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

 情缘半岛 2022-04-09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踮起脚尖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稳,迈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难以远行。自逞己见的,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少有功勋;自我矜持的,难以长久。这些令人厌恶急躁炫耀的行为,有道的人决不会做。

《荀子·荣辱》中有:“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中也说到:“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戴维妻子诺拉要分娩了,戴维亲自为妻子接生,儿子保罗出生后,又一波阵痛袭来,诺拉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菲比,而菲比却患有先天唐氏综合征。戴维小时候妹妹去世,家人受到巨大痛苦,他为了避免妻子受到同样痛苦,于是让女护士卡洛琳将诺拉送到疗养院,并向诺拉说菲比一出生就去世了。

戴维为了逃避送走女儿的痛苦,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与家庭与妻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戴维送走女儿,是不想让妻子诺拉,面对患病的女儿,痛苦不已,只是他认为这是为了妻子好,其实,他这是最大的“恶”,是对妻子,对家庭最大的恶。

他认为妻子不能面对一个患病的孩子,他认为把女儿送走,是为了妻子好,为了家庭好,但是送走菲比,他的妻子好了吗?他的家庭好了吗?只是他认为的好而已。

诺拉知道女儿“死了”,深陷产后抑郁,而戴

维却成了工作狂,他认为时间可以化解一切,他把自己伪装起来,守着秘密。

由于自己的自以为是,戴维背负了一辈子的秘密,不敢告诉任何人。妻子得了产后抑郁症。

戴维的心里是内疚的,他觉得,给儿子妻子一个优越的生活就好了,可是结果呢?

妻子出轨,与戴维离婚,儿子心中得不到父亲对自己的认可。戴维一直活在他的自以为是中,他老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去为别人的幸福努力,最后却是伤人伤己。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一下,或许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给别人推荐好看的衣服,食物都是基于自己的喜好出发,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总是说,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其实,真的都是你觉得,你自认为这是为对方好,这是爱对方的表现,其实,这都是你自认为的好,却不是对方需要的,说白了,是你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对方需要的。最后,你用自以为是,把自己感动的痛哭流涕,对方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你就不满了,为啥做这么多对方不感动?不喜欢?

急躁必然乱心,从容才能生智。

史料记载,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急于立下战功,然而屡战屡败,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想一死了之。等到静下心来,细细的去反思,寻求致胜之道,虽然屡次战败,然而决不气馁,没有失去斗志,最终彻底改掉了急躁冒失的顽疾,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三国时期的张飞,是出了名的急躁脾气,始终不能正视这个缺点,最终因为这个暴躁脾气而丢了性命。

每个人都有一些急躁情绪。但有些人之所以能拥有更完美的人生,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控制急躁的情绪,稳扎稳打。而克服急躁心理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始终拥有一个理智的头脑、一颗平静的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