴力,人人诛之。别说老人了,前天,一个孝顺的女子给快递人员200元,求送菜给住在二十多公里外独居的父亲,本是个正面新闻,没想到网络喷子指责她给少了,女子不堪内心责备跳楼身亡了,留下她的孩子,和无人照顾的父亲。连续剧也不敢这么编啊,可这就是真实的事件。

解决方案?

网络暴力入刑!只是这样还不够。关键是提高每个人的心理抗压力,喷子的嘴管不住,跳不跳楼还是自己管得住的。我写文那么多年,喷子见多了,已然练就无视的牛皮癣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如此,记住!越是善良的人,越是高危人群。

参考邻国日本,没几年,我们也会出现,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国际大都市,一边被经济穷苦折磨的老人们,或者被精神困境折磨的老人们。

不过即使如此,也没有刺激日本生育率的增长,也没有改变高龄独居比例的增加,也许,相较于和一个讨厌的人一起生活,相比于生一个孩子,以上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也是比出来的)

确实,虽然老人疾呼的文章已在网络刷爆(都是些90后的好心人替他们在发声),但是询问身边的不婚主义者丁克主义者们仍然没有丝毫动摇,毕竟他们秉承的是长期主意,更多谈论在于解决方案层面,而非要不要层面,比如老闺蜜的共居、比如老友互助小组等等,但我们并不知道下一波的麻烦和挑战会以什么样的形态来呈现,就如我们从未想象到现在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